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銅陵市博物館

鎖定
銅陵市博物館位於安徽省銅陵市銅官區八寶路1506號,西湖濕地公園東岸。 [1]  銅陵市博物館新館自2014年12月12日開始免費開放,總佔地面積90畝,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總投資2.6億元。該館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 [2] 
截至2018年5月,銅陵市博物館有藏品5000餘件,其中一級藏品15件,二級藏品27件,三級藏品498件。其主要功能為承載銅文化展、銅陵區域文化展等各類展廳以及文物收藏、研究、宣傳、教育等。 [3]  銅陵市博物館外形以銅陵出土的青銅器——春秋獸耳鳥紋鑑為設計原型而建造,其圓形銅幕牆由近3000平方米的菱形青銅板拼裝而成,用銅達50噸,為中國最大的單體裝飾銅幕牆。 [2] 
2017年4月6日,銅陵市博物館正式被批准為國家4A旅遊景區 [11]  ;2018年9月,入選安徽省第五屆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稱號 [12]  ;2019年4月,獲“全國巾幗文明崗”稱號 [13]  ;2017年11月15日,被評為第十九屆銅陵市文明單位 [14]  ;2020年,入選“第四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 [15]  ;2020年12月15日,入選2019-2020年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名單 [16]  ;2021年8月,被中國僑聯確認為第九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20] 
中文名
銅陵市博物館
外文名
Tongling Museum
地理位置
安徽省銅陵市銅官區八寶路1506號
佔地面積
90 畝
類    別
綜合類博物館
景點級別
國家二級博物館
開放時間
週一閉館,週二至週日9:00—17:00。法定節假日另行通知。
門票價格
免費
竣工時間
2014年12月12日
館藏精品
饕餮紋爵,饕餮紋斝,龍柄盉,鳥蓋獸耳盉,素面紋盉等。
建築面積
20000 m²
藏品數量
5000餘件(2018年)

銅陵市博物館歷史沿革

2014年12月12日,銅陵市博物館新館建成並開始免費開放。 [2] 
2015年12月17日,銅陵市博物館的觀湖廳閲讀點對外開放。 [4] 
2016年1月31日,樅陽曆史與文化特展正式對外開展。 [4] 
2017年3月,銅陵市博物館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方案得到國家文物局批覆。 [5] 
2017年6月,銅陵市博物館推出自助語音講解服務,觀眾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聽取展廳內重點器物及場景的語音解説。 [6] 

銅陵市博物館建築佈局

  • 綜述
銅陵市博物館總佔地面積90畝,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總投資2.6億元。館舍主體建築為4層,展陳面積5000平方米,文物庫房2000平方米。銅陵市博物館開放了《萬世吉金 銅都銅藴》基本陳列、《陶風瓷韻》陶瓷展、民間收藏展、銅都銅工藝品精品展以及樅陽曆史與文化特展等5個展覽。館內展陳主體為銅文化,並輔之以陶瓷展、2個臨時展廳和青銅鑑展廳。銅文化主要由青銅文化主題展、惠世天工銅工藝精品展組成。青銅文化主題展通過銅開採、冶煉等場景的再現、歷史文物的陳列,以及多媒體的展示等,全方位展示銅陵在青銅文明史,銅文化發展以及銅產業興盛與未來的專題博物館。 [2] 
銅陵市博物館在三樓觀湖廳建設了600平方米的全民閲讀示範點,擁有藏書7000餘冊,包含考古、文博、歷史、文學、哲學以及兒童讀物等多種圖書,實行圖書閲讀全免費、休閒學習一體化模式,市民在參觀完青銅文化展廳、參觀完商周青銅器之餘可以到此休閒閲讀、學習交流,看看西湖濕地風光。 [2] 
  • 常設展廳
銅陵市博物館主陳列共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陶風瓷韻—館藏陶瓷精品展、萬世吉金銅都銅藴—銅文化主題陳列,銅都銅工藝精品展。 [7] 
  • 臨時展廳
截至2017年2月,銅陵市博物館有《蒼洱鐫石—大理名碑拓片精品展》、《“聖賢之道—陽明的故事”》、《泥塊捏出生命 五彩塑出真靈魂—趙氏泥人作品展》對外開放展出。 [8] 
常設展廳

銅陵市博物館場館特色

銅陵市博物館建築主體充分體現青銅文化特色,方圓結合,詮釋了古代中國青銅冶鑄的“範”與“器”關係,建築外形以銅陵出土的青銅器—春秋獸耳鳥紋鑑為設計原型而建造。建築外觀的設計有着以銅為鏡的含義,見證銅陵歷史發展的過程。博物館圓形銅幕牆由近3000平方米的菱形青銅板拼裝而成,用銅達50噸,為中國最大的單體裝飾銅幕牆。
銅陵市博物館以豐富的歷史文物、全新的展示方式、先進的科技手段,全面展現了銅陵悠久的青銅文明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絢麗的瑰寶。
銅陵市博物館作為集銅文化主題展覽、國內外青銅文化學術研究和旅遊休閒為一體的標誌性文博設施,已成為銅陵城市的文化旅遊新地標。 [2] 
銅陵市博物館是以銅文化為主線,全方位展示銅陵在中國青銅文明史中地位、展示銅文化發展以及銅產業展望的專題博物館。 [3] 

