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錢納水

鎖定
錢納水(1892—1974),原名錢鐵名,字納水,出生於1892年4月21日,湖北江陵人。1906年與胡鄂公等發起輔仁社。1907年留學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在保定參與發起共和會,任會長。辛亥革命爆發後任北京革命軍總司令。1912年初,任天津《大中華日報》編輯。1914年後在家鄉經商。1921年任鄖陽徵收局長、巴東、安陸等縣縣長。1929年來上海,與熊得山等創辦崑崙書店,任經理。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在上海從事新聞工作,任《每日譯報》總主筆,宣傳抗戰。抗戰勝利後,任《前線日報》總主筆。1949年赴台灣,任《中央日報》、《中華日報》主筆。1974年7月11日在台灣逝世。 [1] 
中文名
錢納水
別    名
筆名有壽康
金聲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2年
逝世日期
1974年
出生地
湖北江陵熊河鎮吳橋村錢家灣
錢納水(1892—1974),原名錢鐵如,字納水。中國同盟會元老、辛亥革命元勳。錢納水在1906年與胡鄂公等發起“輔仁社”,翌年留學日本,先入宏文學院,繼入早稻田大學,期間加入共進會,旋又參加中國同盟會,皆以反清革命為宗旨。1910年錢納水回國考入北京高等實業學堂礦冶科,翌年在保定參與成立共和會,並負責北京分會的籌備事宜,被推為會長;武昌起義爆發,其任北京革命軍總司令。1912年初,其在天津任《大中華日報》編輯,未幾返鄉經商,先後出任地方的局長和縣長。
經過數年蟄伏,1927年冬,錢納水與熊得山、寧敦武、鄧初民、李達在上海創辦“崑崙書店”,任經理,從事以日文翻譯社會科學理論書籍的出版工作。彼時正值大革命失敗和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之後,以上海為中心湧起了進步文化人開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翻譯和宣傳熱潮,一些學者也麇集上海,以文字排遣苦悶。在此背景下,眾多書局和報刊出現在上海,“崑崙書店”即其一。此後左翼文化運動如火如荼,至1930年5月,錢納水又與寧敦武、吳黎平、杜國庠、李一氓、艾思奇等發起成立“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其宗旨是“革命理論的研究與發揮”。錢納水更被推為其出版部部長。
上述期間,錢納水還著有《社會運動史》,並譯有《社會科學概論》(與李達合作)、《唯物史觀經濟史》(與熊得山、施復亮合作)、《西洋哲學史》(與熊得山合作)、《新經濟學之任務》等。
抗日戰爭爆發後,錢納水在上海從事新聞工作,即作為撰稿人,為各報供稿。期間他還曾主持“孤島”時期關於“魯迅風”雜文爭論問題的座談會,創辦油印的《戰聲》壁報。
當時還擔任《正論》社的執筆人,所撰之社論,廣泛供給《中美》《正言》《申報》《大英夜報》《大美報》《神州日報》等使用。此外,錢納水當時擔任了《每日譯報》的總主筆和總編輯。
《每日譯報》的前身是《譯報》,系愛國報人趙邦傑於1937年12月利用外國商人名義在租界創辦的,這是一份“以譯載外電為主,有社論,但沒有自己採訪的新聞”的報紙,由於“它向讀者透露了一些像南京大屠殺一類的重大消息”,結果僅出版了12期就被迫停刊。後來錢納水以及張宗麟、王任叔、平心、許廣平等又另外創辦了《每日譯報》,它也掛有英商的牌子,由此取得了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登記證,於1938年1月21日出版。
《每日譯報》的董事會包括有孔祥熙、杜月笙等社會名流,以此解決了經費問題,隨之不僅由四開版擴大為對開版,而且實行內容革新,據時任《每日譯報》編輯的程豪回憶:該報“改版啓事闡明的宗旨是:(一)維護中華的自由平等;(二)敦睦民主集團的邦交;(三)保護民主政治;(四)鞏固集體安全;(五)主持國際正義;(六)建立世界和平。”於是,“改版以後,內容更充實,立論更為精悍有力”,這體現在三個方面:
