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鋼鐵運輸線

(戰爭修建鐵路補給線)

鎖定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在朝鮮軍民大力支援下,為戰勝美國空軍轟炸、封鎖朝鮮北半部的鐵路、公路而創建的隨炸隨修、此炸彼通、四通八達的軍事交通補給線。
中文名
鋼鐵運輸線
時    期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
用    途
軍事交通
屬    性
補給線
志願軍參戰後,隨着作戰規模不斷擴大,戰線迅速向南推進,前線部隊對後勤保障的依賴性越來越大。由於美軍的破壞,可以就地籌措的物資非常有限,取之於敵又十分困難,志願軍所需物資主要靠中國國內供應。美軍把切斷中朝人民軍隊的軍事運輸線作為其重要戰略任務,出動大量飛機進行轟炸、封鎖,使志願軍的物資供應遇到極大困難。1951年1月初第三次戰役時,鐵路因遭破壞基本不能通車,運輸汽車被炸燬約50%,彈藥等物資供應不足,因而限制了戰役的規模和持續時間。鑑於改善交通運輸已成為關係戰爭全局的一個戰略問題,志願軍於1月下旬召開第一屆後勤會議,強調“千條萬條,運輸第一條”,號召建設割不斷、打不破的“鋼鐵線”(後改稱“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1951年1月,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朝鮮軍連遭打擊,退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為挽回敗局,“聯合國軍”乘中朝人民軍隊休整之機,發動了“重新打回三八線去的進攻”。美國空軍集中主要力量對中朝人民軍隊後方實施空中封鎖,以大編隊轟炸機對橋樑、隧道、補給中心等固定目標進行毀滅性轟炸,以輕型飛機攻擊車輛、人員,並沿交通線投擲定時炸彈、蝴蝶雷、四角釘等製造路障。戰爭雙方轉入陣地戰後,美軍為向中朝人民軍隊施加軍事壓力,於8月發動以封鎖、破壞對方運輸線為重點的“絞殺戰”。志願軍實行集中統一指揮,空軍、高射炮兵、鐵道兵、工程兵、汽車部隊密切協同,以嚴密防護、積極打擊、頑強搶修、機智搶運為基本手段,在朝鮮軍民的支援下,同美軍的空中封鎖、破壞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增加搶修力量,改善交通線路狀況。1951年2~6月,志願軍鐵道兵增加3個師,連同以前入朝的1個師,鐵路搶修部隊已達4個師、1個團,另1個援朝鐵路工程總隊,共計5萬餘人。反“絞殺戰”開始後,鐵路搶修部隊重點搶修被破壞的橋樑和線路,做到隨炸隨修,並在重要橋樑、車站和地段修建大迂迴線和便線、便橋,以保證此斷彼通。對可能被炸的大型橋樑,進行預設計、預施工。還對鐵路線路進行整治,加固路基,填實道牀,撥正線路,加修車站股道和給水、通信設施。為保證及時通車,鐵道兵指戰員和鐵路員工不顧美機空襲和地面定時炸彈的威脅,以忘我精神頑強搶修。鐵道兵第1師第1橋樑團副連長楊連弟,多次克服艱難險阻,出色完成鐵路搶修任務。1952年5月15日,他在指揮部隊搶修清川江大橋時,被定時炸彈擊中,英勇犧牲。在反“絞殺戰”中,獨立工兵部隊增至10個團,以3個團在清川江、大寧江、大同江和沸流江等主要渡口漕渡人員、物資,在路斷、橋斷情況下保證運輸不中斷;以7個團與在二線休整的部隊一起整修公路,加固路基,加寬路面,修建迂迴路,架設便橋、漫水橋,還新修了熙川至生泉、冼浦至明德里等7條公路。到1951年12月底,搶修部隊修復鐵路路基,計土石方49.3萬餘立方米,整修、新修公路38條,全長2450千米,修建橋樑、涵洞1206座,從而改善了交通線路狀況和運輸條件。採取多種手段,提高運輸效率。為減少美機轟炸、掃射造成的損失,志願軍將朝鮮境內的運輸和裝卸等工作,全部改在夜間進行。1951年2月,戰線推進到三八線以南地區。隨着前線部隊的增多和運輸線的延長,運力不足的問題更加嚴重。為解決這一矛盾,中央軍委決定為志願軍緊急補充運輸車輛。至9月,志願軍的汽車團增至13個,共有車輛3700餘台。為發揮運輸效能,志願軍實行接力運輸,以鐵路為骨幹,綜合運用鐵路列車、汽車、馬車、手推車,以至人背馬馱等一切可以利用的運輸手段,組成連接前、後方和各作戰地區之間的交通運輸網。針對美機多在月圓期和每日多在22點後出動的規律,志願軍運輸部隊在月虧期集中突擊運輸,利用每日22點前的空隙時間搶運通過封鎖區。