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錢祠表忠

鎖定
錢祠表忠是西湖著名景點之一。
錢祠表忠,2007年三評西湖十景之五
錢王祠在杭州西湖湧金池南,與岳廟隔西湖相望,2003年重建;它的前身是表彰五代吳越國王錢氏的表忠觀,始建於北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清代以後稱錢王祠,康熙、乾隆二帝在此留有“保障江山”和“忠順遺庥”等御題。祠內有蘇東坡所寫的《表忠觀碑記》,是中國書法史上名碑,敍述了吳越國三代錢王在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五代時期,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終納土歸宋的事蹟。“錢祠表忠”,既寫出了杭州百姓對於錢王功德的永世不忘,更表現出西湖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
中文名
錢祠表忠
著名景點
錢王祠
地    址
西湖湧金池南
年    代
始建於北宋元豐二年
史    料
蘇軾撰《表忠觀碑記》
級    別
三評西湖十景之五
門    票
門票15元起
用時參考
1小時

錢祠表忠地理環境

錢祠表忠 錢祠表忠
錢祠表忠,錢王祠倚城面湖,借景“柳浪聞鶯”,是以風景極佳。史籍記載錢王祠舊名表忠觀,供奉錢氏三世五代國王祠,在宋代初名“表忠觀”,清代以後則通稱為錢王祠。
錢王祠位於西湖湧金池南,與岳廟隔西湖相望。在宋代初名“表忠觀”,清代以後則通稱為錢王祠,供奉着錢氏三世五代國王,康熙、乾隆二帝在此留有“保障江山”和“忠順遺庥”等御題。
祠內有蘇軾撰書的《表忠觀碑記》,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名碑。“碑記”敍述了吳越國三代錢王在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五代時期,奉行中原正朔,不失臣節,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終納土歸宋的事蹟,褒揚了歷代錢王的功績,認為“有德於斯民甚厚”,“有功於朝廷甚大”。景名“錢祠表忠”,既寫出了杭州百姓對於錢王功德的永世不忘,更表現出西湖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

錢祠表忠文物保護

錢祠表忠 錢祠表忠
2003年,在保護原有遺蹟的前提下,配合西湖水體景觀,錢王祠重新復建,成為西湖南線集遊覽觀賞、文化展示、歷史研究於一體的園林景點和研究吳越文化的重要基地。
《錢王祠》
扼定東南十四州,五王並不事兜鍪
英雄球馬朝天子,帶礪山河擁冕旒。
大樹千株被錦紱,錢塘萬弩射潮頭;
五胡紛擾中華地,歌舞西湖近百秋。
錢祠表忠 錢祠表忠
明嘉靖年間,浙江督撫胡宗憲,將在柳浪聞鶯錢王故苑舊址建造的靈芝寺改建為表忠觀,塑三世五王像,祠前表以石楔,上題“功德坊”三個大字。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聖祖御書“保障江山”一額。清雍正五年(1727),清世宗敕封錢鏐為“誠應武肅王”。乾隆皇帝六次遊江南,每對錢氏鐵券及表忠觀(嗣改為錢武肅王祠)均有題詠,並御書“忠順遺庥”匾額。
走進錢王祠,首先看到的是獻殿,它全銅鑄造,建造大氣又不失精巧。在它的左右兩邊分別有兩個碑亭,右邊碑文是乾隆帝為該觀題寫的“忠順貽麻”四個大字;左邊是重建碑記。獻殿兩側還有功臣堂,左側表武功,右側表文治。堂內的碑文雖已模糊不清,但從那斑駁的碑跡中也依然可以感到這位歷史上吳越國王的雄才大略及造福百姓的賢明之舉。
復建的錢王祠中最恢弘、最有氣勢的當數正殿一五王殿。殿內陳列三世五王塑像。步入殿堂,位於正中的錢鏐像高約5米,在他周圍是錢元璀、錢弘佐,錢弘琮、錢弘俶的塑像,栩栩如生。置身其中,肅穆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穿過大殿,攬遠堂、懷鎮堂一左一右,遙遙相對。堂內牆上畫有青龍、自虎、朱雀、玄武。與這莊嚴殿堂相映成趣的是祠內的一座古戲台,它位於閲禮堂內,每天有越劇、崑劇、評彈等演出。讓遊客在享受高雅藝術的同時,瞭解杭州歷史,品味吳越文化。依光堂運用聲、光、電等高科技,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幅歷史畫面:修築海塘、射潮等。畫面形象生動,身臨其境,令人遐想萬千。堂外院子裏有一口“婆留井”。相傳,錢鏐出生時面相怪異,十分不祥,他的父親欲將他投入井中,位好心的婆婆相勸才挽留了這個小生命,故錢鏐小名婆留,後來這口井也就保留到了今天。
錢祠表忠 錢祠表忠
如今的錢王祠,由2003年舊址重建,新建錢王祠面積3.9萬平方米,比原祠擴大3倍。包括中心區祠堂、閲禮堂、依光堂3個區塊。中心區有碑亭、銅獻殿、功臣堂、懷慎堂、攬遠堂、五王殿、慶系堂。奉祀吳越國三代五王,展示吳越勝蹟及錢氏世系。閲禮堂內有一座古戲台,供觀賞中國傳統戲曲表演。依光堂利用現代科技製作了錢王射潮及修築海塘場景。正對山門的兩個荷塘,水光粼粼,綠意盎然,給這肅穆之地平添了幾分詩意與柔情。荷塘後面是垂柳掩映的“功德坊”,軒昂的牌坊與錢王祠的山門遙遙相對。紅色的“八字牆”圍起的山門顯得大氣、莊重。重建後的錢王祠供遊客瞻仰錢王風采,追憶錢王功績,成為西湖南線的一個文化亮點。

