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銀河

(夜空中明亮的光帶)

鎖定
銀河(the Milky Way;galaxy),是指橫跨星空的一條乳白色亮帶。銀河在天鷹座天赤道相交,在北半天球。銀河在天球勾畫出一條寬窄不一的帶,稱為銀道帶,它的最寬處達30°,最窄處只有4°~5°,平均約20°,這只是銀河系中的一部分。 [2] 
銀河在中國文化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早在漢朝的文獻中就收錄有著名的中國神話傳説牛郎織女的故事。中國古代又稱天漢、天河河漢銀漢星河星漢雲漢,在歐洲古代古希臘稱為γαλαξίας “乳之路”。 [1] 
銀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見,是由無數暗星(恆星)的光引起的。銀河不是銀河系,而是銀河系的一部分。銀河星系(古稱銀河、天河、星河、天漢、銀漢等),是一個包含太陽系棒旋星系,直徑介於100000光年至180000光年。大約擁有1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並可能有1000億顆行星。 [3]  太陽系距離銀河中心約26000光年,有着濃密氣體和塵埃,被稱為獵户臂螺旋臂的內側邊緣。在太陽的位置,公轉週期大約是2億4000萬年。從地球看,因為是從盤狀結構的內部向外觀看,因此銀河系呈天球上環繞一圈的帶狀。
中文名
銀河
外文名
the Milky Way;galaxy
別    名
天河
河漢
銀漢
星河
星漢 展開
別名
天河
河漢
銀漢
星河
星漢
雲漢 收起
位    置
在天鷹座與天赤道相交
直    徑
約 1✕1017 至 1.8✕1017 km
類    型
棒旋星系
中心厚度
1.2萬光年
質    量
約 4.1771✕1041 kg
隸屬星系羣
本星系羣
隸屬星系團
室女座超星系團
銀河系中心黑洞質量
大約為太陽質量430萬倍

銀河歷史探究

銀河 銀河
自古以來,氣勢磅礴的銀河就是人們十分注意觀察和研究的對象。數千年前,人們對銀河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猜想。在中國的神話傳説裏,銀河是天上的一條河流;而古希臘神話中人們認為銀河是由天后赫拉的乳汁鋪就而成。直到伽利略首次將望遠鏡的鏡筒指向銀河,才發現銀河其實是由無數恆星構成的。 [11] 
中國著名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鵲橋相會,這鵲橋就是鋪設在這天河之上。夜空中分處銀河兩邊的牛郎星織女星特別引人注目。牛郎星是天鷹座中最亮的星,在銀河的東岸。織女星在銀河的西岸,是天琴座中最亮的星。 [4] 
歐洲人把銀河想像成是天上的神後餵養嬰兒時流淌出來的乳汁形成的,叫它為牛奶路。英文中的銀河(Milky Way)就是這麼來的。
美麗的神話故事不能代替準確的科學解釋。望遠鏡發明以後,銀河是什麼的問題得到了正確的答案。17世紀初期,偉大的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把他自己製造的望遠鏡對準了銀河,驚喜地發現銀河原來是由許許多多、密密麻麻的恆星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由於這些恆星距離地球太遠,人的肉眼分辨不清,把它看成了一條明亮的光帶

銀河天文位置

夏夜星空中從東北向南橫跨天空的銀河,宛如奔騰的急流,一瀉千里。迢迢的銀河引起多少美麗的遐想和動人的故事。
地球上觀測到的銀河系 地球上觀測到的銀河系
其實,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銀河,只不過夏秋之交看到了銀河最明亮壯觀的部分。銀河經過的主要星座有:天鵝座、天鷹座狐狸座天箭座蛇夫座盾牌座人馬座天蠍座天壇座矩尺座豺狼座南三角座圓規座蒼蠅座南十字座船帆座船尾座麒麟座獵户座金牛座雙子座御夫座英仙座仙后座蠍虎座
銀河在天空明暗不一,寬窄不等。最窄只 4°~5°,最寬約 30°。 [2]  銀河看起來是白茫茫的困擾人們許久,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以後,帶着這個不解之謎,把望遠鏡指向銀河,原來銀河是由密集的恆星組成的。這一“帶形” 天區的恆星最密集,是因為由 1000 多億顆恆星組成一個透鏡形的龐大的恆星體系,太陽系就在這個體系之中。人類從太陽系向周圍看到盤狀的邊緣部分呈帶形天區。這個天區的恆星投影最密集,這就是所看到的銀河。這個龐大的恆星體系也由銀河得名,叫銀河系
靠近銀心的半人馬座 靠近銀心的半人馬座
肉眼的極限視星等為5.5以上或光污染指數5級以下才能看到銀河,如果肉眼看不到銀河,使用最先進的觀測儀器也很難看到銀河。 [5]  北半球來説夏季最明顯看到銀河(在天蠍座、人馬座延伸至夏季大三角,甚至仙后座),冬季銀河很黯淡(在獵户座大犬座)。
實際上,銀河是銀河系的一部分,銀河系是太陽系所屬的星系。因其主體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帶被稱為銀河而得名。人類置身其內而側視銀河系時所看到的它佈滿恆星的圓面。由於恆星發出的光離地球很遠,數量又多,又與星際塵埃氣體混合在一起,因此看起來就像一條煙霧籠罩着的光帶,十分美麗。
銀河各部分的亮度是不一樣的。靠近銀心半人馬座方向比其他部分更亮一些。

