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錢錢飯

鎖定
錢錢飯是一種陝北的地方小吃,用黑豆壓制形似銅錢,和小米同煮,或配以其他原料。 [2] 
原是陝北人家缺糧的一種度荒飯,多和米糠、秕穀同煮,藉以充飢;現已成為粗糧細做的風味飲食。
黑豆經浸泡,膨圓脹大,放在碾上壓成片,形如銅錢,所以百姓稱"錢錢飯"。
錢錢飯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夏有止渴消暑作用,冬有保温驅寒功效。
中文名
錢錢飯
主要原料
黑豆,小米
主要營養成分
維生素,膳食纖維
主要食用功效
保温驅寒

目錄

錢錢飯做法

錢錢製作 錢錢製作
一般“錢錢飯”的原料為小米和黑豆,做法比較簡單。
首先製作錢錢,豆子用水浸泡一兩天,或是把黑豆用開水煮過,煮到膨脹即可,涼後置於石頭上,用鐵錘搗,搗成銅錢厚薄為宜;或是澇出淋去水後放在碾子上壓,壓時豆子應該一顆顆,慢慢灑在碾骨碌的前邊,這樣壓過後的豆子就成了一個個扁平的銅錢一般。收攏,涼幹待用。把泡過的豆子一顆顆的搗成扁平狀即可。
將小米用涼水淘過後下鍋,再把錢錢煮進去,約二十分鐘即可,即可食用。愛吃稠而糊者,尚需繼續熬煮,此為純錢錢飯。
也有將蔬菜混入錢錢米中熬煮,諸如紅薯錢錢飯,土豆錢錢飯。紅薯錢錢飯是從農曆九月收穫紅薯到次年夏前。百姓以紅薯代替糧食做餐,先將水燒開,然後放進紅薯,待水沸後,再放小米,錢錢煮熬成稀狀或稍稠狀即可食用。熬煮時不要去掉皮子,將壓好的豆錢錢直接涼水下鍋,注意觀察開鍋時千萬不要讓它溢出鍋外,這樣會流失營養,調節火候的同時用勺子不停翻攪,十多分鐘後下入洗好的小米,繼續煮至稠粥狀即可食用。 [1] 
由於豆錢錢和小米都含油性,又都屬於未軋出油性類芡狀物,混合與水加熱後,形成許多膠狀小泡,不斷向上翻滾就形成溢鍋了。當加入植物油後,起到了壓制和儲温的效果,使親油性物質更親油,省時省火,煮出的錢錢飯會更好吃。

錢錢飯來歷

錢錢飯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
十六國時期,石勒與牧馬元帥汲桑起兵反晉,汲桑兵敗被晉軍士殺死,石勒因為兵敗後,軍士傷亡嚴重,無奈引兵投降了漢王劉元海。漢王平時得知石勒善用兵,且英勇善戰,遂親自召見,盛情款待,封石勒為安東大將。石勒受封后,統領大軍,轉戰於並冀,與王彌、王波形成割據勢力。光初二年(公元319年)稱王建立後趙。光初十年(公元327年)石勒大敗劉耀,劉耀帶領殘兵敗將逃跑,石勒率領三軍奮勇直追,追到離石西北(今臨縣境內),在紫金山間安營紮寨。
是時,臨縣久旱,加之兵禍連年,百姓飢寒交迫,到公元328年,遠近亢旱,赤地千里,石勒軍士飢腸轆轤,無以為食有的士兵偷竊、搶掠百姓財物。石勒整動軍紀,命士兵採集榆錢飽腹。把錢錢用水掏靜,摻小米熬成“錢錢飯”充飢。石勒還命士兵帶上“錢錢飯”賑救災民。使當地人度過了災荒。後百姓為紀念石勒賑救災民,在紫山修建應候廟,亦名石勒寺,俗稱大王廟。每逢忌祀,總要供奉“錢錢飯”。無榆錢季節,以黑豆搗扁而代之。後逐漸流傳下來,延續至今。

錢錢飯傳説

早在南宋時間,金兵犯亂中原,愛國將領岳飛奉命討伐,從河南一路追逼到陝北的米脂、清澗一帶。時至深秋,陰雨連綿,金軍只顧北躥逃命,哪還顧的上負重糧草,任其秋雨淋着。牲口草料中的豆顆被雨水浸泡發脹後,撐破口袋,在青石板上灑落了一路,又被馬踩車轍擠壓,成了一個個扁扁的小豆餅。
宋軍跟着路標直直殺到大夏國邊城,才鳴金收兵安營紮寨。負責軍需糧草的士卒由於戰事緊促,沿途難以徵購糧草,看看地上灑下的小豆餅,便一路仔細掃起收攏,用水洗淨,倒入鍋中煮熟,再加以青菜草根,犒勞三軍。
岳雲將此事稟報父親岳飛後,岳飛讓快快盛上一碗來。管事不敢慢待,重新洗鍋換水,下入豆餅加入小米,熬至粥稠狀,涼至温熱,方才端上。岳飛捧起老磁碗,一眨眼功夫,碗中食物已下肚,才想起看個究竟,問個其名。
待管事端來第二碗,他仔細品味,慢慢咀嚼,反覆觀察。覺得那一顆顆小豆餅餅猶如一個個小銅錢似的,很是有些形制。便問管事此粥何名?管事哪裏知道他叫何名,又不敢直説這些豆子是金兵用來喂牲口的料兒,只因沒了別的辦法,才撿來果腹。支吾半會兒也答不上來,傻傻的呆站在那裏,可這時他分明聽到嶽元帥笑着大聲説,那就叫它“錢錢飯”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