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錢旭紅

鎖定
錢旭紅,1962年2月19日生於江蘇省寶應縣,中共黨員,有機化工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英國巴斯大學名譽教授,德國洪堡基金會大使科學家。 [1] 
1982年,錢旭紅畢業於華東化工學院;1988年,獲工學博士學位;1989年—1990年,任美國拉瑪大學副研究員;1992年—2000年,歷任華東理工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任精細化工學科主任、藥物化工所所長、校長助理;1996年—2000年,任副校長;2004年7月—2015年3月,任華東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2011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4年,兼任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常委;2018年1月起,任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2] 
錢旭紅長期從事應用化學研究,主要聚焦在農藥化學和染料化學。 [1] 
中文名
錢旭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省寶應縣
出生日期
1962年2月19日
畢業院校
華東化工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錢旭紅人物經歷

1978年9月—1982年7月,錢旭紅在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石油化工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2年9月—1985年4月,在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精細化工系學習, 獲碩士學位。
1986年—1987年,任華東理工大學精細化工系黨總支副書記。
1988年7月,獲華東理工大學工學博士學位,後任華東理工大學講師。
1989年8月—1990年8月,受美國Welch基金會資助,到美國德克薩斯州拉瑪大學任研究助理(Research Associate),從事博士後研究。
錢旭紅院士
錢旭紅院士(7張)
1990年9月—1991年12月,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維爾茲堡大學洪堡基金(AvH)做博士後。
1992年8月-1995年4月,先後任華東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學科主任、藥物化工研究所所長(其間:1992年4月,晉升副教授;1994年7月,晉升教授)。
1995年5月—1995年7月,任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學員。
1995年9月—1996年2月,任華東理工大學校長助理(其間:1995年12月,成為博士生導師)。
1996年3月—2000年10月,任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
1997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
2000年9月—2004年6月,任大連理工大學特聘教授(其間:2000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4年7月—2015年3月,任華東理工大學校長。 [3] 
2011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2018年1月,任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4-5] 

錢旭紅主要成就

錢旭紅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錢旭紅在有機化工領域的應用基礎與工程技術研究和開發工作方面做出了成績,以氟化和芳雜化為主線,深入開展了含特殊官能團、活性功能團有機化學品的分子設計、合成製備、功能性能評價、構效關係分析及產業化應用。開發出多氟芳酸等製備的綠色高效關鍵技術;創制新機制、性能獨特的順硝烯雜環類和含氟類綠色化學農藥; 創制分子識別傳感和檢測分離一體化的萘酰亞胺等芳雜環類熒光功能染料。 [1] 
  • 學術論著
根據2021年2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錢旭紅髮表SCI論文275篇,EI論文64篇。 [1] 
A series of polyamide receptor based PET fluorescent sensor molecules: Positively cooperative Hg2+ ion binding with high sensitivity[J].ORG. LETT,2006:3721.
Colorimetric and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chemosensor with a large red-shift in emission: Cu(Ⅱ)-only sensing by deprotonation of secondary amines as receptor conjugated to naphthalimide fluorophore[J].ORG. LETT,2005:3029.
Ratiometric and selective fluorescent sensor for Cu-Ⅱ based on internal charge transfer (ICT)[J].ORG. LETT,2005:889.
Novel fluorescent pH sensors based on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ing ability of naphthalimide (SS)[J].ORG. LETT,2004:2757.
Detecting Hg2+ ions with an ICT fluorescent sensor molecule: Remarkable emission spectra shift and unique selectivity[J].J. ORG. CHEM,2006:4308.
Ratiometric and highly selective fluorescent sensor for cadmium under physiological pH range: A new strategy to discriminate cadmium from zinc[J].J. ORG. CHEM,2007:3554. [6] 
  • 研究成果
根據2021年2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錢旭紅獲得中國發明專利19項、國際《專利合作條約》(PCT)專利和美、歐、日專利共12項;研究成果(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 [1] 
時間
獎項
授予單位
1994年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國家教育委員會
1998年
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上海市人民政府
1998年
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2年
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年
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8年
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8年
國家科學進步獎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7] 
2010年
上海市自然科學二等獎
上海市人民政府 [8] 

錢旭紅人才培養

  • 教學理念
錢旭紅認為給學生減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也必須考慮到人才的培養。高中階段的教育,要通過授課的形式教會學生運用邏輯思維的能力。他反對文理分科,因為這非常不利於人才培養;主張高中階段的課程中必須兼顧文理平衡,不能將兩者割裂開。學生可以選擇以文科為主,但必須要有一點理工科基礎;選擇以理工科為主的學生,要有一點人文基礎。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錢旭紅認為應該把探究式學習作為最基本的方法,中小學階段要推廣探究式學習,大學階段應該以研究型學習為主。 [9] 

錢旭紅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
授予單位
1992年
霍英東基金會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科研類)
霍英東基金會
1995年
全國優秀教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1996年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98年
中國青年科技獎
中央組織部、人事部、中國科協
1999年
第六屆上海十大科技精英
上海市人民政府 [10] 
2001年
大連市優秀專家
大連市委、市政府
2011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 
2024年
上海市科創教育年度人物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15] 

錢旭紅社會任職

時間
職務
2001年—
中國化工學會農藥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2年1月—2010年1月
上海市化學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兼)
2003年—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計劃) 項目首席科學家
2003年—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2003年3月—2006年
國家南方農藥創制中心(上海)主任(兼)
2004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十屆有機化學評議組成員、第十一屆化工評議組成員
2007年3月—
亞洲及太平洋化工聯盟主席
2007年4月—
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
2007年—2008年
亞洲及太平洋化工聯盟主席 [1] 
2014年—
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常委 [2] 
2020年10月—
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11] 
2023年9月—
中共華東師範大學第十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4] 

錢旭紅個人生活

錢旭紅的父母都是教師,那個年代因為沒有書籍可看,當年父親寫劇本,他就看劇本。家裏有許多“小人書”,他一本接着一本看,愛不釋手,外公房間偷藏的《紅樓夢》,他也會去偷看。從小對文科的熱愛為他打下了紮實的文學基礎,也令他始終保有着閲讀的習慣和興趣。
1978年,錢旭紅參加高考,他喜歡文學,擅長的是文科,父母卻希望他考理科,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希望兒子將來有更好的發展和出路。做出這一選擇的理由,一是他化學成績比較好,二是四年後儀徵要建化纖廠,父母認為是鐵飯碗。生性不服輸的他和自己較起了勁,熬夜看書,最後的高考分數比分數線高出75分。
錢旭紅幾十年來一直酷愛看動畫片,逛商場的時候,看到有商家在播動畫片,他會被吸引,停下腳步去觀賞。他還保持了一個習慣,每個星期六,都給家裏的親人打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電話。 [9]  [12] 

錢旭紅人物評價

錢旭紅金句迭出,思維敏捷;言辭幽默,犀利又高遠。讀他的隨筆,聽他指點學術思維的江山,聽各類質疑的聲音,會感覺到這是一位生活在多維時空中的創新者,所到之處,便是張力。這位研究仿生農藥的院士,自小形成的叛逆、不服輸和好挑戰如影相隨。用候機飛行中點滴時間,他享受着用筆思考的心靈自由和幸福,在參悟科學精神的質疑、人文精神的關愛的同時,自我加持地推行着信仰精神。 [13]  (《文匯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