銀河認識過程

銀河地球與銀河

地球 地球
地球是太陽系裏八個行星之一,而地球與太陽一比,是微不足道的,太陽的體積比地球大一百萬倍,質量約是地球的三十三萬倍。把地球放在太陽的表面,只是一個小黑點而已,還沒有太陽上的黑子(sunspot)大。
但從宇宙來看太陽不過是銀河系裏一顆極普通的星體,銀河系裏有上千億顆恆星,比太陽質量大幾十倍,光度比太陽強一百萬倍的恆星眾多。銀河之廣更是不可思議,譬如説人類要想到距地球約三萬光年的銀河系的中心去,用光的速度來旅行,在旁觀者眼中也要走三萬多年,由於相對論效應,飛船上的人實際上沒有度過時間(所以看到的遠處的恆星仍舊是它當時的景象),假設真有這樣一個太空船,人類以光速出發,到達之三萬光年遠時,地球上已是千代子孫。
太陽和其他銀河系的星球也是一樣的繞銀河系的中心旋轉。地球自轉需時一日,月亮繞地球一週需時一月,地球繞太陽一週需時一年,太陽繞銀河系中心一週需時一星系年,一個銀河系年等於二億五千萬年。
銀河系十分巨大,但是在整個宇宙裏,類似銀河的星系有三十億(3,000,000,000)之多,這個空間的直線距離就有十億光年之譜。

銀河凱卜庭的銀河

十八世紀的大哲學家康德對宇宙的形狀與構造提出有科學價值的猜臆,到十八世紀末葉(1784),英國天文學家赫雪用望遠鏡作了有系統的天文觀測,通過細數天上的星體,得到觀測結果,肯定銀河系的形狀有如扁平的磨石,太陽位於磨石的軸洞裏。十九世紀末葉,荷蘭天文學家凱卜庭重新開始研究銀河系,他仍採用赫雪數星的方法,因為對星體距離測定的進步,他的數星技術遠步在赫雪之上,他用統計的方法,把銀河系分成若干重點區域,不計其詳的觀測分析,他花了三十年的時間,最後在瞌目長逝前,發表了他的銀河圖,後來稱作「凱卜庭宇宙」。