銅陵市博物館館藏文物

  • 綜述
截至2018年5月,銅陵市博物館藏品5000餘件,其中一級藏品15件,二級藏品27件,三級藏品498件。 [2] 
  • 主要文物
饕餮紋爵:
商代前期(前1600—前1300年),通高23釐米,流至尾長19釐米。
1983年12月銅陵縣西湖鄉童墩村出土。
爵為直壁平底,菌形單柱,柱頂飾渦紋,三角錐足,腹部飾饕餮紋,上下一週連珠紋,以弦紋為界欄,饕餮紋以鼻樑為基準線,兩邊為對稱的目紋。 [9] 
饕餮紋爵 饕餮紋爵
饕餮紋斝:
商代前期(前1600—前1300年),通高33釐米,口徑18釐米,腹徑14釐米。
1983年12月銅陵縣西湖鄉童墩村出土。
侈口,高頸,鼓腹,頸腹分段,雙菌狀柱,柱頂飾渦紋,平底,空三角錐足,有鋬。腹部與頸各飾一週饕餮紋,上下對稱,共三組。 [9] 
饕餮紋斝 饕餮紋斝
龍柄盉:
西周(前1406—前771年),器高18.2釐米,口徑12.6釐米,柄長18釐米。
1979年10月銅陵縣鐘鳴鎮出土。
上部盆形敞口,下部鬲形,短流。鋬曲長,頂部為龍首,呈回顧狀。頸部飾一週變形竊曲紋,三袋足。整件器物構思巧妙,造型別致,一改中原銅器雄渾凝重的風格,給人以活潑生動的愉悦感受。 [9] 
龍柄盉 龍柄盉
鳥蓋獸耳盉:
春秋(前770—前476年),通高27.1釐米,口徑13.9釐米。
1971年銅陵市火車站基建工地出土。
球腹,三蹄足,腹部飾有蟠虺紋和絃紋,並有兩道對稱的扉稜間隔,環形雙耳,耳為獸面。
盉蓋中央佇立一鳥,圓眼尖喙,雙翅併攏。這件器物整體造型活潑生動,與傳統的中原青銅器莊嚴厚重、規矩嚴謹的風格大為迥異,是春秋中晚期南方青銅器清新活潑風格的典型代表作。 [9] 
鳥蓋獸耳盉 鳥蓋獸耳盉
素面紋盉:
春秋(前770—前476年),通高21釐米,口徑14.5釐米。
1991年7月銅陵市郊謝壠變電所基建工地出土。
甗形盉,上部為盆形,下部為鬲形,敞口束頸,弧襠袋足,短流、曲柄置於鬲的腹部,成90度角。曲柄分兩部分鑄造,上有連接圓孔,柄的首部向上捲曲。 [9] 
素面紋盉 素面紋盉
竊曲紋盉:
春秋(前770—前476年),高18.7釐米,口徑11釐米,流長2.4釐米,腹圍43.3釐米。
1983年10月銅陵市郊金口嶺出土。 [9] 
竊曲紋盉 竊曲紋盉

銅陵市博物館文化活動

  • 活動建設
2015年9月2日,“江淮壯歌—安徽抗戰史實圖片展”正式對外開展。
2016年1月1日,銅陵市建市60週年展正式對外開展。
2016年5月18日,“黑白交織的大美世界”—章文生鋼筆畫展正式對外開展。
2016年6月11日,“你我身邊的故事”—銅陵民間收藏展正式對外開展。
2016年9月24日—9月25日,中國(銅陵)青銅文化論壇在銅陵成功舉辦正式對外開展。
2016年10月20日,“飄揚的紅旗—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圖片展正式對外開展。
2016年11月22日,《草原古韻 塞外風情—內蒙古包頭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展》正式對外開展。
2017年1月26日,“丁酉新春雞文物圖片聯展”正式對外開展。 [4] 

銅陵市博物館所獲榮譽

2013年,銅陵市博物館入選銅陵市2010—2012年度市級“巾幗文明崗”創建單位。 [10] 
2017年4月6日,銅陵市博物館正式被批准為國家4A旅遊景區。 [11] 
2018年9月,銅陵市博物館入選安徽省第五屆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稱號。 [12] 
2019年4月,銅陵市博物館社會教育部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稱號。 [13] 
2017年11月15日,銅陵市博物館被評為第十九屆銅陵市文明單位。 [14] 
2020年,入選“第四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 [15] 
2020年12月15日,入選2019-2020年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名單。 [16] 
2021年8月,被中國僑聯確認為第九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20] 

銅陵市博物館機構設置

銅陵市博物館下設辦公室、財務室、展覽陳列部、宣傳教育部、文物保管部、文化產業開發部、考古部、安保部、信息部及《青銅文化研究》編輯部。 [17] 

銅陵市博物館參觀信息

銅陵市博物館參觀須知

  • 開放時間
週一閉館,週二至週日9:00——17:00。法定節假日另行通知。 [18] 
  • 門票價格
免費開放。 [19] 

銅陵市博物館交通線路

  • 地址
銅陵市博物館位於安徽省銅陵市銅官區八寶路1506號。
  • 交通
公交
可乘坐銅陵市26路公交車到達銅陵博物館新館。 [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