錢祠表忠發展歷史

錢祠表忠唐朝北宋

留下西湖一腔血,化做碧玉三堤橫
錢祠表忠 錢祠表忠
在唐朝和北宋之間有一段軍閥混戰的時期,歷史上稱之為“五代十國”。而當時佔領浙江、福州兩地的有一個小國家,叫做吳越國。吳越國是唐朝末年軍閥(當時叫做刺史)錢鏐所創立的。當時唐朝的中央政府對地方的統治力下降,所以,各地有實力的軍閥紛紛自立為王,而錢鏐只是其中之一。
錢鏐生逢晚唐,當時藩鎮割據,戰亂相續,災荒頻仍,北方十室九空。“浙東大疫,死者大半”,“江南大旱,飢人相食”。錢鏐長在農村,七歲修文,為了餬口養親,曾販鹽謀生,深知農村疾苦。他目睹亂世,深知習武才有出路,販鹽之餘,練弩戟、讀兵法。在販鹽途中,他廣識民情,熟悉地形,為以後行軍作戰準備了有利條件。他二十一歲投身行伍,“驍勇絕倫”,以馬上得天下,身經數百戰,由副史遷至國王。錢鏐“事奉中原,終不失臣節”的策略,迫使四周鄰國不敢貿然進攻吳越,從而得以在吳越國實現跨越式的經濟發展。
在整個吳越國從成立到滅亡的80多年期間,“保境安民”始終是當政者的治國理念。這在保證了江浙一帶的經濟繁榮和民眾得以休養生息的同時,註定了終究被吞併的事實。
錢鏐的“保境安民”,是深謀遠慮的謀略,這是他的高明之處。“保境安民”,不是憑軍事實力和政治權勢單純地防守、被動地保衞,更不是搞封閉分割,而是靠積極主動、靈活機變地綜合運用政治、經濟、外交等謀略,來實現目標。錢鏐締造了吳越國,他高瞻遠矚,顧全大局,利用吳越國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不失時機地抓住有利時機,與民休息,積極發展吳越國經濟文化。他把放寬經濟、繁榮經濟作為城市發展的根本,是城市革命先驅者。吳越國時期,城市的擴大,移民的增多,交通的便捷,往來交流的方便,商品交易的廣泛,直接促進了城市化的發展。據史料記載,隋末唐初杭州户籍僅一萬五千三百八十户,至五代吳越盛時人口激增至十萬餘家、五十萬人,增速之快,為其他九國所難以企及
錢祠表忠 錢祠表忠
這時江浙一帶因為“保境安民”的政策,經濟飛速發展,成為了“魚米之鄉”。又因為“納土歸宋”而沒有經受戰爭的洗劫。得以保全了數十年來的發展成果。而這一堅實的經濟基礎,間接促成了“宋室南遷”將首都定在了杭州,這一切,都和吳越國三世五王的不懈努力分不開的。

