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錢本草

鎖定
《錢本草》是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張説仿古傳《神農本草經》體式與語調創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從正反兩方面道出了金錢的特殊功能,總結出了頗有價值的駕馭金錢的“七術”:道、德、仁、義、禮、智、信。作者主張用道德的力量來駕馭金錢,要取之有道,取用適度,積散有序,造福民眾。全文語句精煉,內容新奇,入木三分地揭示了適度用錢則可治病,違常用錢則可害人的道理。
作品名稱
錢本草
出    處
《全唐文》
作    者
張説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散文

錢本草作品原文

錢本草1
錢,味甘,大熱2,有毒。偏能駐顏3,彩澤流潤4。善療飢寒困厄之患,立驗5。能利邦國,污賢達6,畏清廉7。貪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8;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9。其藥採無時10,採至非理11,則傷神。此既流行,能役神靈12,通鬼氣。如積而不散13,則有水火盜賊之災生;如散而不積,則有飢寒困厄之患至。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14,取與合宜謂之義,使無非分謂之禮15,博施濟眾謂之仁16,出不失期謂之信17,入不妨己謂之智18。以此七術精煉,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長壽。若服之非理,則弱志傷神,切須忌之。 [3] 

錢本草註釋譯文

錢本草詞句註釋

  1. 錢本草:此篇將錢喻為一種“本草”藥物,歷述錢本草的性質、採用的禁忌以及“七術精煉”之法,説明對待金錢應持正確態度。本草,中藥的總稱。
  2. 大熱:指藥性大熱。
  3. 偏:指用作偏方。駐顏:保持容顏青春常在。
  4. 彩澤流潤:指容光煥發。
  5. 立驗:立竿見影。
  6. 污賢達:玷污賢達之士。
  7. 畏清廉:敬畏清廉之士。
  8. 均平為良:以平均分配為好,免得引起下面所説的症狀。
  9. 霍亂:本是一種劇烈的腸胃病,這裏指貪婪者分錢不均將會引起劇烈不滿。
  10. 採:採用。無時:沒有固定時間。
  11. 至:疑為“之”。非理:不合理,不正當的途徑。
  12. 役:役使。
  13. 積:積聚,凝聚。散:發散,消散。
  14. 不以為珍:不將它作為珍寶。
  15. 使無非分:使用上沒有不適當的。
  16. 博施:廣泛地施捨。濟眾:接濟大眾。
  17. 出不失期:指支付不違約期。
  18. 入不妨己:指收入正當,不礙保持節操。 [3] 

錢本草白話譯文

錢,味甜,性熱有毒,卻能預防衰老,駐容養顏。可以治療飢餓寒冷,解決困難,效果明顯。可以有利國家,可以污損賢達,只是害怕清廉。貪婪之人服用以不過分為好,如果過度,則冷熱不均,引發霍亂。這味藥,沒有固定的採摘時節,無理採摘則使人精神損傷。錢流通起來,能夠感動神靈,貫通鬼氣。 [7]  如果只積攢不發散,會有水火盜賊等災難。如果只發散不積攢,會有飢寒困頓等禍患。一邊積攢一邊發散稱為道,不把他當作珍寶稱為德,取得給予適宜稱為義,使用正當稱為禮,接濟大眾稱為仁,借還有期稱為信,不用它傷害自己稱為智。用這七種方法精練此藥,才可以長久地服用它,使人長壽。如果不這麼服用,則會智力減弱精神損傷,這點需要特別注意。 [1] 

錢本草創作背景

《錢本草》以藥述錢,原文拓本於清乾隆年間出土,據袁枚考證為張燕公著文,樊厚書,荔菲彬刻。張説,字道濟,在唐玄宗時任中書令,封燕國公,為一代重臣,才華橫溢。可是他為官時貪戀錢財,事發被貶。此時張説有所醒悟,認識到人離不開金錢,但金錢也能害人,於是就寫下了此文。 [4-5] 