在運輸方法上,鐵路運輸部門打破常規,採取“片面運輸”(在一定時間內一個或幾個區段的列車,向同一方向運行)、“續行行車”(一個區間內2個以上列車,保持一定間隔連續運行)、“合併運轉”(將2個以上列車連接運行)等措施,以保證在有限的通車時間內能通過更多的列車。當鐵路橋樑被炸後,尚未恢復到可以通過機車的載重標準時,採取不過機車只過車輛的辦法(即推送過江)。當鐵路橋樑、線路遭到破壞,短期內不能修復時,則以汽車或船舶將物資倒運越過鐵路受阻地段,再裝鐵路列車前運,或用汽車直接前運,從而保持了不間斷的運輸。1951年7~12月,美國空軍重點轟炸、封鎖清川江、大同江、沸流江鐵路橋和新安州、價川、西浦鐵路三角地區,志願軍先後組織5個汽車團、4個輜重團,在上述地區實施漕渡和倒運,把26萬餘噸物資倒運、接運到“三角地區”以南,保障了前線作戰急需。組織對空防禦,保護交通運輸安全。志願軍對運輸車輛和待運的物資,進行分散存放,多點裝卸,並利用礦洞、自然洞等予以隱蔽偽裝;在主要運輸線、裝卸點和汽車部隊駐地修建掩蔽部。從1951年3月開始,志願軍先後調用11個團的兵力,在2500多千米的公路幹線上,設置了1308個防空哨,專門監視美機的活動,為汽車部隊夜間行車鳴槍報警。在加強對空防護的同時,志願軍還組織高射炮兵掩護重點目標,進行機動作戰。從1951年2月開始陸續增加後方的防空兵力,至12月,掩護鐵路運輸線的高射炮兵達14個團又23個營。9月下旬,志願軍空軍正式出動,在反“絞殺戰”期間,先後有9個師參戰,經常保持3個師的兵力同美機進行空戰。由於採取了以上措施,志願軍運輸車輛的損失逐漸減少,從入朝至1951年底損失率為53.3%,1952年下降到6.4%。志願軍以搶修、搶運、防空相結合,進行三位一體的協同作戰,挫敗了美國空軍連續10個月的“絞殺戰”,建成了“鋼鐵運輸線”。1952年1月的鐵路運輸量是1951年1月的2.67倍,1952年上半年的公路運輸效率比1951年同期提高了76%,基本解決了作戰物資的補給運輸問題。美國空軍在“絞殺戰”失敗後,轉為重點轟炸中朝人民軍隊後方的交通運輸線。1952年下半年重點轟炸交通樞紐、兵站、倉庫、物資裝卸點和鐵路運輸線的兩頭即物資運輸的來路與去路。1953年上半年重點轟炸東、西海岸,特別是西海岸的鐵路、公路系統,以破壞中朝人民軍隊反登陸準備工作。僅1月9~15日,美軍就出動各型飛機約1500架次,晝炸橋、夜炸站,使開城―新義州鐵路(京義線)一度大部中斷。隨後,又將清川江南北120千米範圍內的鐵路、公路、橋樑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志願軍為保持後方運輸網的暢通,進一步加強搶修、搶運工作和對空防禦作戰。在鐵路運輸上,着重進行加固橋樑,整治線路,修補護坡,提高線路質量,並修通了1951年下半年遭嚴重破壞的京義線黑橋―新幕段(82千米),搶建了龜城―殷山全長129千米的鐵路新線。同時,採取高度突擊的運輸方針,輸送部隊和前線急需的作戰物資。1952年下半年的運輸量為上半年的147%,1953年上半年的運輸量為1952年下半年的123%。在公路運輸上,繼續加強對原有公路的改造,進行一系列防險防空防洪建設,在一些主要公路上加強橋樑偽裝。1953年在西海岸又開闢4條迂迴公路,使海岸公路網得到了改善。擔任公路運輸任務的汽車團增加到17個,運輸車的日行程由130千米提高到160千米,運輸汽車的損失率下降到5.05%。抗美援朝作戰期間,美國空軍對朝鮮北部軍事運輸線的封鎖破壞,其時間之長,手段之多變,轟炸密度之大,在戰爭史上是罕見的。僅在鐵路線上,就投擲各型炸彈19萬餘枚,破壞橋樑1700餘座次、線路1.55萬餘處次、車站3740餘處次、隧道89座次、機車1058台次、車廂1.2萬餘節次,炸燬汽車3958輛。志願軍和朝鮮軍民一起,共搶修、搶建鐵路橋樑2萬餘座次、線路1.46萬餘處次、車站3640餘處次、隧道122座次,新建公路2500餘千米,加修公路8100餘千米,修復公路橋樑1197座次。經鐵路運送的物資和部隊達38.5萬餘車,汽車運輸各種物資480餘萬噸。在反“絞殺戰”鬥爭中建成的“鋼鐵運輸線”,保障了志願軍人員、物資源源不斷運往前線,保障了支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軍需民用物資的運輸,對取得抗美援朝作戰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