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銀鯝

鎖定
銀鯝是鯉形目鯉科鯝屬魚類, [7]  又名密鯝、銀鰺、水魚密子、白尾。體長梭狀,中等側扁;頭短錐形,後部稍側扁;吻微突出,略長於眼徑;眼側中位,周緣半透明,後緣約位於頭前後的正中央;鼻孔位於眼上緣稍前方,後鼻孔較大,中間有皮膜突起;下嚥齒長扁,頂端斜截形,尖端無鈎;鱗中等大,除頭部外全身被鱗,喉部鱗小;側線側中位,中部較低;尾鰭深叉狀。體背側淡灰綠色,兩側及腹面銀白色;虹彩肌銀白色;腹膜黑褐色。 [8] 
銀鯝主要分佈於中國東部黑龍江到廣西廉州(合浦)等處。 [8]  適應性強,屬廣温性魚類,通常棲息於水體的中下層,以其發達的下頜角質化邊緣在石面或底泥刮取食物。在自然條件下,以腐屑底泥為主食,同時也攝食硅藻和固着藻類。2冬齡達性成熟,一年產卵一次,繁殖季節為3-5月份,4月份為繁殖盛期,卵徑小,為漂浮性卵。在池塘養殖條件下,不能自然產卵繁殖,須經人工催產。 [7] 
銀鯝生長較快,產量大,是中國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 [9] 
拉丁學名
Xenocyprisargentea
別    名
密鯝
銀鰺
刁子
水魚密子
白尾 展開
別名
密鯝
銀鰺
刁子
水魚密子
白尾
潛魚
黃鯝 收起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鯉形目
鯉科
鯝屬#
銀鯝
亞    門
脊索動物亞門
亞    綱
輻鰭亞綱
亞    科
鯉亞科
亞    種
[4] 
命名者及年代
Günther, 1868 [4] 
保護級別
無危(IUCN)
中文學名
銀鯝

銀鯝動物學史

  • 名稱由來
體銀白色,故名,argentea(拉丁文:銀的)亦此意。 [2] 
  • 養殖史
在中國湖南許多地方,人們習慣將銀鯝混養於池塘中,其中尤以衡陽、邵陽、婁底和湘潭等地區,歷史悠久,產量較高。銀鯝在池塘養殖條件下不能自然產卵繁殖,必須經人工催產。湖南省自20世紀60年代前期開始,已能採用人工催產技術,獲得銀鯝魚苗,從而改變了以往依賴江河撈苗的局面。浙江省紹興縣皋埠漁場於1973年就開始對銀鯝繁殖進行探索,一年後就獲得魚卵35萬粒,孵化出魚苗24萬尾,孵化率達68.5%。 [1] 

