锖色是某些矿物因表面氧化薄膜通过反射光干涉作用呈现的彩色现象,属于矿物假色的一种 [1]。其常见于硫化物矿物(如斑铜矿),氧化膜剥除后锖色会消失,颜色多呈蓝、靛、紫等斑驳状 [3] [5]。
该现象由物理光学效应引起,可作为矿物鉴定的辅助特征,英文术语为tarnish [2]。锖色与矿物固有颜色明显不同,例如斑铜矿新鲜断面为暗铜红色,氧化后则呈现蓝紫混杂的绚丽色彩 [1] [5] [9]。
- 中文名
- 锖色
- 拼 音
- qiāng sè
- 出 处
- 《龙龛手鉴》
- 释 义
- 生锈的样子、锈色
定义与成因
播报编辑
锖色指硫化物等不透明矿物表面因风化或氧化形成薄膜,通过光的干涉效应产生异于矿物本体的色彩 [2]。其颜色由氧化膜厚度决定,属物理光学现象,与矿物化剃体乌学成分无直接关联 [1]。例如斑铜故体汽习拒店矿氧化膜可呈现奔热蓝、靛、红战察乃试捉炼、紫等渐变色阶 [3] [5] [9]纹和求奔放兰。
矿物实例
播报编辑
斑铜矿是典型实例,其新鲜断面呈暗铜红色,氧化后表面形成厚度不均的氧化膜,导致不同区域分别显现蓝、紫、红等色块 [1] [3] [5]。2019年海南省人民政府资料显示,这种锖色特征已被列为斑铜矿的鉴别标志之一 [3] [5]。
鉴定意义
播报编辑
锖色作为矿物假色的重要类型,具有以下鉴定价值 [1] [9]:
- 1.指示含铜硫化物矿物的存在
- 2.反映矿物所处氧化环境
- 3.与条痕色结合判断矿物种类
- 4.通过膜层刮除实验验证颜色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