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銀幕形象創造

鎖定
《銀幕形象創造》是2005年10月1日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趙丹。 [1-2] 
書    名
銀幕形象創造
作    者
趙丹青
出版社
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出版時間
2005年10月1日
頁    數
251 頁
定    價
28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106022228
版    次
第1版
叢書名
紀念趙丹誕辰90週年文叢

銀幕形象創造內容簡介

他,常被朋友們叫做“快樂的阿丹”。
書中記錄了趙丹對藝術的追求、思考、探索和困惑,也記錄了他飽經風霜的生活和他所經歷的20世紀中國電影發展,更記錄了他對生活的樂觀和對電影的執著。 [1] 

銀幕形象創造圖書目錄

序:影壇巨星趙丹
初叩表演藝術之門
舞台和銀幕
兩大流派
演員的侷限與無限
踏上現實主義的藝術道路
《十字街頭》和《馬路天使》
生活——人物
兩種不同的表演風格
導演與演員
幾點感想
[附錄]趙丹早年參加演出的影片
我演小廣播——《烏鴉與麻雀》角色回憶片段
時代和社會背景
切身的生活感受
創作激情來自何處
[附錄]影片《烏鴉與麻雀》故事梗概
我怎樣演武訓——工作者的自白
死裏逃生遇知己
我對武訓的直覺
摸索和試驗
下鄉體味生活的感想
嘔心瀝血演武訓
口服心不服
永在心頭的傷痛和疑問
新的探索
[附錄]《武訓傳》故事梗概
大自然點化了我的心靈——談《李時珍》
公式化、概念化的嚴重教訓
《李時珍》的創作實際情況
《李時珍》的角色準備工作
[附錄]《李時珍》故事梗概
魂牽夢縈記《海魂》
攝製過程:快樂、融洽、年輕、奮發
摯友徐韜
人各有貌的羣像
[附錄]《海魂》故事梗概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
怎樣接近角色
表演風格的探索
向民族傳統學習
[附錄]《林則徐》故事梗概
形似還是神似?——我演聶耳
對於聶耳的回憶和理解
角色的藝術體驗和表現
創作集體的促進作用
不足之處
[附錄]《聶耳》故事梗概
血和淚的體驗——從《烈火中永生》説開去
在怎樣的境況下接受任務
追求真情實感、生活化的電影表演
實拍
電影拍攝時的感情挪借
[附錄]《烈火中永生》故事梗概
略談當前電影表演
電影表演不是圖解人物的性格
電影表演不是圖解角色的感情
真聽、真想、真觀察對方
後記:繼承趙丹的藝術遺產——繼續深入探討趙丹影劇表演體系 [1] 

銀幕形象創造作者簡介

作為一位電影表演藝術家,他塑造的許多銀幕形象膾炙人口,他主演的影片《十字街頭》、《馬路天使》、《林則徐》、《烈火中永生》已經成為中國電影史上不朽的經典。而他傳奇的一生更是跌宕起伏:兩次入獄,上過特務的黑名單,也出席過新中國的開國大典,連任三界全國人大代表,他主演的《武則天》更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全國性大規模文化思想批判運動,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