銀河銀心位置爭論

銀河系的繁星坐落在一個扁平的圖形中,太陽位居此圖形的中央,凱卜庭運用那時的觀測技術,定出這個圖形的直徑有二萬三千光年。凱卜庭的銀河觀在二十世紀初期,是大家一致同意的,因為他數星的結果,發現星數隨距離而遞減。這是一個「太陽非在銀河中央不可」的有力證據。但赫雪與凱卜庭都用了一個錯誤的假設,他們認為星際光吸可以完全忽略,這一點錯誤使他的結論全部改觀。在銀河系中的星際塵隨氫原子氣體運行,充塞在銀河平面之中,這些星際塵能遮蔽星光,所以人們看到銀河系裏繁星點點,其實這些都是比較和太陽接近的星,而在銀河平面中真正遠的星(約15,000光年以上)既使用最大的望遠鏡也難看到。因為星際光吸只能看到左近的繁星,而且星數也因光吸隨距離而遞減,所以錯以為太陽系在銀河中央。
璀璨小麥哲倫星雲 璀璨小麥哲倫星雲
1917年謝甫利開始批判凱卜庭的銀河觀。他主張銀河系的中心在人馬星座的方向,距離太陽約十萬光年。但並不受天文界的歡迎,最顯明的是四年後凱卜庭總結他的銀河觀時,並不採用謝甫利的説法。謝甫利並不灰心地蒐集更多資料,繼續朝他的主張邁進,在推進的過程中,引起了很多次學術爭辯,最有名的是謝甫利與寇提斯1926年的爭辯,這個爭辯包括二大回合,對銀河系的瞭解有決定性的影響。 [6]  第一回合是針對銀河中心與距離。
銀河系組成有一些星成羣結隊出現,其中一種叫球狀星團,每一個星團擁有大小星體十萬之眾。這些星體因受重力的束縛,雖橫衝直闖,但是很少能跑出星團範疇之下。小小几個星成不了氣候,糾成十萬之眾就形成一股勢力,銀河系中這些星團有一百多個,謝甫利發現他們的分佈情形如下(一)對銀河平面而言,它們大致對稱,就是説平面上下數目相等,(二)這些星團集中在人馬星座方向。第一點確定其與銀河系的關係(屬於銀河系),所以1926年,美國天文學會把他們二人安排在華盛頓的科學院公開辯論。結果二人各執一詞堅持不下沒有結果,這問題一直到1930年俄特與林德柏證實太陽繞着人馬星座方向旋轉,才正式解決。第二回合的重點落在渦狀星雲上。
自十九世紀中葉發現了很多的渦狀星雲,大家就開始研究;到底這些星雲是屬於銀河系,或是銀河以外之物,謝甫利主張這些星雲是屬於銀河系的,然而非常不幸,他引用的觀測證據,後來發現都有問題。寇提斯主張渦狀星雲是銀河以外之物。他最重要的理由有二(一)有很多渦狀星雲橫側面對着太陽系,而且都有一個暗黑不透光的陰影橫卧在中央平面上,如果銀河系就是這樣的一個渦狀星雲,那人們見到橫跨天際的天河,便正是一個銀河星系的橫側面,假設渦狀星雲位於銀河之外,朝銀河方向的渦狀星雲便剛好在這陰影背面,就被遮蔽看不見了,朝別的方向,渦狀星雲則不會被遮著看不見。這點正與觀測吻合,銀河方向幾乎沒有渦狀星雲,而其他部分充滿了渦狀星雲。(二)所有渦狀星雲視線速度比普通星體高出多多,他們的自行(即垂直於視線方向的速度)卻很小。謝甫利與寇提斯第二回合之爭到赫伯用100英吋的望遠鏡看到渦狀星雲外圍的星體時,才漸漸解決。

銀河銀河自轉

太陽系 太陽系
太陽系與銀河中央的關係,到俄特與林德柏證明銀河自轉,才迎刃而解。俄特是荷蘭人,林德柏是瑞典人,他們在一九二六年就開始著手研究銀河自轉。他們的方法是研究太陽系附近的星體運行。最重 要的發現是高速星(對太陽的相對速度),大多數離銀河平面較遠,而他們的運行方向呈高度的不對稱,完全集中在一邊。林德柏首先看清楚了這個現象。他認為銀河星可以按其分佈分成更多系統,在銀河平面的星繞銀河中心迅速轉動。分佈在銀河上下有相當距離的星則轉動較緩。太陽是屬於前一系統,所以在太陽系看後一系統的星,多半都逆着太陽系走,所以才會有這種不對稱,同時,只有接近銀河系中心的星轉得比太陽系快,這樣也可觀察出銀河中心的位置,它是在人馬星座方向,憑這理由他支持謝甫利的銀河觀。
俄特更進一步仔細分析屬於太陽系一個系統的星體,他發現太陽系不僅繞著人馬星座轉動,而且這個系統的轉動是裏面快,外面慢的較差轉動,太陽系距銀河中央為一萬秒差距(一秒差距等於3.24光年)太陽公轉速度是每秒鐘二百五十公里,即每小時九十萬公里,這雖然很快,但繞銀河中央一週仍須二億五千萬年。俄特與林德柏雖然奠定了銀河自轉與太陽系附近的較差自轉,但是真正自銀河中央到太陽系以外是如何自轉,到底裏面比外面快多少,依舊茫然無知,一直到二十二年以後,俄特與他的助手用無線電望遠鏡觀測銀河系中氫原子氣體的運行,才弄清楚。銀河系主要成份是星體,佔全質量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星際之間並不是真空,而充塞了很稀薄氫原子氣體約佔全質量百分之四除了氫原子氣體以外,尚有星際塵,宇宙線粒子氫離子氣體以及其他物質。前面提到星際塵能散射星光,所以造成凱卜庭的錯誤與寇提斯所看到橫卧在渦狀星系的陰影。普通光學望遠鏡在銀河方向只能看出五千角差而已(一萬六千光年),對整個銀河的瞭解,只有管窺之效。但是無線電波則不然,因為它的波長較長,可以在星際通行無阻,所以自一九三七年詹斯基發現了來自天外的無線電波,使整個天文學大大的邁前了一步。因氫原子中有一個電子繞著一個質子轉動,電子與質子本身都在旋轉。旋轉方向更改便會放出無線電波,波長約21公釐(cm)。
荷蘭天文物理學家萬德赫在一九四四年還是完全用理論預測這個無線電波。但到一九五一年哈佛大學的伊文與普塞果然證實了萬德赫的預測。俄特與萬德赫在荷蘭政府鼎力支持下興建無線電望遠鏡,致力於銀河系的研究,他們最初的結果在一九五二年開始陸續發表,把銀河自轉,銀河的總質量,最要緊是銀河系的結構問題逐漸弄清楚。銀河自轉與質量是有直接關係,角速度愈近銀河中心愈快,從太陽到銀河中心一半距離時,自轉增加一倍,接近銀河中央而角速度增加數倍不止,根據這個自轉率,銀河質量高度聚集在內部,密度向外遞減。

