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鋩鼓舞

鎖定
鋩鼓舞,雲南省建水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哈尼族鋩鼓舞是哈尼族在傳統節日 “昂瑪突”上跳的一種祭祀舞蹈,舞蹈雄渾豪放,氣勢軒昂,質樸勁健,熱情灑脱,表現出了哈尼人大山一樣的性格,森林一樣的情懷。鋩鼓舞產生於哈尼族以狩措為生的古代。
2014年11月,雲南省建水縣申報的鋩鼓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127。 [1]  [2] 
中文名
鋩鼓舞
批准時間
2014年11月11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雲南省建水縣
遺產類型
傳統舞蹈
遺產編號
Ⅲ-127

鋩鼓舞歷史淵源

鋩鼓舞
鋩鼓舞(4張)
人們為了在狩獵時進行聯絡和邀約獵手,由無意中發現打擊山中空心樹會發出響聲,於是他們用原木鑿空繃上牛皮,做成了鼓。鼓聲除進行聯絡和邀約獵手外,有時也可以輕輕地敲擊起到吸引獵物的作用,若是單身或人少而碰到猛獸時,急風暴雨似的擊打又可以起到口下跑野獸防身自衞的作用。 [3] 
那古樸、深沉、凝重、韻律非凡而神秘的舞姿將圍觀者的思緒帶到了遠古時代的哈尼部落,親眼目睹哈尼先民們與大自然英勇抗爭。隨着社會的發展,他們又模仿農業生產的農耕動作,使鋩鼓舞得到了豐富的發展,特別是銅的發現和利用,開始有了鋩,成了名副其實的鋩鼓舞。鋩是代表穀子的飽滿,鼓是代表穀子粒多,鋩鼓舞是祈禱莊稼飽滿、糧食豐收或慶賀節日喜事的一種主要活動。
特別是哈尼人祈禱風調雨順、萬事吉祥的傳統“祭龍”儀式,更是離不開鋩鼓,他們總是將鋩鼓舞貫穿始終。每逢節日期間,哈尼人均在林中設立鋩鼓場,唱起緬懷祖先業績的“哈巴”敍事長歌,跳起粗獷雄渾,反映哈尼人遠古社會生活以及開鑿梯田艱辛的鋩鼓舞。舞時,首先由經過推選出來的德高望重德長者主持開鼓儀式,在鋩鑼、鋩鼓上敬酒,持鋩繞桌三圈,向四方行禮,再重敲鋩鑼三下以示開始。之後,舞者持鋩背鼓,邊敲邊舞,圍成圓圈,擊鼓者在外圍,舞鋩者在中心。舞時身體重心下移,腿部不斷屈伸,身體上下起伏變化。此時,哈尼族婦女則在一旁手拉手排成兩行,跳着一種動作那古樸深沉,氣渾力厚,剛柔相濟的舞姿。整個舞蹈古樸剛健、深沉有力、韻律新穎、熱情奔放,讓人強烈地感受到一種男性的陽剛之美,並淋漓盡致地體現出哈尼人剛毅純樸的性格特徵和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

鋩鼓舞舞蹈特點

鋩鼓舞舞蹈動作

鋩舞的動作來源於在田間用泥巴糊田埂的動作。擊鍇者左手持鎧,右手用槌抵住鎧中間突出部位的下方,在身體兩旁劃橫“∞°”字形,前進或後退時用鎧在身體正前由上往下推劃圈。身體隨錯左右擰動。腿上的動作主要有屈膝、腳內側點地、蹉步、拖步、跑步,腳經擦地踹出等,節奏隨鼓點聲,一拍一次。舞時,膝部有韌性的屈伸,使身體上下起伏,呈現出內在韻律。跳到一定時間,舞鎧者急速敲鏗,即表示另換-批人起舞。 [4] 

鋩鼓舞舞蹈樂器

鼓是截樹一段,樹內挖空。兩頭繃牛皮,用棕繩拉緊而製成。鼓而直徑30釐米,鼓身長50釐米,以布條系兩頭作鼓繩。 [4] 

