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銀河村

(雲南鶴慶縣金墩鄉下轄村)

鎖定
該行政村隸屬鶴慶縣金墩鄉,地處金墩鄉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10公里。東鄰西甸,南鄰邑頭,西鄰化龍,北鄰金墩。轄1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户403户,有鄉村人口1622人,其中農業人口1540人,勞動力91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00人。
全村國土面積5.89平方公里,海拔2200米,年平均氣温14℃,年降水量1072.9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179 畝,人均耕地1.41畝,林地2156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9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37.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養業為主。
銀河村由原李坳村、三星村、朝陽村三村合併而成,全村轄29個村民組,524户,2048人,總面積42.5平方公里。
中文名
銀河村
地理位置
隸屬鶴慶縣金墩鄉
人口數量
2048人
户    數
524户
總面積
4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
2179 畝

銀河村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367户通自來水,有36户飲用井水, 有0户通電,有330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351户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320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131户。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80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0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4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9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79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1] 

銀河村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179.00畝(其中:田2005.55畝,地173.45畝),人均耕地1.41畝,主要種植糧食 蠶桑等作物;擁有林地2156.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6.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4畝,主要種植梨 蘋果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4471.80畝。

銀河村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180.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99.00萬元,畜牧業收入553.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308頭,肉牛13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8.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551.00萬元, 工資性收入4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82.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5人 ,在省內務工57人,到省外務工18人。 [2] 

銀河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蠶桑 畜牧,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55.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蠶桑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蠶桑 畜牧產業。

銀河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411户,共鄉村人口1624人,其中男性767人,女性857人。其中農業人口1455人,勞動力910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5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 距離村委會衞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衞生院3.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户12户。

銀河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9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86.5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3.89萬元,有固定資產122.07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3] 

銀河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象山學校,中學生就讀到金墩第一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50公里,距離中學4.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19人,中學生43人。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80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0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4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9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79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銀河村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由於我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加之全村基礎設施較差,到目前為止,全村無一條三面光水溝,村中道路凹凸不平,雨季行走十分艱難,近幾年來,由於銀河下游淤積嚴重,水患較為嚴重,全村有上百畝田地無法耕種而棄荒。。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在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種植好蠶桑,進一步發展畜牧業,在上級的支持下,將現有荒山及部分乾地種植上種植泡核桃,在蠶桑地中間種植泡核桃,使經濟有較大發展。。 [4] 

銀河村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6個,黨員總數58人,黨員中男黨員41人,女黨員17人。 團員12人。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80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0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4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9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79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銀河村項目建設

1、2004年、2005年共發展高標準無性系茶園146畝,完成總投資16.1萬元,其中利用發展資金8.1萬元,政府配套3萬元,羣眾自籌資金5萬元。
2、養殖業實施了“養母送仔”項目,共扶持7户貧困户飼養母豬,已送仔豬42頭,很好地解決了貧困户因無錢買仔豬的實際難題。
3、完成了通村道路改造。銀河村通村路屬原來的縣鄉道路(徐銀路),由於年久失修,路面破損較大,面對這一關係到羣眾生產生活難題,結合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對約9公里的通村路進行了全線整修,並落實了專人維護。
4、水利工程。整修了葉坪、包家、楓樹、朝陽、橫排、李坳共六處水利水毀工程,實際解決灌溉面積約680餘畝。
5、人畜飲水工程。新建了老虎提灌站,解決了四個組1200餘人的飲水難問題。
6、村部建設,在原三星村址,新建一座村級化辦公樓,添置了辦公設備,改善了辦公條件。
7、茶廠建設。通過利用發展資金與王太平同志按股份制購置新型精製茶葉機械,新建茶葉加工廠一座,解決了深山區羣眾茶葉和製作不便問題。
8、貧困户危改工程。全村共實施了14户特困户危房改造工程。目前,已全面完工,並搬進新居。
9、全村享受二免一補政策的學生有172人,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達95%以上,使羣眾在大病醫治上得到了保障,農民短期培訓達300人次,農民的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大有提高,全村外出務人數有600餘人,年創純工資性收入300萬元,200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2100元,人均增收310元。