銀河銀河渦狀結構

仙女星座的X射線照片
仙女星座的X射線照片(2張)
100年以前發現了,仙女星座的渦狀星雲,人們懷疑銀河系也有相似結構,之後發現渦狀星雲是河外星系後,人們確定銀河系同樣也有渦狀結構,並想出辦法來確定銀河系的渦狀結構,無線電望遠鏡發明後,結構問題解決了,人們開始探尋渦狀臂問題。德極天文學家巴德首先發現仙女星座星等的ob型新生星,集中在旋渦臂中,這點説明了旋渦臂要比星系其他部位明亮,並且證明星系雖有數百億歲,但新星球卻還在不斷產生中,同時使大家漸漸相信星球是星際氣體凝聚而成。
而銀河平面中的星際光吸的勘定,歸功於莊伯勒,1930年,他發表了對新團的研究結果,證實了這個現象,到1952年莫根和他助手,正確的改正了光吸作用,他們的結果顯明的標識出新生星聚集在三個區域中。最外面區域叫英仙渦臂,中間叫獵户渦臂,裏面的叫人馬渦臂。太陽位於獵户渦臂的內側。這證實了銀河系的渦狀結構,遺憾是光學望遠鏡終非星際光吸之敵,超過了五千角差就不能看到了,所以只能得到局部結構,大結構就非無線電望遠鏡不可了。
同年(一九五二)俄特與萬德赫,發表了他們無線電觀測結果,因為銀河系的較差自轉,裏面快外面慢,利用幾何原理,可以把通過太陽大圓內的銀河自轉率求出來,大圖以外的自轉無法正確求出,但普通採用的外推法有相當的準確性。這樣,建立一個自轉率與中央距離的關係,利用這關係可以大致定出銀河中氫原子氣體分佈。俄特與萬德赫定出銀河系的北半邊的結構,數年後奧洲的克爾觀測了南半邊,很清楚的顯示著渦狀結構;太陽附近的結構大致與光學觀測結果相同。遠處渦狀體系雖然紊亂,也有脈絡可尋。當然這個渦狀結構並不十分完整,有很多不規則部分,這是渦狀星系普遍現象,銀河系自不例外。

銀河銀河的密度波

星系旋轉一週,大約需兩億五千萬年,所以漩渦臂如何旋轉,無法直接觀測,但知道這些星系都有很強的較差自轉,它造成了一個事實,叫做旋緊矛盾,這成為研究銀河結構理論家的核心問題,瑞典天文學家林德博留意這個問題後,通過計算大量軌道問題,得到經驗,他想到漩渦b也許不是物質,而是密度波的呈現,但他最後並未解決,這一問題到了旅美中國科學家林家翹手上得以解決,林家翹從理論上證實了漩渦密度波的存在,並從天文觀測中找到證據。
銀河系中心
銀河系中心(2張)
密度波可以運用到任何一個渦狀星系上,因為人們對銀河系的知識最周全,所以重點放在銀河系上。根據密度波的理論,可以推算出-個具有二個旋渦臂的波式,這個波式起於四千秒差距,密度波繞銀河中心的角速度叫式速,銀河式速只有銀河自轉(以太陽為準)的一半,渦臂中總密度比平均密度大十分之一而已,這十分之一主要是由星際氣體與低速星球所造成,因為低速星球多半是新生星,所以渦臂雖然質量並不太多光度卻甚強。