銀鯝形態特徵

銀鯝
銀鯝(6張)
背鰭Ⅲ-7;臀鰭Ⅰ-9~10;胸鰭Ⅰ-15~16;腹鰭Ⅰ-8;尾鰭Ⅴ~Ⅶ-17-Ⅶ。側線鱗50~55(上:10,下:7~8);鰓耙外行8~14+22~28,內行24~26+56~74。下咽齒3行:6、4、1~2。椎骨41~43(包括前4個特化椎骨在內)。
體長137-156毫米。體長梭狀,中等側扁;體長為體高3.8~43倍,為頭長44~4.5倍,為尾部長3.8~4.2倍;體高為體寬1.5~1.7倍,背鰭始點處體最高,腹側僅在肛門前方附近略有短皮稜。 頭短錐形,後部稍側扁;頭長為吻長3.2~3.6倍,為眼徑4.4~4.7倍,為眼間隔寬2.5~2.8倍,為口寬3.8~4.2倍。吻微突出,略長於眼徑。眼側中位,周緣半透明,後緣約位於頭前後的正中央。眼間隔寬為眼徑2.7~2.8倍,中央微圓凸。鼻孔位於眼上緣稍前方,後鼻孔較大,中間有皮膜突起。口下位,橫淺弧狀;下頜前緣軟且薄鋭;口角位於鼻孔前位,前端達前鰓蓋骨角下方。鰓粑短小。鰓蓋膜互連且連鰓峽。鰓膜條骨3.鰓耙短密。下嚥齒長扁,頂端斜截形,尖端無鈎。鰾分2室,後室長。腸很長多折彎。肛門鄰臀鰭前緣。
鱗中等大,除頭部外全身被鱗,喉部鱗小;模鱗鱗心距前端較近,向後有輻狀紋;前背鱗22~24;尾柄周鱗最少20。側線側中位,中部較低。
背鰭始於體前後端正中央的略前方,背緣斜且微凹;第3硬刺最長,頭長為刺長的1.1~1.3倍,不達肛門。臀鰭形似背鰭而較窄短,頭長為第3不分支鰭條長的2.1~2.2倍。胸鰭側位,很低;尖刀狀; 頭長為第1~2胸鰭條長1.2~1.3倍,不達背鰭。腹鰭始於第3背鰭硬刺下方,約達腹鰭基和臀鰭基的正中間。尾鰭深叉狀,下尾叉略較長。
體背側淡灰綠色,兩側及腹面銀白色。鰓孔中部前後緣為橘紅色。背鰭與尾鰭黃灰色;尾鰭後緣附近黑色;胸鰭淡橘黃色;腹鰭與臀鰭淡銀白色。虹彩肌銀白色。腹膜黑褐色。 [2] 
在天然水域中銀鯝最大體重可達270克。在人工養殖條件下,2冬齡魚平均體重100克左右,一般畝產50千克以上。 [1] 

銀鯝生活習性

通常棲息於江、湖的中下層,以其發達的下頜角質化邊緣。銀鯝適應性強,屬廣温性淡水魚類。在池底或底泥中刮食藻類和高等植物碎屑。在自然條件下銀鯝以腐屑底泥為主食,同時也攝食硅藻和固着藻類。在人工養殖條件下,春、夏季以腐屑底泥為主食,兼食少量固着藻類,秋、冬季則完全以腐屑底泥為食。銀鯝不耐低氧,水中溶解氧量低時比其他魚類容易浮頭。 [1] 

銀鯝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貴州、天津、海南、雲南、河北、山東、安徽、吉林、湖北、湖南、遼寧、上海、江蘇、重慶、福建、黑龍江、江西、北京、俄羅斯(西西伯利亞)、越南。 [3]  在黃河流域分佈於陝西周至縣,山西省永濟市伍姓湖,河南省洛陽、鞏義市、鄭州、開封及山東省東平湖及濟南等處。 [2] 
銀鯝分佈圖 銀鯝分佈圖 [3]

銀鯝繁殖方式

銀鯝的2年魚可達性成熟,一年產卵一次,4~6月在流水中產卵,卵漂流性。 [1]  黏性卵,呈淡黃色。產卵場多在淺灘流水處。 [5]  產卵水温為19℃~25℃,懷卵量為0.5~5.5萬粒。 [6] 

銀鯝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2年 ver 3.1——無危(LC)。 [3] 

銀鯝主要價值

銀鯝肉厚味美,富含脂肪、鈣,食用價值較高,其含肉率為68%~75.1%,粗蛋白17.53%~19. 5%,粗脂肪1.54%~2.1%。衡陽人習慣於冬天將魚肉煙燻後灑上酒料醃製,密封於壇中,久存不壞,作為待客之珍饌。 [1] 
參考資料
  • 1.    石瓊,範明君,張勇主編.中國經濟魚類志[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01,第34-36頁
  • 2.    李思忠.黃河魚類志[M],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7.12,第210-212頁
  • 3.    銀鯝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19-12-27]
  • 4.    Xenocypris argentea Günther, 1868  .itis[引用日期2019-12-30]
  • 5.    王鵬,陳積明,劉維編著.海南主要水生生物[M],海洋出版社,2014.06,第67頁
  • 6.    旭日干編.內蒙古動物志 第1卷[M],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3.06,第154頁
  • 7.    悦讀坊主編,你應該知道的淡水魚品種與分佈 上+下,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1,第38頁
  • 8.    李思忠,黃河魚類志,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7.12,第210頁
  • 9.    石瓊,範明君,張勇主編,中國經濟魚類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01,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