錢祠表忠和平統一

吳越國第五代國王錢弘俶時,整個中國的形勢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北方的趙匡胤在發動了著名的“陳橋兵變”之後黃袍加身,奪取了後周政權自立為王。在趙匡胤當政的時間裏,逐漸將北方几個小國家全部消滅,並且一舉南下連克後蜀、南漢兩個南方的小軍閥,
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了宋王朝,取代了後周,以武力消滅了南方八個國家。
公元的974年,趙匡胤準備攻打南唐,南唐國主是個赫赫有名的詞人李煜。李煜當時決心抵抗宋朝的大軍。而吳越國王錢弘俶卻在這時同時得到了兩封書信。一封是李煜寫給他的,希望他聯手抗宋。另一封則是趙匡胤寫的,希望他聯宋滅唐。
這時的錢弘俶有兩個選擇,但無論哪個選擇都將左右歷史的進程。
聯合南唐抗擊北宋,如果成功,那就複製了三國中孫劉聯盟中的“赤壁之戰”。從此三分天下,成就一番霸業。如果聯合北宋滅唐成功,那麼自己家族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吳越國也必將不保,而做戰俘的滋味也並不好受,但可能會因為曾經幫助北宋滅唐的“情義”上,趙匡胤能夠放過自己一馬。
錢祠表忠 錢祠表忠
在翻番思考掂量之後,錢弘俶終於決定連宋滅唐。面對趙宋的強大兵力,錢鏐的孫子、第五任吳越國王錢弘俶根據先祖“善事中國”、“如遇真主宜速歸附”的遺訓,審時度勢,作出了痛苦而明智的抉擇,主動上書“納土歸宋”。於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將所13州,86縣55萬户及11.5萬兵卒全部獻歸北宗王朝,成為十國中惟一不通過戰爭手段而“和平過渡”,使百姓又一次避免了一場戰場,成為中國和平統一的先河。

錢祠表忠順應史

事實證明,李煜並不是孫權,而錢弘俶也不是劉備。在兩面夾擊下的南唐被北宋一舉拿下。而在2個月後,吳越國“納土歸宋”,自此,整個中國基本被宋太祖趙匡胤給統一了,而錢弘俶也因為曾經幫助過北宋而被封鄧王,並和宋太祖結成兒女親家
錢氏納土歸宋,其體現人民意願和順應歷史潮流的精神是不朽的。錢王善事中原,保境安民,順應潮流,納土歸宋,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這是為史家所肯定的,至今也仍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錢氏善事中原,保境安民,順應潮流,維護統一的歷史壯舉,是我們中華民族一筆巨大而珍貴的遺產,值得繼承和發揚光大。
《頌錢王》
揚眉
一方石頭冷無情,鐫刻公德方有聲;
留下西湖一腔血,化做碧玉三堤橫。
踢開寶石半座山,射穿錢塘海水城;
不以私利護天下,納土歸宋濟蒼生。