銀河影響生物界

地球(太陽系)繞銀河中心一週的時間是不斷延長的,這説明銀河系是在不斷擴張的。與此同時,太陽系公轉軌道是不斷沿其橢圓的兩圓心連線的延長線拉長的。這説明在銀河系外有相鄰星系對太陽系的吸引力不斷增大。 是地球繞銀河中心一週的環境變化,造成了地球上生物的多次大滅絕。這實質並不是滅絕,而是動物界的一種綜合發展過程。在動物界的分析發展階段,動物種類和數量是不斷增多的。到動物界的分析與綜合發展的質變臨界點上,動物的種類和數量達到最多,然後進入綜合發展階段。在動物界的綜合發展階段,動物的種類是不斷增加的,其個體數量是不斷減少的,但其質量卻是不斷提高的。正因如此,雖然發生了多次動物大滅絕事件,動物界本身非但沒有滅絕,反而越來越興旺繁榮,併產生了高級動物——人類。人類屬於動物界,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 [7] 

銀河相關文化

中國古代把銀河也叫天河、星河、河漢等。早在先秦時代《莊子-逍遙遊》裏就有:“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本是指黃河漢水,後來泛指天上的銀河。 [8] 
詩人白居易在 《七夕》詩中有:“煙宵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中國現代詩人郭沫若在他的詩中也曾寫道:“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不甚寬廣。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夠騎着牛兒來往。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閒遊。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着燈籠在走”。
銀河,在中國古典詩文中還有不少有趣的別稱,如:
漢《樂府》詩《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中的“河漢”。
曹操觀滄海》“星漢燦爛,若出其裏”中的“星漢”。
陸機《擬明月皎夜光》“招搖西北指,天漢東南傾”中的“天漢”。
杜審言七夕》“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中的“絳河”。
李白《月下獨酌》“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中的“雲漢”。
杜甫《閣晚》“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中的“星河”。
王建《秋夜曲》“天河悠悠漏水長,南樓北斗兩相當”中的“天河”。
李賀天上謠》“天河夜轉漂回星,銀浦流雲學水聲”中的“銀浦”。
李賀《溪晚涼》“玉煙青濕白如幢,銀灣曉轉流天東”中的“銀灣”。
李商隱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中的“長河”。
蒲宮音遠歌》中的“天川”,也是指銀河。

銀河中國傳説

農曆七月初七,這天是中國傳統節日裏最具浪漫色彩的"七夕節",是傳説中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銀河鵲橋相會的日子。 [9] 
最晚漢朝就已經有文學作品收錄,漢《樂府》詩《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中的“河漢”指的就是銀河。 [10] 
道教神話裏,銀河是王母娘娘為了隔斷牛郎和織女,使他們永不相見,而拔下釵子劃出來的。
七夕節也逐步演變為中國的情人節。因此,每到七夕有情人總會仰望星空祈禱愛情忠貞不渝。
鵲橋相會 鵲橋相會
盛夏時節,晚間9時左右亮度零等的織女星首先出現天頂附近,隨後在其偏南方向還有一顆一等星牛郎星,在遠離城市燈光的郊外,市民抬頭仰望夜空會驚喜地發現,在兩顆星的中間隔着一條橫貫南北的白茫茫的天河(即銀河),其中牛郎在河東,織女在河西,它們無言相望,頗有一番詩情畫意。
牛郎與織女是民間一種叫法,其實在天文學上牛郎的中文名為河鼓二,而織女星稱為織女一,它們分別是天鷹座和天琴座的一顆亮星,由於這兩顆恆星肉眼清晰可見,又容易辨別,所以在明代鄭和下西洋時,就曾以織女星為航海的導航標誌之一。
在晴夜,可找一處不受城市燈光影響的安全地方,最好是在天黑後兩小時左右,此時沒有多少月光的影響,事先約好親朋好友或情侶,找好躺椅。在萬籟俱寂的夜晚,仰頭靜望,當你看到橫貫長空的銀河時,會有一種舒適的精神享受。在頭頂附近,銀河中間與兩邊有3顆明亮的星星,其中最亮的一顆呈青白色,她在銀河西北邊,這就是織女星。織女星的下方有四顆較暗的星,組成小小的平行四邊形,它們就是神話傳説中織女編織的美麗雲霞和彩虹的梭子。另一顆亮星在織女星的南偏東,即銀河的東南邊,他就是牛郎星(又名河鼓二)。牛郎星是顆微黃色的亮星,在他兩邊的兩顆小星叫扁擔星,傳説中是牛郎挑着一對兒女。
根據現代天文觀測及測算結果,牛郎星距地球有16光年(1光年約等於 10萬億公里),織女星距離地球26光年,兩星之間相距16光年,因此他們每年的"七七相會",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傳説中將"七月初七"這一天算做牛郎織女的相會日,是因為古人認為"七"是吉利數字,有圓滿的意思。而且"七七"之夜,是月亮接近銀河的時候,月亮的光輝也恰好能照在銀河上,更便於人們觀星。今夜用天文望遠鏡觀看,會看到銀河裏密密麻麻的星羣。而半個月亮的餘暉灑向銀河便成了人們想像的"鵲橋" 。

