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錦江鎮

(江西省鷹潭市餘江區下轄鎮)

鎖定
錦江鎮,隸屬於江西省鷹潭市餘江區,地處餘江區西北部,東與貴溪市鴻鎮毗鄰,南與潢溪鎮隔信江河相望,西與餘干縣山水相連, [3]  行政區域面積12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錦江鎮轄區户籍人口55652人。 [4] 
自宋至1961年,錦江鎮為縣治和縣政府所在地。1986年11月,雲峯鄉劃入。2001年12月,石港鄉劃入。截至2020年6月,錦江鎮下轄7個社區和18個行政村, [5]  鎮人民政府駐古家坪村。 [3] 
截至2019年末,錦江鎮有工業企業81個,其中規模以上1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 [5] 
中文名
錦江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西省鷹潭市餘江區
地理位置
餘江區西北部
面    積
121 km²
下轄地區
7個社區和1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餘江區206國道與118鄉道交匯處
電話區號
0701
郵政編碼
33520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車牌代碼
贛L
人    口
55652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錦江鎮歷史沿革

錦江鎮 錦江鎮
自宋至1961年,錦江鎮為縣治和縣政府所在地。
1986年11月,雲峯鄉劃入。
2001年12月,石港鄉劃入。 [3] 

錦江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錦江鎮轄錦安、東北、東風、中心、立新、興安、塔前7個社區和流源、聯盟、九亭、樂泉、黃壁、前進、高峯、團黃、光榮、團湖、民主、洲和、書院、灌田、七都、鐵山、石港、范家18個行政村;下設232個村民小組。 [3] 
截至2020年6月,錦江鎮下轄7個社區:興安街社區、東風街社區、中心街社區、東北街社區、立新街社區、塔前街社區、錦安社區社區;18個行政村:流源行政村、聯盟行政村、九亭行政村、樂泉行政村、黃壁行政村、前進行政村、民主行政村、洲和行政村、高峯行政村、團黃行政村、光榮行政村、團湖行政村、石港行政村、書院行政村、灌田行政村、鐵山行政村、七都行政村、范家行政村,人民政府駐餘江區206國道與118鄉道交匯處。 [3] 

錦江鎮地理環境

錦江鎮位置境域

錦江鎮地處縣城西北部,東與貴溪市鴻鎮毗鄰,南與潢溪鎮隔信江河相望,西與餘干縣山水相連, [3]  行政區域面積121平方千米。 [4] 

錦江鎮地形地貌

錦江鎮位於信江下游東岸,全境東高西低,地勢平緩;東為黃土崗地,西為河谷平原。 [3] 

錦江鎮氣候

錦江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3] 

錦江鎮水文

錦江鎮信江流經鎮南部,流向都陽湖,境內長19千米。 [3] 

錦江鎮自然災害

錦江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低温,霜凍等。 [3] 

錦江鎮自然資源

2011年,錦江鎮有耕地4.47萬畝,山地10.24萬畝,水域3540畝。 [3] 

錦江鎮人口

2011年末,錦江鎮轄區總人口5.4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8968人,城鎮化率34%,另有流動人口6854人。總人口中,男性29875人,佔54.6%;女性24817人,佔45.4%;14歲以下9542人,佔17.4%;15—64歲31257人,佔57.2%;65歲以上13893人,佔25.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45萬人,佔99.6%;2011年,錦江鎮人口出生率14‰,人口死亡率11‰,人口自然增長率2‰。 [3] 
截至2017年末,錦江鎮常住人口為55597人。 [1] 
截至2019年末,錦江鎮户籍人口為55652人。 [4] 

錦江鎮經濟

錦江鎮綜述

截至2019年末,錦江鎮有工業企業81個,其中規模以上1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 [5] 

錦江鎮農業

錦江鎮農業以種水稻為主,蔬菜栽種為輔;2005年,糧食總產量達2.99萬噸,商品蔬菜種植面積達433公頃,總產量達113萬噸;1991年,完成造林面積589.5畝;1993年,造林4135.5畝。
錦江鎮畜禽業以家庭飼養為主,主要品種有生豬、耕牛、雞、鴨、鵝等。2005年底,年出欄生豬5000頭以上的專業户1個,2000頭以上的專業户2個,1000頭以上的3個,出欄生豬15626頭,有1000羽以上養禽專業户10家,雞、鴨出籠9.272萬羽。 [3] 
錦江鎮農業 錦江鎮農業

錦江鎮工業

錦江鎮初步形成了以微型元件為支柱的工業體系,2005年,有微型元件企業52家,建材企業10家,糧油加工企業4家,製鞋及服裝企業4家,其他企業9家,實現產值12975萬元,其中集體企業實現產值37萬元,私營企業實現產值12938萬元,佔總產值的99.7%;2005年,微型元件企業實現產值8900萬元,職工3500餘人。 [3] 

錦江鎮社會事業

錦江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錦江鎮有小學1所,下轄17所村小和錦江幼兒園,在校生4704人,教師22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5%。 [3] 

錦江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錦江鎮有文化站1所,村、街組有“青年之家”;文化站有藏書近千冊,報刊20餘種;民間文藝活動比較活躍,“學戲班子”、“龍燈”、“獅子燈”、“羅漢燈”、“划龍舟”等活動,在節日期間紛紛登場;2000年初,第一支民間樂隊成立,取名為“新世紀樂隊”,由民間精通樂器的藝人組成,既有笛子、二胡、嗩吶等民族樂器,又配有西洋樂器,平日店鋪開張、紅白喜事常聘請樂隊前來渲染氣氛;2002年,城區成立老年協會,由60餘名會員組建兩支老年腰鼓隊,每逢節日上街演出。 [3] 

錦江鎮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錦江鎮有縣第二人民醫院和鎮衞生院2個公立醫療機構、村衞生所18個、個體診所21個,鄉、村一級及個體級42人。 [3] 

錦江鎮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錦江鎮全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498户,支出300多萬元;集中供養五保對象143人,供養標準為每人每年2400元;分散供養五保對象87人;2011年,共救助農村困難户583户,1184人,支出36萬多元。 [3] 
錦江鎮社會保障 錦江鎮社會保障

錦江鎮交通運輸

錦江鎮歷有“上控閩浙,下襟江湖,扼鄱陽湖之咽喉,阻信江之門户”之稱;1995年10月,總投資2200萬元的石港大橋竣工通車,拉開鎮域交通大發展的序幕;改建後的206國道長約10千米,斜貫城區,途經石港、民主、前進、光榮、團湖5個行政村;錦(江)黃(萬年黃柏)公路長約7千米,錦江汽車站佔地面積7126平方米,可停放80餘輛汽車,開通省內外直達客貨運線路10條,日接客運班車百餘輛次;有的士40輛,開通城區至灌田,流源,高峯的公交車。 [3] 

錦江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錦江鎮因千里信江和其支流白塔河在古縣署前匯合,匯合之處,每逢天氣晴朗,彩雲倒映水中,盪漾如錦,故得鎮名。 [3] 

錦江鎮所獲榮譽

2021年6月,錦江鎮被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西省脱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2] 
2022年3月,入選擬命名2021年度江西省級衞生鄉鎮名單。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