鋩鼓舞舞蹈服裝

男舞者穿哈尼族生活服飾,穿木板鞋,也有赤腳的。鼓挎於左肩,左臂夾抱鼓腰手扶鼓,鼓面朝前,右手持一木棍由上向下擦擊鼓面,身體隨之先俯後仰。每拍擊鼓一次。腳下為吸腿踮步,蹬腳等。
女舞者穿繡花黑土布上衣,圍圍腰,着長褲。上衣及圍腰上綴滿銀飾。未婚女子留長辮,已婚者盤辮於頭頂。 [4] 

鋩鼓舞傳承保護

鋩鼓舞傳承價值

發展得較為完整的代表性民間舞蹈,因挎鼓和持鋩起舞而得名。流傳於建水、元陽、紅河交界一帶哈尼族聚居區,具有鮮明的農耕時代特色。鋩,寓意為穀物顆粒碩大,鼓,寓意穀物飽滿的意思。 [5] 
鋩鼓舞是哈尼族古老民族文化的重要遺產之一,它不但是哈尼族舞蹈的精華,而且對研究哈尼族歷史、頗具民風的哈尼族飲食文化以及繁榮今天的哈尼族民族舞蹈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它為哈尼族地區尤其是建水的旅遊業增添了一道民族風情的新景觀。 [6] 

鋩鼓舞傳承現狀

鋩鼓舞只能一年跳一次,亂跳是要遭天譴和報應的。鋩鼓舞是在每年正月屬龍的日子開始跳,也就是“阿瑪熬節”,那是建水縣哈尼族最重大的節日。在這個節日上,第一天開始祭龍,第二天就開鋩,敲鋩的人是村民選出的“龍頭”,鋩聲一響,鼓就響起。敲鋩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寓意來年風調雨順。鋩鼓舞一直要跳到第三天晚上才結束。 [7] 

鋩鼓舞傳承人物

李生方,男,哈尼族,雲南省建水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鋩鼓舞代表性人物,雲南省建水縣申報。 [8] 

鋩鼓舞保護措施

建水縣文體局目前已經向縣政府提出建議,頒佈保護地方民族傳統習俗的辦法或措施。每年出資30萬至50萬元,補助哈尼族村寨,讓他們辦好一年一度的“阿瑪熬”節。要為鋩鼓舞傳承人創造條件,對其傳承活動給予保護和支持。每年安排專項經費10萬元,專用於鋩鼓舞的傳承、開發、展演。倡導傳承人走進學校,在哈尼族鄉鎮或全縣中小學校,教年輕人跳鋩鼓舞。 [7]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建水縣文化館獲得“鋩鼓舞”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9]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鋩鼓舞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建水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13] 

鋩鼓舞社會影響

鋩鼓舞重要展出

2018年07月17日,第十二屆全國舞蹈展演的優秀舞蹈節目展第四場在春城劇院上演,羣舞《山之子》代表雲南登場,哈尼族舞蹈中最具特色的“鋩鼓舞”走進大眾的視野。 [5] 
2019年5月23日晚,大型民族舞劇《諾瑪阿美》在佛山市演藝中心(瓊花大劇院)上演。 [10] 
2019年6月8日,在雲南省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啓動”,雲南省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會場活動中,鋩鼓舞作為節目演出 [11] 

鋩鼓舞榮譽表彰

2001年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山花獎·居庸關長城杯”中華鼓舞大賽中,建水哈尼族表演的鋩鼓舞一舉獲得該賽事的最高獎——山花獎。在意大利蒙特卡尼第8屆國際旅遊電影節上獲最高獎——蒼鷺獎。 [12] 
有一個叫蝦嘎(哈尼語)的,他的漢語名字叫黃文傑,他就是地道的建水縣普雄鄉龍岔村委會大寨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鋩鼓舞傳承人,他創作改編的《祭鼓》、《螳螂》在CCTV舞蹈大賽上獲得三等獎。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