銀河國外傳説

世界各地有許多創造天地的神話圍繞著銀河系發展出來。
1、古希臘神話裏的銀河
萬神之王宙斯 萬神之王宙斯
很特別的是,在古希臘就有兩個相似的希臘神話故事在解釋銀河是怎麼來的。有些神話將銀河和星座結合在一起,認為成羣牛隻的乳液將深藍色的天空染白了。在東亞,人們相信在天空中羣星間的霧狀帶是銀色的河流,就是天河。Akashaganga是印度人給銀河的名稱,意思是天上的恆河。
milky way是譯自希臘語γαλαξίας 字面意思“乳之路”,依據古希臘神話,銀河是赫拉在發現宙斯以欺騙的手法,誘使他去餵食年幼的赫爾克里斯,因而濺灑在天空中的奶汁。另一種説法則是赫耳墨斯偷偷的將赫爾克里斯帶去奧林匹斯山,趁著赫拉沉睡時偷吸他的奶汁,而有一些奶汁被射入天空,於是形成了銀河。 [1] 
2、芬蘭神話裏的銀河
在芬蘭神話中,銀河被稱為鳥的小徑,因為它們注意到候鳥在向南方遷徙時,是靠著銀河來指引的,它們也認為銀河才是鳥真正的居所。科學家已經證實了這項觀測是正確的,候鳥確實在依靠銀河來引導,在冬天才能到温暖的南方陸地居住。即使在當下,芬蘭語中的銀河依然使用Linnunrata這個字。
3、瑞典神話裏的銀河
在瑞典,銀河被認為是冬天之路,因為在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冬天的銀河是一年中最容易被看見的。古代的亞美尼亞神話稱銀河系為麥稈賊之路,敍述有一位神祇在偷竊麥稈之後,企圖用一輛木製的運貨車逃離天堂,但在路途中掉落了一些麥稈。
參考資料
  • 1.    孫曉昕. 銀河的起源與蓋世英雄的誕生[J]. 讀者欣賞, 2017, 000(001):P.14-17.
  • 2.    Jong M L D . Astronomy: From the Earth to the Universe[J]. Physics Teacher, 1980, 61(2):186–190.
  • 3.    Sullivan J W N . How many Stars are there in the Milky Way?[J]. Scientific American, 1913, 109:476-477.
  • 4.    向思鑫. 《海客》辨疑——李商隱傾向李德裕黨之一證[J].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2(6):53-53.
  • 5.    Coe S R . Galaxies and How to Observe Them, by Wolfgang Steinicke and Richard Jakiel[J]. Sky & Telescope, 2007, 114.
  • 6.    佩魯齊G , 雷亞爾迪 M 。在早期相對論宇宙學(1917~1930年)中對宇宙大小的探索[J]。精確科學史檔案,2011年,65(6):659-689。
  • 7.    周興文. 人類在生物學屬性方面的演化[J]. 生物學教學(6):2-4.
  • 8.    王玉民. 詩詞歌賦中的星座世界(十六)——天上的河流:銀河[J]. 天文愛好者, 2012(8):60-63.
  • 9.    王長壽, 楊夢丹. 牛郎織女傳説[J]. 少年月刊, 2020(Z3).
  • 10.    徐傳武. 漫談古籍中的銀河牛女[J]. 棗莊師專學報, 1988(03):37-41.
  • 11.    天文科普:銀河是條天上的河流嗎?不,銀河是……  .深圳科普[引用日期2021-10-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