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銅鈸

(古代樂器)

鎖定
鈸又作銅鈸、銅鈸子、或銅缽子、亦稱銅盤、鐃鈸等。用響銅所造,其形如圓盤,中央隆起如丸狀,中心穿一小孔,系以布縷,兩片互擊而鳴奏之。
還原
放大
縮小
中文名
銅鈸
館藏地點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定海南路81號
所屬年代
所屬博物館
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
所屬地區
廣西北海
樂器簡介
在杜氏《通典》中説:“銅鈸亦謂之銅盤,出西戎及南蠻,其圓數寸,隱起如浮漚,貫之以韋,相擊以和樂也。南蠻國大者,國數尺,或謂齊穆王素所造。”
《文獻通考》中也記載:“銅鈸亦謂之銅盤,本南齊穆王素所造,其圓數寸,中間隆起如浮漚,出西戎、南蠻、扶南、高昌、疏勒之國。大者圓數尺,以韋貫之,相擊以和樂。唐之燕樂、清曲,有銅鈸相和和之樂,今浮屠氏清曲用之,蓋出於夷音。然有正與和,其大小清濁之辨歟。”
在佛教中,銅鈸為伎樂供養具之一。經律中有多處記載,如《佛本行集經》卷十四中説:“一千之銅鈸,一千之具蕭,晝夜不絕於宮內。”描述宮中榮華的景象;而在《摩訶僧祇律》卷三三中則説與鐃相同,為伎兒使用樂器之一種,也可視為娛樂用的打擊樂器。
在《敕修清規·法器章類》説到銅鈸使用的時機:“鐃鈸,凡維那揖住持、兩序出班上香時,藏殿祝讚轉輪時,行者鳴之。遇迎引送亡時,行者披剃,大眾行道,接新住持入院時,皆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