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銅琶村

鎖定
銅琶村在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以北約1.5公里的銅琶村下店,梅江與松源河交匯處,有一座殿堂式的客家圍龍屋——世德堂。 世德堂為李二何之侄李直簡於明朝剛亡、清朝剛立國的1645年所建。
中文名
銅琶村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梅州市梅縣
地理位置
梅江與松源河交匯處
電話區號
0753

銅琶村世德堂

據傳,明末翰林李二何(李士淳)在皇宮任侍讀學士,教明末代皇帝崇禎的兒子朱慈烺讀書。清兵入關,李二何見大勢不妙,便暗中攜皇太子朱慈烺潛逃回自己的家鄉——鬆口,以圖伺機東山再起,復興明朝。為使朱慈烺稱帝復明時有座行宮,李二何就把侄子李直簡所建之世德堂進行改造,大部分按皇宮模式進行建造,把門廳、中堂、上堂屋瓦桁梁下面用木板鑲拱起來,成為“三堂不見瓦”的殿堂式建築。

銅琶村世德堂規模

世德堂 世德堂
世德堂建築規模宏偉,佔地約7000平方米,風格獨特,是一座二圍三堂兩模的客家圍龍屋。大門前面原有的大廣場、大花園已隨歲月流逝被眾多屋舍蠶食了。正面進大門後左右各有一排衞士及雜役、後勤人員的住房和作坊,中間甬道直進三堂。抬頭看,頂瓦鑲嵌的木板仍然完好。一堂為鼓樂廳,門聯曰:保世滋太;明德惟馨。復明反清之含義顯而易見。門上匾曰:世德堂。穿過大天井甬道,邁上二級石階,只見石階兩旁置日月犀,天井兩邊設南北花廳,分別為音樂室和警衞室。踏進正堂,只見堂中四根直徑約四十釐米的紅柱直頂樑上金槓,金槓四周鏤刻着十八隻形態迥異的仙鶴,意為明代全國十八省的每省一學士集中朝拜天子。前後金槓之間架有木製天橋(俗稱仙人橋),上鏤刻金色雙龍戲珠。地下兩邊有木製屏風豎立。若遇盛大朝議或慶典,活動屏風可以拆下而成大堂。正面屏風側聯雲:李悌友恭光世德;文章禮樂振家聲。二柱上書聯:業無論士農工商做到時皆能富貴;事不拘子弟友朋和順處便是禎祥。上門橫匾“道德猶龍”為李二何親筆所題。 走進上堂,正中設有神龕,儼然皇帝龍座。據傳,神龕後面原有一暗通道(現在已看不出來),直通圍屋外松源河和大道。意謂皇帝與朝臣在此議事時,如發生變故,皇帝即可以從此暗道快速安全逃遁。上堂兩側各有十間房(即客家圍龍屋的“兩橫”),用作衞士及侍從人員的住處。背後是一半圓形的花頭,種植有七株荔枝樹(現仍存活三株,每株高約三丈餘,尚有兩株已枯死的樹幹),樹後圍築七尺多高的灰牆,轉過花頭就是第一圍龍。
第一圍龍中間廳稱暖閣,左右各有六個門樓,可直通正大門;每個門樓內有大大小小房間二三十間,數量不等。門樓內又有前後門。若把前後門一關,就成為類似現在的套房;若把後門開啓,房間又可連成一片。門樓內有倉庫、水井等設施。
第二圍龍是樓房,與第一圍龍門樓相通。正中廳之樓為“錦屏樓”,樓前小天井豎置着“仙人騎鹿”的石雕,造型古樸,形神兼備。錦屏樓後圍外牆均勻設有五個崗樓碉堡,碉堡內有多個炮孔朝向各方。牆高而厚,便於守衞。牆體用三合土混糯米飯夯築而成,堅硬牢固,連鐵釘都釘不進去。
整座世德堂有二百多個房間(由於部分房間已坍塌或改建,故無法準確核算,但從封建時代皇宮建築取九九之數來估計,世德堂應有房299間),二十四個門樓,七十二個天井。
在世德堂附近,還有仁壽樓、花園樓等九座大屋,不遠處又有世德新街,看來,李二何是有把此屋作為恢復明室臨時行宮的打算。
據云,世德堂建好後,為清廷所察覺。村中父老便把關公神像安放在第一圍龍的暖閣正中,以矇蔽當局,世德堂才得以保存下來。歷經360多年風雨滄桑,如今的世德堂已龍鍾老態,垣殘壁斷,破敗不忍睹,誠為可惜。

銅琶村所獲榮譽

2021年9月,入選第二批廣東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名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