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錢亦石

鎖定
錢亦石(1889年12月21日—1938年1月29日),原名城,字介磐,筆名嘯秋、史廬、谷蓀、白沙、石顛、巨濤、楚囚等,出生於咸寧縣(現咸安區馬橋鎮錢家莊一個書香人家, [1]  共產黨湖北黨部早期創始人,著名教育家、理論家、社會活動家,被董必武稱為“紅色教育家”。
中文名
錢亦石
別    名
筆名:嘯秋
史廬
谷蓀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89年12月21日
逝世日期
1938年01月29日
畢業院校
國立武昌高等師範
出生地
湖北咸寧市馬橋鎮
信    仰
共產主義
代表作品
《大會宣言》
《關於黨務之決議案》
《大會宣傳大綱》
性    別

錢亦石人物簡介

錢亦石 錢亦石
1889年12月21日出生在咸寧縣(現咸安區)馬橋鎮錢家莊一個書香人家。
錢亦石,1889年生於湖北省咸寧縣一個書香之家。1916年,考入國立武昌高等師範,192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被湖北教育廳錄用為科員。後在武昌高師附小任教育主任。受到陳潭秋的影響,錢亦石逐漸衝破教育救國的樊籠,廣泛閲讀各類政治書籍,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4年,由董必武、陳潭秋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不久,錢亦石按照黨的決定,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協助董必武籌建國民黨湖北臨時黨部,當選為國民黨湖北省執行委員會委員兼宣傳部主任,主辦《武漢評論》。1926年1月,錢亦石與董必武等人出席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回武漢後盡力協助董必武,為支援北伐軍攻克武昌做了大量領導工作。1927年1月,國民黨湖北省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武昌召開,錢亦石是大會主席團成員之一,後被選為常務委員。
大革命失敗後,1928年1月,錢亦石根據黨的決定,秘密到達日本東京。他在這裏精心研讀了《資本論》,並和楊賢江、董必武領導了東京留學生中的共產黨秘密組織。同年8月,中央決定董必武和錢亦石轉往蘇聯,到莫斯科特別班學習。1930年,錢亦石化裝成鐵路工人回到上海,開始從事文化活動。
1932年起,錢亦石經中共黨組織的聯繫,被上海法政學院和暨南大學聘為教授,主講《中國外交史》《現代教育原理》等課程。此外,他還在《世界知識》等刊物上發表了近百篇論文,後來編成《緊急時期的世界與中國》《戰神翼下的歐洲問題》《白浪滔天的太平洋問題》等書。錢亦石這些論文中,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科學解剖刀”,精闢地分析國際形勢的發展,揭露了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陰謀。董必武稱讚這些論著“不僅是國內第一流的論文,即置於國際第一流的論文中,也毫無遜色”。
這期間,錢亦石還和周揚、陽翰笙、夏衍等領導了上海文化界黨的秘密組織工作。1936年至1937年,任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黨團書記、中國左翼文化界總同盟成員、蘇聯之友社黨團書記,還與鄒韜奮等人組織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通過這些組織,團結左翼知識分子,出版刊物,組織讀書會和社會科學研究小組,宣傳馬列主義,並在學生、職工中開展文化教育運動。
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根據周恩來的指示,錢亦石擔任第八集團軍服務隊少將隊長,率領30多位作家、藝術家奔赴抗日第一線,動員滬杭線地區人民,實行軍民聯合抗戰。因忘我工作,積勞成疾,於1938年1月在上海病逝,時年49歲。武漢各界在漢口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送的輓聯上寫着“哲人其萎”,表達了對錢亦石深切的悼念之情。 [2] 

錢亦石人物紀念

錢亦石故居
錢亦石故居在今高賽公社錢莊大隊錢家莊村北頭,西北距咸安區人民政府駐地永安鎮15.4公里,西距高賽公社駐地錢家莊大堖800米。(現址:咸寧市咸安區馬橋鎮錢莊.屬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建築為獨立的一進兩重連五的老式磚木結構樓房,與其堂弟惕元共有。圖片中的大門前和左側耳門前的附屬建築系作高賽公社機關時所加,現為公社企管會機關。計有上、下堂屋2間,宿舍和廚房8間,佔地約445平方米。其中錢亦石烈士家3間(上重左側1間半,下重右側1間半),佔地約180平方米;另1問在村中,佔地約30平方米,現為他人居住。兩處共有房屋3間半,佔地約200平方米。
錢亦石於1889年12月21日在其故居出生,並度過童年、少年和青年前期,至1909年20歲時始離故居赴漢口商業學校求學半年,後歸裏從事鄉村教學6年,亦在其故居生活,1915年考入武昌高等師範博物科,復離故居而去。前後在其故居生活、讀書和教書達26年之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