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銀線彈塗魚

鎖定
銀線彈塗魚(Periophthalmusargentilineatus)是屬於鱸形目彈塗魚屬的一種魚類,主要生長在紅樹林和海灘附近。
中文名
銀線彈塗魚
拉丁學名
Periophthalmus argentilineatus (Valenciennes,1837)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Perciformes
亞    目
蝦虎魚亞目 [1] 
蝦虎魚科 [1] 
亞    科
背眼蝦虎魚亞科 [1] 
彈塗魚屬 [1] 
銀線彈塗魚
分佈區域
生長在紅樹林和海灘附近
二名法
Periophthalmus argentilineatus

銀線彈塗魚形態特徵

測量標本4尾;體長37.2~81.2mm。採自海南:陵水新村、英州
背鰭XIII~XIV, I-11~12;臀鰭I-11;胸鰭12~13;腹鰭I-5;尾鰭6+10+5。縱列鱗74~84;橫列鱗20~26;背鰭前鱗32~36。鰓耙3+9(或2+10)。椎骨26枚。
體長為體高5.3~5.6倍,為頭長3.7~3.9倍。頭長為吻長3.6~5.6倍,為眼徑3.3~4.4倍,為眼間隔8.1倍。尾柄長為尾柄高2.0~2.3倍。
體延長,側扁;背緣平直,腹緣淺弧形;尾柄高而長。頭中大,近似方形,前部高而隆起,後部側扁。頭部和鰓蓋部無任何感覺管孔。頰部無橫列的皮褶突起,僅散具零星感覺乳突(圖549)。吻短而圓鈍,斜直隆起,吻褶發達,邊緣遊離,蓋於上唇。眼小,高位,位於頭的前半部,相互靠近,突出於頭的背面,下眼瞼發達。眼間隔甚窄狹,似一細溝。鼻孔每側2個,相距較遠:前鼻孔為一小管,突出於吻褶前緣;後鼻孔小,圓形,位於眼前方。口大,前下位,橫裂。上頜稍長於下頜,上頜骨後端向後幾乎伸達眼中央下方。齒尖鋭,直立,前端數齒稍大,上、下頜各具1行齒,下頜縫合部無犬齒。犁骨、齶骨、舌上均無齒。唇發達,頗厚;上唇分中央和兩側三個部分,口角附近處稍厚。舌前端圓形,不遊離。鰓孔狹,裂縫狀,約與胸鰭基等寬。峽部寬,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具假鰓。鰓耙細弱。
體及頭背均被小圓鱗。無側線。
背鰭2個,分離,相距較遠;第一背鰭頗高,前上方尖突,邊緣凹扇狀,起點在胸鰭基底後上方,第一及第二鰭棘最長,稍大於眼後頭長(雌魚),後方鰭棘較短,平放時伸達第二背鰭起點;第二背鰭基部長,起點在臀鰭起點稍前上方,後部鰭條稍短,最後面的鰭條平放時不伸達尾鰭基。臀鰭較低,基底長,與第二背鰭相對,同形,起點在第二背鰭第一鰭條的下方,最後面的鰭條平放時距尾鰭基較遠。胸鰭尖圓,基部較厚,具臂狀肌柄,無遊離絲狀鰭條。腹鰭小,左、右腹鰭在基部分離,無膜蓋及癒合膜,不癒合成吸盤。尾鰭圓形,下緣斜直,基底上、下緣各有短小副鰭條5~6條。
液浸標本的頭、體呈灰棕色,頭側具許多珠狀細點。體及背側隱具5~6個深色不規則斜斑塊,斑塊間有時有小點或斜紋。頭側具許多珠點,兩背鰭的鰭膜上隱具若干個小白點。第一背鰭邊緣及第二背鰭中部各具黑色寬縱紋;尾鰭具許多小黑點形成的條紋;臀鰭淺白色;胸鰭和腹鰭灰色。其餘各鰭暗灰色。 [1] 

銀線彈塗魚生活習性

銀線彈塗魚為暖水性近岸小型魚類,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河口鹹、淡水水域及近岸灘塗低潮區,常依靠發達的胸鰭肌柄匍匐或跳躍於泥灘上。適温、適鹽性廣,洞穴定居。視覺和聽覺靈敏,稍受驚即潛回水中或鑽入洞內。體長50~80mm,最大可達100mm。數量極少,屬於稀有種類,為瀕危物種(endangered),已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2004),亦被台灣列入瀕危物種。

銀線彈塗魚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
分佈於南海、海南島東南部沿岸
國外分佈:
印度洋非洲東岸,紅海至太平洋中部薩摩亞羣島,北至日本南部琉球列島,南至澳大利亞北部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