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錢江大橋

鎖定
錢江大橋,是1937年由中國人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座跨江大橋。
中文名
錢江大橋
投用時間
1937年9月26日
始建時間
1934年8月8日
全    長
1453米
別    名
錢塘江大橋
所屬地區
中國浙江省杭州市

目錄

錢江大橋簡介

錢江大橋長期承擔着溝通錢塘江南北交通的使命.但今天,當我們提到錢江大橋時,已不僅僅是指那座有着輝煌歷史的橋樑(人們已經給了它一個新的名稱“錢江一橋”),而是對一個跨越錢塘江的橋樑羣體的總稱.錢塘江大橋位於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錢塘江上,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橫貫錢塘江南北,是連接滬杭甬、浙贛鐵路的交通要道。

錢江大橋歷史背景

大橋於1934年8月8日開始動工興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歷時三年零一個月時間。錢塘江大橋的建成不但極大地方便了錢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與六和塔一起構成了西湖風景名勝區南線宏偉壯麗的景觀。大橋全長1453米,分引橋和正橋兩個部分。正橋十六孔,橋墩十五座。下層鐵路橋長1322.1米,單線行車;上層公路橋長1453米、寬6.1米,兩側人行道各一點五米,雄偉壯觀。大橋如虹飛架南北,錚錚鐵骨肩負重任。錢塘江大橋的設計、建造主持者是當代橋樑專家茅以升博士。為了完成建橋重任,茅以升毅然辭去北洋大學教席,隻身來到杭州。首次採用氣壓沉箱法掘泥打樁獲得成功,打破了外國人認為“錢塘江水深流急,不可能建橋”的預言。為中國人民長了志氣。由他主持制訂的建橋方案不但切實可行,而且比美國橋樑專家華德爾提出的方案減少投資約二百萬元,終於被當局採納。雄偉壯麗的大橋,抒發出中華兒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壯志,而銘刻其中的“殫精竭智千日功,通車之日卻炸橋”的扼腕痛心卻使國人永志難忘。
1934年11月11日,錢塘江大橋開工興建。39歲的茅以升受命擔任錢塘江大橋的總設計師、總工程師。當時,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的鐵蹄已經踐踏了我國東北地區,並對華北乃至整個中國虎視眈眈,妄圖亡我中華。茅以升儘管不是政治家,但他熱愛祖國,對時局的憂患使他保持了清醒的頭腦。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茅以升有一種連他自己也不願意正視的預感,作出了驚醒世人的重大決定——他在大橋南2號橋墩上留下一個長方形的大洞。對於這個原設計中沒有的重大改變,茅以升沒有向任何人解釋原因。1937年8月13日,淞滬抗戰終於爆發,整個9月、10月,淞滬抗戰異常激烈。戰爭的硝煙已經瀰漫到杭州上空,錢塘江大橋的施工也進入了最緊張的階段。9月26日,錢塘江大橋的下層單線鐵路橋率先通車。茅以升期盼着上海能夠阻擋住日軍進攻的腳步,然而,持續了3個月的淞滬會戰終以上海陷落結束,杭州也危在旦夕。筋疲力盡的茅以升已經明顯地感到他已無力把握這座大橋的命運。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南京政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燬錢塘江大橋。茅以升在南2號橋墩留下的長方型大洞,其實就是預防這一時刻的來臨。當晚,茅以升以一個橋樑工程學家嚴謹、精準的態度,將錢塘江大橋所有的致命點一一標示出來。整個通宵,100多根引線,從各個引爆點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裏。懷着親手掐死親生嬰兒一樣的痛楚,茅以升一直陪伴着歷經艱險建造起來的大橋,址到親眼看到最後一根引線接好。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難忘、最難受、最難捱的一天,在事後來對家人的回憶訴説中,那種痛苦,那種無奈,真使他欲哭無淚。11月17日,是茅以升多麼渴望卻又沒敢指望的大橋全面通車的第一天,當第一輛汽車從大橋上駛過,兩岸數十萬羣眾使勁鼓掌,掌聲經久不息。茅以升後來回憶説:“所有這天過橋的十多萬人,以及此後每天過橋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藥上面走過,火車也同樣在炸藥上風馳電掣而過。開橋的第一天,橋裏就先有了炸藥,這在古今中外的橋樑史上,要算是空前的了!”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點,茅以升終於接到命令:炸橋。下午5點,日軍的先頭部隊已隱約可見,人羣被強行攔阻,所有的引線都點燃了。隨着一聲巨響,錢塘江大橋的兩座橋墩被毀壞,五孔鋼樑折斷落入江中。總長1453米、歷經925個日日夜夜、耗資160萬美元的錢塘江大橋,最終在通車的第89天癱瘓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日軍士兵友永河夫在硝煙瀰漫中,拍下了炸燬後的錢塘江大橋。幾十年後,友永河夫來到北京,帶着對戰爭的懺悔,將他拍攝的這張照片親手交到了茅以升的手中。大橋炸燬的這一天晚上,透過蒼茫暮色,茅以升先生凝視着由他一手炸燬的大橋殘影,看着江北岸愈來愈亮的火光,茅以升滿腔悲憤地在書桌前寫下8個字:“抗戰必勝,此橋必復”。他的願望直到全國解放之後的1953年才得以實現。如今,杭州段的錢塘江上聳立着六座大橋,錢江二橋、錢江三橋、錢江四橋……,唯獨錢塘江大橋橋名不改,巍然屹立在月輪山前。大橋北堍,豎起了茅以升的全身銅像,人們永遠懷念這位中國傑出的橋樑專家、深沉的愛國主義者,人們也不會忘記錢塘江大橋的這一段慘痛的傳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