錢祠表忠相關詩集

蘇軾《表忠觀碑記》
錢祠表忠 錢祠表忠
熙寧十年十月戊子,資政殿大學士右諫議大夫、知杭州軍事臣言:“故越國王錢氏墳廟,及其父、祖、妃、夫人、子孫之墳,在錢塘者二十有六,在臨安者十有一,皆蕪穢不治,父老過之,有流涕者。謹按:故武肅王鏐,始以鄉兵破走黃巢,名聞江淮。復以八都兵討劉漢宏,並越州以奉董昌,而自居於杭。及昌以越叛,則誅昌而並越,盡有浙東西之地,傳其子文穆王元瓘。至其孫忠獻王仁佐,遂破李景兵而取福州。而仁佐之弟忠懿王俶又大出兵攻景,以迎周世宗之師,其後,卒以國入覲。
三世四王,與五代相為終始。天下大亂,豪傑蜂起,方是時,以數州之地盜名字者不可勝數,既覆其族,延及於無辜之民,罔有孑遺。而吳越地方千里,帶甲十萬,鑄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然終不失臣節,貢獻相望於道。是以其民至於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遊,歌舞之聲相聞,至於今不廢。其有德於斯民甚厚。皇帝受命,四方僭亂,以次削平。西蜀江南,負其險遠,兵至城下,力屈勢窮,然後束手。而河東劉氏百戰守死,以抗王師,積骸為城,灑血為池,竭天下之力,僅乃克之。獨吳越不待告命,封府庫,籍郡縣,請吏於朝,視去國如傳舍,其有功於朝廷甚大。
竇融河西歸漢,光武詔右扶風修其父祖墳塋,祀以太牢。今錢氏功德殆過於融,而未及百年,墳廟不治,行道傷嗟,甚非所以勸獎忠臣、慰答民心之義也。臣願以龍山廢佛寺曰妙音院者為觀,使錢氏之孫為道士曰自然者居之。凡墳廟之在錢塘者,以付自然。其在臨安者,以付其縣之淨土寺僧曰道微。歲各度其徒一人,使世掌之。籍其地之所入,以時修其祠宇,封植其草木。有不治者,縣令亟察之,甚者,易其人,庶幾永終不墮,以稱朝廷待錢氏之意。臣昧死以聞。”制曰:
可。其妙音院賜改名表忠觀
銘曰: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於臨安。篤生異人,絕類離羣。奮挺大呼,從者如雲。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強弩射潮,江海為東。殺宏誅昌,奄在吳越。金券玉冊,虎符龍節。大城其居,包絡山川。左江右湖,控引島蠻。
歲時歸休,以燕父老。曄如神人,玉帶球馬。四十一年,寅畏小心。厥篚相望,大貝南金。五胡昏亂,罔堪託國。三王相承,以符有德。既獲所歸,弗謀弗諮。先王之志,我維行之。天祚忠孝,世有爵邑。允文允武,子孫千億。帝謂守臣,治其祠墳。毋俾樵牧,愧其後昆。龍山之陽,巋焉斯宮。匪私於錢,惟以勸忠。非忠無君,非孝無親。凡百有位,視此刻文。
張岱《錢王祠柱銘》
力能分土,提鄉兵殺宏誅昌;一十四州,雞犬桑麻,撐住東南半壁。
志在順天,求真主迎周歸宋;九十八年,象犀筐篚,混同吳越一家。
不以私利護天下,納土歸宋濟蒼生
優美的傳説:
錢祠表忠 錢祠表忠
錢塘江的潮水從來就是很大的,潮頭既高,潮水衝擊的力量又猛,因此錢塘江兩岸的堤壩,總是這邊才修好,那邊又被衝坍了。“黃河日修一斗金,錢江日修一斗銀。”那時候,潮水給人民帶來的災害,從這句話裏就可以想見了。
到唐朝末年,有個吳越王叫做錢鎦的,勇猛無比,當時一般人都稱他為“錢王”。錢王治理杭州的時候,各種事情都感到還容易辦,就是這道錢塘江的海堤修不好。因為剛剛要修好,潮水一天一夜要來兩次,簡直叫人沒有法子能把海堤修築起來。因此,錢王手下的人很着急,都怕錢王發脾氣,只好報告錢王道:“大王,這海堤還是不修吧,總不會修好的。因為錢塘江裏面有個潮神在跟我們作對,只等到我們把海堤修得差不多的時候,他就興風作浪,鼓起潮頭,把我們的海堤給衝坍了。”
錢王聽了滿肚火,氣得鬍子一根根都直豎起來,眼睛瞪得像銅鈴,厲聲喝道: “吠!你們這批沒用場的傢伙!為什麼不把那個潮神拖上來給宰了?”手下人慌忙説道:“這不能夠,這不能夠,他是個潮神,在海水裏面,跟海龍王住在一起的哩!我們沒法去找他。何況他來的時候,是隨着潮水翻滾,都在潮頭的海水裏面;我們凡人,既看不到,更沒法子捉拿他。人們就是趁着鐵打的船去尋找,只要一碰到潮頭,也會給吞沒了的。”錢王聽了,兩眼火星直冒,大吼道:“呸!難道就讓這個小小的潮神來胡作非為嗎?不行!”錢王想了一想,説道:“好,讓我自己去降伏他。到八月十八這一天,給我聚集上一萬名弓箭手到江邊,我倒要去見見這個潮神!”你道錢王為什麼一定選八月十八這一天呢?原來八月十八是潮神生日,這一天潮頭最高,水勢更是排山倒海兇猛無比;而且潮神會在這一天,騎着白馬跑在潮頭上面的。
