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銀川韓美林藝術館

鎖定
銀川韓美林藝術館於2015年12月21日在寧夏銀川賀蘭山下正式開館,這是杭州和北京之外全國的第三座韓美林藝術館。
中文名
銀川韓美林藝術館
外文名
YinchuanHan Meilin Art Museum
地理位置
銀川市賀蘭山賀蘭口、拜寺口雙塔
佔地面積
5980 m²
類    別
其他行業國有博物館
投用時間
2015年12月21日 [2] 
開放時間
夏季(5-10月):9:00-17:30;冬季(11-4月):9:30-17:00;
藏品總數
1000件(套)

銀川韓美林藝術館緣起賀蘭

自銀川西行三十公里是層巒疊嶂的賀蘭山脈,上溯石器時代,古人以古拙蒼勁的筆觸,在山口東麓溝谷兩側岩石間留下人、動物、狩獵、祭祀和神明的圖像。穿越五千年,它與當代藝術家韓美林之間有着一條奇妙的連線。
如他所言:“21年前,我第一次來到賀蘭山,面對那麼多古巖畫,突然感覺,我走了半輩子,直到50多歲才找到藝術的家。”
2010年,懷着對賀蘭山的深厚情誼,韓美林先生將創作的千餘件藝術精品捐贈給銀川市人民政府。為了收藏、陳列這些珍貴的藝術作品,銀川市政府決定在賀蘭山岩畫遺址景區內興建一座藝術館。由此,銀川韓美林藝術館於焉而生。

銀川韓美林藝術館原始啓示

面對巍巍賀蘭山,建築應以何種姿態介入到這片雄壯而原始的自然環境之中,並最終塑造出一個專屬於這片土地的空間場所,是三磊設計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古老的巖畫激發韓美林先生的藝術靈感,亦給予設計團隊最大啓示。我們希望這座藝術館像巖畫遺蹟一般,既表達人類的智慧,又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以一座地景般的建築在天、地、山、人之間達成精神的連接,比雄壯的山體相比,它以恰當的尺度、體量和線條表達出人的存在感。
藉此,形成人與藝術的共鳴,建築與自然的共生。

銀川韓美林藝術館當代詮釋

賀蘭山為石質山地,土地瘠薄,多岩石裸露。土法石牆構築——是賀蘭山下原住民在房屋建造中“就地取材”的智慧結晶。
為確保蒼茫雄渾的場所特徵,利用山勢高差,將建築整體嵌入山體。具有當地原始肌理的砌石牆體宛如自然天成,牆體間的“縫隙”承載建築的主要功能。以清水混凝土構建的三個平台,彷彿擱置於原始地貌之上,營造出蒼野大地間的安全領域感。
銀川韓美林藝術館 銀川韓美林藝術館
具有原始肌理的牆體和純淨的展廳相疊加構成建築的雛形,經過功能、動線與美感等諸多因素間的反覆協調推敲,建築的造型最終確定。建築的輔助功能如樓梯、衞生間等全部隱藏於渾厚的“牆體”中,在確保所有展廳空間高純淨度的同時,又使建築造型的層次變得豐滿。

銀川韓美林藝術館空間互動

基於場地9.5米的高差,我們採用自上而下的參觀流線,以自然的石砌路徑將人流引向建築入口。藝術館內共分三層,主要包括展廳、互動區、創作區及遊客服務區等,集參觀、教學、展覽、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分別展示韓美林先生以巖畫為題材的繪畫、書法、雕塑、陶瓷等藝術精品。
根據展品特點,我們採用多展廳佈局方式,便於在不同展覽空間中佈置不同類別的藝術作品。平面格局以中心兩層的核心展廳為主導,在形狀規則的展廳之間,設置形狀富於變化的互動空間。展廳與互動廳的交錯佈局增加參觀的趣味性,彷彿恢弘鉅著的不同篇章,讓參觀者細細品味。 [1] 

銀川韓美林藝術館起點終點

藝術館位於巖畫遺址景區的出口處,它的出現,不僅充實整體景區遊覽的體驗節奏,更像是給略微疲憊的參觀者準備的落腳驛站。這裏是景區參觀流線的終點,更是回味傳統與當代藝術互動交流的起點。遊客可以盡情欣賞感受五千年前的歷史、藝術、自然同現代精神的交融與對話。
蒼穹之間,銀川韓美林藝術館宛如一環至美瓔珞,與古老的巖畫,共同隱伏於巍峨的賀蘭山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