主張抗戰。如在1938年6月3日譯載了美國記者斯諾的採訪文章《在日軍後方的八路軍》、8月23日譯載了斯諾夫人的採訪文章《東戰場上的新四軍》,同時還連載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
反對投降,抨擊漢奸。如在1938年10月12日,報道了汪精衞在重慶對記者的一次談話,內稱“中國未關閉調停之門”,隨即發表社論斥責這是鬆懈抗戰精神。
主持正義,向世界揭露日軍侵華罪行。如報道日機狂轟濫炸廣州平民區(已炸死炸傷8000多人)、發表社論呼籲制裁日軍使用毒氣、揭露日軍在華北採取毒化政策,等等。
《每日譯報》的上述言論,是包括錢納水在內的一批上海愛國報人的集體主張,作為總主筆和總編輯,錢納水當時的信念是隻要堅持抗戰,日本必將失敗。此後《每日譯報》據此而揭發汪精衞等的投降行為和心理,亟稱堅持抗戰,期間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受命進行“調停”,由上海經南京赴武漢,許多外國通訊社對此加以報道,當時在《每日譯報》負責編譯國際新聞的梅益請示錢納水如何處理有關稿件,錢氏不假思索,援筆寫了一條標題,曰:《陶德曼奔走調停,汪先生見獵心喜》,兩句話一語道破時局要害。後來李秋生也回憶説:《每日譯報》的新聞標題,有長有短,前者有時使用十幾個字的長行,“一望而知是模仿重慶《新華日報》的作風”,看來錢納水是經常瀏覽和學習《新華日報》的,乃至該報“有一次徵求讀者,附送贈品,一種是《項英將軍言論集》,一種是《新四軍言論集》”(《憶上海孤島悼納水先生》,見《一個畢生為理想主義而奮鬥的人》,錢納水先生治喪委員會1973年刊印)。
然而,在“孤島”主持抗戰輿論,勢必要面對種種風險。由於時局惡化,租界將限制言論和新聞的通知不斷髮給各報館,對此錢納水與報館同仁想方設法,“換湯不換藥”。當時租界當局還不許刊載重慶方面的文告以及國民政府要員的言論,1939年5月,後方實施“國民精神總動員”,蔣介石在訓詞中堅稱要“抗戰到底”,錢納水聞訊決定刊登全文,請示《每日譯報》董事會董事長徐採丞,即報紙可能面臨停刊的風險。徐打丞思索片刻回答:“應該全文刊出,即使出事,董事會不怪你!”5月5日,《每日譯報》《中美日報》《大美報》《文匯報》四報同時刊載了訓詞全文;10日,四報被停刊。19日,《申報》刊登《每日譯報》的《緊急啓事》:
“頃接英領事館通知,稱奉英大使館諭令,自今日起停刊兩星期,本報遵諭,自今日起暫不出版,特此聲明。”
《每日譯報》此後再未復刊。
多年後,時任《文匯報》主筆的徐鑄成先生回憶説:當年《文匯報》《每日譯報》等“堂堂正正站在中國人民的立場,宣傳抗戰,揭示敵偽的陰謀伎倆,宣揚‘孤島’人民的愛國熱情,受到廣大讀者歡迎。”(《報刊舊聞》,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張季鸞則於其生前也多次讚揚説:“上海‘孤島’苦鬥不懈的新聞從業員們是第一等報人。”(李秋生《憶上海孤島悼納水先生》)。
“第一等報人”之中,有不少人最終倒在日偽特務槍下,如抗戰勝利之後上海報業公會就曾公祭了15位上海新聞界的烈士——邵虛白、程振章、平祖仁、李駿英、趙國棟、秦鍾煥、金華亭、朱惺公、周惟善、陳桐軒、朱鴻春、王安陸、吳鴻煃、張似旭、馮夢雲;並表彰了13位“忠貞報人”——顧志武、吳成德、王培元、嚴寶禮、儲玉坤、高季琳(柯靈)、聞天聲、顧元、王錦荃、張一頻、邵協華、章蒼萍、焦超。錢納水雖名不在其中,但並不遜之,當時《每日譯報》的報館地處愛多亞路英文《泰晤士報》報館所在的同一大樓,一次汪偽暴徒潛入欲有所為,但因不熟悉樓內情況,使得錢納水倖免於難。1939年,錢納水的名字被列入汪偽特務的“黑名單”之中,錢納水聞之,其曰:此身存在一日,我們還我行我素。豈料1939年11月18日下午,錢納水終於被汪偽特務綁架到汪偽特務機關的“76號”,在那裏,特務多次逼他“招供”,但他堅不就範,幸好經多方努力,錢納水有驚無險於1941年2月被釋放。
“孤島”時期的上海,錢納水主持《譯報》雖僅年餘,但其冒險犯難致力於敵後抗日宣傳之事蹟及對國家的貢獻,為全國各方所一致稱譽。對於這一段經歷,錢納水晚年説:“‘孤島’的風味,是值得留念,值得回憶的。”
抗戰勝利後,錢納水先後擔任過上海《前線日報》總主筆、南京及台北《中央日報》總主筆等。
1949年初,“中央日報社”遷台,總主筆仍為陶希聖,錢納水在同年年底抵達台北,該報的總主筆職務由錢納水擔任。1974年病逝。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