八月十八日到了,錢塘江邊搭起了一座大王台,錢王一早就到台上觀看動靜,等待潮神到來。可是從當地挑選出來的一萬名精鋭的弓箭手,卻陸陸續續地一下到不齊,錢王見了嫌慢,就喝令他們必須立即聚齊到江邊,排列好陣勢。這時有個將官,上前跪下稟道:“大王!弓箭手跑向江邊來時,要經過一座寶石山,這個地方山路狹窄,只能容一人走過,何況過山又得爬上爬下的,因此來得慢了。”錢王聽了,喝道:“呀呸,這樣豈不要耽誤了消滅潮神的大事!”他立刻跳上千裏駒,飛也似的來到了寶石山前,一看,果然如此。他連忙跑到山巔上面向四下瞭望,只見這山的南半邊有條裂縫。於是他坐了下來,把兩隻腳踩在山的裂縫處,用力一蹬,哈!這山竟然給他一下蹬了開來,中間出現了一條寬寬的道路。那些將士見了,人人喝彩,個個歡呼!沒多久,全部弓箭手就通過這條大路,到江邊聚齊了。——從此,這裏就叫作“蹬開嶺”,那錢王的一雙其大無比的大腳印子,直到如今,還深深地陷在石牆上面哩。
錢王又飛快地騎着馬到處巡視了一番,等他再到江邊大王台上的時候,一萬名精兵早就排好陣勢,個個雄赳赳、氣昂昂地拿着弓箭,望着江水。錢江沿岸的百姓,受盡了潮水災害,修堤治水,哪個不歡喜,誰人不盡力!如今聽説錢王射潮神,都爭着觀戰助威,真是家家閉户,人人出動,幾十里路長的江岸,黑壓壓地擠滿了人。錢王見了這般聲勢,更加膽壯起來,忙叫人拿來了筆墨,寫了兩句詩道:“為報潮神並水府,錢塘且借與錢城。”馬上把詩丟進江水裏去,大聲叱道:“喂,潮神聽了!如果你答應了,就不許把潮水湧來!假如你潮水仍然要來,那就不要怪我手下無情了!”岸上的百姓以及弓箭手聽到,都歡呼起來,那聲音就像雷吼一樣。大家神色緊張地對着江水,觀看動靜。可是潮神並沒有理睬錢王的告誡,一會兒,但見遠遠一條白線,飛疾滾來,愈來愈快,愈來愈猛,等到近時,就像爆炸了的冰山,傾覆了的雪堆似的奔騰翻卷,直向大王台衝來。錢王見了,大吼一聲,喝令:“放箭!”話音一落,他搶先就“叟”的一箭射了出去。
這時,只見萬名精兵,萬箭齊發,直射潮頭。百姓們都跺腳拍掌,大聲吶喊助威。一萬支箭射了,又是一萬支箭;一萬支箭射了,又是一萬支箭;“叟叟叟”,霎時射出了三萬支箭,竟逼得那潮頭不敢向岸邊衝擊過來。錢王又下令:“追射!”那潮頭只好彎彎曲曲地向西南逸去,最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因此,直到今天,潮水一到六和塔邊就快沒有了;而在六和塔前面,江水彎彎曲曲地向前流去,像個“之”字,因此人家又叫這個地方為“之江”。
從這個時候起,海堤才得造成。百姓們為了紀念錢王這次射潮的功績,就把江邊的海堤,叫做“錢塘”。
史籍記載
錢鏐,臨安石鑑鄉人,驍勇有謀略。壯而微,販鹽自活。
唐僖宗時,平浙寇王仙芝,拒黃巢,滅董昌,積功自顯。梁開平元年,封鏐為吳越王。有諷鏐拒梁命者,鏐笑曰:“吾豈失一孫仲謀耶!”遂受之。改其鄉為臨安縣,軍為錦衣軍。是年,省塋壟,延故老,旌鉞鼓吹,振耀山谷。自昔遊釣之所,盡蒙以錦繡,或樹石至有封官爵者,舊貿鹽擔,亦裁錦韜之。
一鄰媪九十餘,攜壺泉迎於道左,鏐下車亟拜。媪撫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錢婆留,喜汝長成。”蓋初生時,光怪滿室,父懼,將沉於了溪,此媪苦留之,遂字焉。為牛酒大陳,以飲鄉人;別張蜀錦為廣幄,以飲鄉婦。年上八十者飲金爵,百歲者飲玉爵。鏐起勸酒,自唱還鄉歌以娛賓,曰:“玉節還鄉兮掛錦衣,父老遠近來相隨。鬥牛光起天無欺,吳越一王駟馬歸。”時將築宮殿,望氣者言:“因故府大之,不過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武肅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者乎?奈何困吾民為!”遂弗改造。宋熙寧間,蘇子瞻守郡,請以龍山廢祠妙音院者,改為表忠觀以祀之。今廢。明嘉靖三十九年,督撫胡宗憲建祠於靈芝寺址,塑三世五王像,春秋致祭,令其十九世孫德洪者守之。郡守陳柯重鐫表忠觀碑記於祠。