錢本草作品鑑賞

錢本草文學賞析

明朝李時珍著的藥書《本草綱目》,系統總結了中國十六世紀以前的藥物學知識與經驗,其中載藥一千八百九十二種,“附方”一萬一千餘首,並無“錢本草”之藥。張説將錢歸入中草藥類,以“錢本草”闡釋金錢的“性味”“藥性”與“功用”,獨具匠心,構思獨特。
張説首先介紹了錢的性味:“味甘,性熱,有毒。”即錢本有甜味,相對於酸、苦、辣味來説,甜味乃是眾人皆喜愛的味道,因而味甜的錢註定是為眾人所喜歡的。性能熱,則説錢乃燙手之物,並非能輕易得到,獲取錢時則有可能被錢所燙。有毒,則説得更為明白,因為毒乃害人之物也。張説用了三句話六個字將錢的性能表述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儘管如此,張説仍然描述了錢的作用:“偏能駐顏,採澤流潤,善療飢,解困厄之患立驗。”説錢能使人的臉變得細膩光滑、珠圓玉潤、充滿神采,又能填補飢餓,還能幫人解脱各種困境、災難、痛苦,改變人的命運,並且是立竿見影、馬到成功。
錢的作用是:“能利邦國,污賢達,畏清廉。”一個國家如果有了錢,國家就能繁榮昌盛,人民就能安居樂業。但是,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的人,無論你的形象是如何高大,一旦有人用錢來污衊你、詆譭你,總是會改變你在人們心中的美好形象,因為自古以來,在中國,愛錢的人總會被人低看一眼,視為“鑽錢眼”之人。不過錢也不是沒有剋星,如遇清正廉潔、不貪財之人,還是有所懼怕的,這就是所謂的正能壓邪,自古就有“糖彈”打不到的賢人志士。在這裏,張説告誡道:“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如不均平,由冷熱相激,令人霍亂。”也就是説,有貪心的人,獲取錢財不能過多,只能得該得的那部分較為適宜,平均數也就夠了,不可多得。如果得了過多,不是怕冷,就是怕熱,嚴重的還會引起劇烈的吐瀉、腹痛等胃腸疾病,更嚴重的還會致人以死命。而要治這種病還不容易找到解藥,因為“其藥採無時,採之非理則傷神”。
張説進一步論述了錢的作用:“此既流行,能召神靈,通鬼氣。”這裏,張説實際上運用了魯褒《錢神論》中所説:“有錢能使鬼”。不過張説不但説錢能通鬼氣,而且還能召神靈,這裏對錢的作用描繪比魯褒又進了一層,已經到了無所不能的地步。
對於有錢人,張説又進行了告誡,不要把錢看得太重,不能只賺錢,不散錢,要對社會盡一些有錢人的責任。在封建社會里,對社會盡責任往往就是修橋鋪路,賑災濟貧。有錢之人如不這樣做,“積而不散,則有水火盜賊之災生”。這裏張説教有錢人花錢消災,花錢買平安。另外,他還提醒有錢之人,不能一味想着花錢做好事,還必須不斷地賺錢,使所花之錢有來源,讓好事永遠做下去。否則,“如散而不積,則有飢寒困厄之患至”,把錢都用光了,飢寒交迫、困難厄運就會隨之而來,想再做好事都沒有本錢了。這裏,張説對掙錢與花錢客觀地進行了辯證分析,講得至情至理。
接着,張説希望人們既要會掙錢,又要會用錢,正是會積會散,“一積一散”。有錢人要把賺錢又做好事的行為作為自身德行、情操培養的過程。如能自認為做好事不是高尚偉大的行為,説明了你已具備了為人的道德和品行,即“不以為珍謂之德”。如掙錢要取之有道,不能賺昧心錢,不能賺非法錢,即“取與合宜謂之義”。給予別人時或回報社會時,方式要得當,不要讓受贈者感到是“嗟來之食”,要尊重受贈人的人格,如能做到這樣,那就是一種義舉之為。為人為社會做了好事,自身不要以此想得到什麼,不要希望從中撈取資本,不要謀求回報,如能這樣就説明你真的是對別人、對社會的尊重,是一種無私的行為,即“無求非分謂之禮”。你給予別人和社會的範圍很廣,受你幫助救濟的人很多,那你就成為仁人君子,即“博施濟眾謂之仁”。承諾對別人的幫助給別人付錢按約定時間到位,遵守諾言,你就是個講信用的人,即“出不失期謂之信”。賺錢時不要有害於自己,才是聰明之人,即“入不妨已謂之智”。張説在告誡有錢人後又説:“以此七術精煉,方為久而服之,令人長壽,若服之非理,則弱志傷神,切須忌之。”可謂語重心長,他希望人們都能持之以恆按以上七個方面去做,達到延年益壽;否則,則會影響身心健康,削弱體質,喪失意志。
張説的《錢本草》原文不長,雖三言兩語,但字字珠璣,如生公説法,入木三分。文中論錢褒貶兼具,既讚譽有嘉,又斥責有度,妙筆生花。有錢之利講得生動形象,娓娓動聽。用錢之道分析得淋漓盡致,旨遠言近,寓意深刻。告誡之意説得深入淺出,言簡意賅,耐人尋味。以中藥之方講金錢之用,以調侃之調論金錢之觀,真乃千古奇文。無論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還是在當今,對世人如何具備一個良好健康的金錢觀都可以説是一劑良藥。 [2] 

錢本草名家點評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施永慶《伴着那泉水清音》:在這篇短文裏,張老兄以藥喻錢,極為深刻地指出了金錢對社會的雙面作用:“利邦國,污賢達。”一方面,推動社會的互動,促成社會的分化;另一方面,金錢崇拜也引發了道德危機,最終將人引入歧途,使人偏離了正道。他或許沒有像馬克思那樣,以手術刀般的精確剖析金錢作為價值尺度與貯藏手段的雙重屬性,但他更為深刻地指出了金錢作為社會化的交流媒介對人心的道德作用,這一點尤為生動鮮活。 [6] 

錢本草作者簡介

張説(667年—730年),字道濟,一字説之,唐代洛陽人。武則天時,應詔對策,授太子校書。中宗時,任黃門侍郎等職。睿宗時,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勸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監國。玄宗時,任中書令,封燕國公。曾任朔方節度使,建議召募壯士以充宿衞。擅長文辭,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頲並稱為“燕許大手筆”。亦能詩,貶在岳陽時的作品尤工。有《張燕公集》,共計三十卷。 [2] 
參考資料
  • 1.    王連申主編.清風志·聊城審計廉政文化建設讀本.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4年3月:第137—138頁
  • 2.    孟建華.金融白話:經濟學隨筆.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8—80頁
  • 3.    王運熙主編.中國古代散文精粹類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5月:第927—928頁
  • 4.    張存悌.欣賞中醫.天津:百花文藝出版,2008年1月:第319頁
  • 5.    楊十八.獨善我文.四川:巴蜀書社,2013年7月:第76頁
  • 6.    施永慶.伴着那泉水清音.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14年8月:第227頁
  • 7.    中央政策研究室哲學歷史研究局編著.《史論十三篇》:紅旗出版社,2002年:第3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