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銅鼓巖

鎖定
銅鼓巖位於廣東省樂昌市白石鎮上黃村管理區,是當地著名的旅遊點。銅鼓巖因其洞口左側的方形巨石,拍出時發出“銅鼓”之聲而得名。銅鼓巖是經多年滴積而成的溶洞,多層佈局,洞內形成各式各樣的乳石奇觀。洞途深處,溪流潺緩可聽,溪沙流水清澈見底。銅鼓巖內涵豐富,氣勢雄偉。
中文名
銅鼓巖
地    點
樂昌市白雲鎮上黃管理區

目錄

銅鼓巖特色

洞口左側有一塊長方形的石碑,鐫刻着“小有天源”四個大字。進入洞口三米右側有一奇石,2米見方,形狀如鼓,拍擊之聲如銅鼓,故名曰“銅鼓石”,此巖洞遂稱“銅鼓巖”。 [1]  洞內一大廳可容上千人。而且大洞小洞,縱橫交錯,相互聯通。洞內千奇百怪的鐘乳石,有如樹,有如竹,有如筍,有如柱,也有如龜、如獅、如虎、如佛、如仙等等模樣的乳石,形象生動,惟妙惟肖。洞底有暗河,潺潺流水聲十分動聽。此洞到底有多長至今仍未完全探測清楚,相傳有人走了幾天幾夜都走不到盡頭。

銅鼓巖來源

銅鼓巖歷來有一個美麗的傳説故事。
銅鼓巖
銅鼓巖(7張)
很久很久以前,附近上黃沙村出了一個秀才名叫歐通古,從小聰慧過人又好善樂施,在村中辦起學堂教書育人。有一年當地遭遇百年不見的大旱災,河流乾涸,農田龜裂,連水井都滴水不冒。歐通古就帶領大家四處尋找水源挖井救人,但毫無希望。於是人人都悲觀失望,再也無心去挖井找水了,寧願在家待斃。而歐通古毫不氣餒,一個人獨自苦找。有一天晚上偶遇一老翁指點,説只要鑿開村旁那座石山下一個巖洞口,巖水就會大量湧出。歐通古就照老翁的話去做。經過七天七夜的連續作業,巖洞終被他鑿開,立即湧出一股清澈的泉水。但歐通古卻因過度疲勞而昏死了。第二天清早,村民們發現有一條溪水流到村口裏來了,大家高興之餘就沿溪直上,終於發現那股泉水就出自歐通古獨自“傻幹”“鑿巖取水”的石山下。於是人們爬進洞口,竟然發現一個可容千人的大洞廳,而且還有一塊如同鼓形的大石塊,然而卻不見歐通古的蹤影。大家都在巖洞中喊着“通古”“通古”的名字,但只聽到洞廳巨大的迴音“通古”“通古”。有人就輕輕拍了一下那塊鼓形石,結果那石竟然發出洪亮的銅鼓聲。於是人們就傳説這“銅鼓”就是通古變成的。
參考資料
  • 1.    桑隆康,馬昌前.《岩石學》:地質出版社,200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