錢祠表忠頌歌

《錢祠表忠》
——揚眉
新綠的柳梢,
吐着嫩芽在春風裏,
揉搓着一湖湛藍的湖水;
嬌粉的桃枝,
綻着羞蕊在清波上,
温存着一席香馨的春風;
柳浪翻滾拍打着青色的牆垣,
升騰着淡紫的煙靄;
桃花嬌嬈掩映着褐色的樓閣,
傾訴着幽怨的情絲。
碧水鋪展着柔波,
撫摸着湖濱的青石,
青石中櫻花飛蝶絢爛了一方的天空;
青山湧動着綠浪,
吞噬着天竺的煙雲,
煙雲裏竹林滾浪翠綠了一山的溝谷;
湖水輕浮着幾葉杉木的小舟,
在寶鏡的奩匣中刻下依稀的倩影;
雲嶺婆娑着數只白翎的羽翅,
在朦朧的霧氣裏滑出無影的痕跡。
千湖跌鑑,
播灑在江南秀色的土地上,
給大地帶來了熠熠的青輝
一水穿梭,
橫斜在浙贛俊美的山嶺間,
使羣山煥發了勃勃的生機。
湖光瀲灩傾訴着遠古的遐思,
那踏波縱橫的錢王;
水浪翻滾叨唸着前朝的偉業,
那力挽驚濤的英雄。
秀色江南這方土地啊,
在你的手掌中得到了整合,
使荒蕪的河灘生長出了稻穀,
草廬上飄起了嫋嫋的炊煙;
煙雨錢塘這闕城郭啊,
在你的智慧裏承接了儒風
使蠻荒的部落誦讀出了詩經,
西湖畔建起了座座的書院。
三代錢王嘔心瀝血,
使民不聊生的土地得到了耕耘,
修壩築堤攏一江錢水圍一介西湖,
百姓豐衣足食,
倉廩充實府庫豐盈;
一代明君納土歸宋,
使興旺發達的市井免除了戰火,
建塔起廟鎮一潮波瀾興一屏佛光,
士子安心就業,
詞賦興盛歌舞昇平。
泱泱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發源於陝晉黃土高原的溝谷河畔,
形成於齊魯泰山嶺地的柏林廟楹,
卻在錢塘這方秀美的湖光山色中得到了昇華,
賦予了精美纖細的情感,
注入了優雅細膩的文思。
儒雅的詩賦薰陶了民族的性情,
秀麗的山水養育了悠韻的文風。
而今這些都鐫刻在一方青石之上,
記錄了西湖淤積的深厚歷史底藴,
記敍了先哲成就的不朽文化功績。
西湖的柳葉是分外的綠,
西子的桃花是格外的妖,
是因為有那清澈的湖水來滋養;
錢塘的綠水是分外的清,
錢江的羣巒是格外的潤,
是因為有那濕糯的迷霧來撫揉
江浙的歷史是悠遠的長,
江南的文化是悠韻的深,
都由那一方滄桑的石頭來表記。

錢祠表忠所獲榮譽

北宋的蘇東坡在杭州擔任知州的時候奏請朝廷建造了“錢王祠”。並親筆題寫了“表忠觀碑記”,而創立於北宋年間的百家姓中,“錢”被排名第二。這也足以可見當時錢氏家族的地位之高。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錢鏐善事中原的國策給予高度評介:“錢鏐所立家訓,乃至臨終遺囑,念念不忘要善事中國,勿以易姓廢大事之禮”。吳越富庶甲於東南,錢鏐在治理杭州時確曾作出了很大貢獻。清代乾隆為錢王祠題書:“勳勒金書,納土當年資保障;業基石鏡,築塘奕祀慶安瀾”,一致肯定了錢鏐的歷史貢獻。
踢開寶石半座山,射穿錢塘海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