銀河村存在問題

(一)主要經驗
1、尊重農户意願,引導羣眾樹立市場意識和風險意識。
扶貧開發性項目,首先要在充分尊重羣眾意願基礎上,通過技術培訓指導農户發展生產,引導行業協會發揮羣眾智慧,調動廣大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方面要明確整村推進扶貧政策主要是幫助貧困户如何脱貧,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整村推進項目安排,選擇適合於貧困户的項目,然後登記造冊,印製項目脱貧卡片。同時,要正確引導羣眾樹立市場意識和抗風險意識,在項目安排上儘量上一些“短、平、快”項目,如養豬、種草等;積極引導他們樹立市場意識和鍛鍊他們隨風險的能力,給予科技支持和技術輔導培訓,最後最大程度地調動羣眾參與的積極性,徹底改變過去發展經濟一手由政府操辦的做法。
2、科學制定好項目發展規劃
鎮村各級扶貧開發規劃,是指導扶貧開發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在編制過程中,重點把握“四性”,即扶貧對象的準確性,羣眾參與的廣泛性,項目選擇的科學性,示範項目的推動性,在尊重羣眾的意願尊重自然規律、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追求整體效益最大化。
(二)存在問題
1、公共項目,如水利工程、村組道路等基礎設施較落後,投入資金,缺口較大,欠帳較多,而鄉鎮村一級財政壓力大。
2、勞動力培訓方式,有待改變,要適合新農村建設需要,應將勞務輸出培訓與農村急需人才培訓相結合,將集中學習與直接到農户家中指導相結合。
三、結合新農村建設工作設想
1、推進“三村四化”新農村建設,就是以小康村、文明村、和諧村為目標,以農業產業特色化、道路房屋整改化、村風民俗文明化、團結互助和諧化為途徑進一步整合資源挖掘潛力,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努力形成羣眾廣泛參與,全社會共同支持,各部門齊抓共管的格局。重點發展農村四化,要基本達到户均1人以上從事非農產業。
①以發展農產品加工和培育特色高效產業為重點的農村工業化;
②以實行區域化佈局、產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和產加銷、貿工農、經科教緊密結合為主的農業產業化;
③以建設美觀適用、環境優美、人畜分居為主的住房新型化。通過整村推進,努力構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和諧的“四化”新農村。
2、堅持以民為本,規劃先行。
要立足農村實際,促進產業發展,時刻尊重民意,關注民生,反映民情,順應民心,用改革的思路,創新的辦法,配套的政策措施,統籌發展,整體推進。
(1)要堅持把農村工業化、農業產業化、農業特色化作為推動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的三大動力源泉。制定好產業規劃,把發展生產作為建設的首要任務。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搞好糧食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廣泛開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創建活動,按照“一個產業,一個思路,一套實用技術。一套扶持措施”的辦法,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積極扶持和發展產業協會等新經濟組織,最大限度地把農民組織起來,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提高協會的服務帶動功能和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促進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新時期新階段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任重道遠,在前期實施過程中,我們雖然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但我們的工作與項目要求還有一定距離,深感責任重大,壓力重大,因此我必須齊心協力,紮實苦幹,爭取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各項建設,為加快發展,整體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添磚加瓦,貢獻各自力量。
(2)把“建新宅,擴道路”作為推進扶貧開發的重點,切實解決羣眾普遍關心的難點和熱點問題。搞好村民規劃和鄉村道路建設規劃,按照“節水、節地、節材、節能”原則,科學地設計新型住宅,讓農民住房既有城市品味,又具鄉村風格。
(3)發展“文、教、衞、體”社會事業,綜合提高村民素質,人人爭做“文明人”。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義務教育完成率100%,村村有衞生室,解決羣眾就醫難;村村通廣播,户户有電視。積極發展體育事業,開展“億萬農民健身運動”。
(4)按照“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發展”的原則,引導村民自治,按自治原則,落實“一事一議”、“專事專議”的制度,把公共的事落到實處。

銀河村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入選雲南省2021年度美麗村莊建議公示名單(縣級美麗村莊)。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