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銀川市生產力促進中心

鎖定
銀川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是經銀川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區科技廳批准依法成立的,是在銀川市科技局所屬銀川科技開發交流中心的基礎上組建的。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科技中介服務組織。
中文名
銀川市生產力促進中心
外文名
Yinchuan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性    質
生產力
城    市
銀川市
年    代
80年代

目錄

銀川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簡介

科技中介服務組織是指為科技創新主體提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以支撐和促進創新活動的機構。這類機構主要開展與科技創新直接相關的信息交流、決策諮詢、資源配置、技術服務以及科技鑑證等業務,對政府、各類創新主體與市場之間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發揮着關鍵性的促進作用,能夠有效降低創新成本、化解創新風險、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整體創新功效。
我國科技中介機構大多產生於80年代,從功能上大體上可劃分為三類:一是直接參與服務對象技術創新過程的機構,包括生產力促進中心、創業服務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二是主要利用技術、管理和市場等方面的知識為創新主體提供諮詢服務的機構,包括科技評估中心、科技招投標機構、情報信息中心、知識產權事務中心和各類科技諮詢機構等;三是主要為科技資源有效流動、合理配置提供服務的機構,包括常設技術市場、人才中介市場、科技條件市場、技術產權交易機構等。
科技中介在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方面日益發揮着重要作用,並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我國將大力扶持和引導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使之成為提高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力量。
近20多年來,為推動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我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之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基礎。我國科技中介機構正在迅速發展壯大,功能日趨多樣化,為我國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全國的各個大中城市中共有科技中介機構6萬多家,從業人員110多萬人;在廣大農村,科技中介機構也開始出現。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國的科技中介機構仍處於起步階段,存在管理不規範、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國家科技部將繼續大力推進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在發展中解決所遇到的問題。科技部提出要在5年左右的時間內,在全國建立起有利於各類科技中介機構健康發展的組織制度、運行機制和政策法規體系,培育一批服務專業化、發展規模化、運行規範化的科技中介機構,造就一支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科技中介服務隊伍,初步形成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要求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在日前結束的全國科技中介機構工作會議上確立2003年為"科技中介機構建設年"。
生產力促進中心是政府扶持中小企業創新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中介技術服務機構。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的台灣、香港地區以及新加坡、日本等國就依法成立了這類公益性的非營利機構,亞洲已有1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有這類機構,歐美國家一般也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有促進中小企業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機構。我國內地借鑑國際上的經驗,於1992年7月經原國家科委批准,在山東省威海市科技情報所的基礎上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生產力促進中心--山東省生產力促進中心,之後經過十年的發展,全國已成立800餘家生產力促進中心,其中國家示範中心65家,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資產總額超過30億元,為5萬餘家企業提供了各類服務。生產力促進中心已成為連接科技界和經濟界的橋樑和紐帶。
生產力促進中心是我國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過程中創立的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新型技術創新與社會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是國家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宗旨是背靠政府,面向企業,組織社會科技力量,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綜合配套服務,協助其建立技術創新機制,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從而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使經濟發展保持旺盛的活力。199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中明確"要建立、健全為中小型企業提供技術、信息服務的生產力促進中心等技術服務機構",2003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第三十條就要求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規劃、用地、財政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推進建立各類技術服務機構,建立生產力促進中心和科技企業孵化基地,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信息、技術諮詢和技術轉讓服務,為中小企業產品研製、技術開發提供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企業技術、產品升級。各級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對生產力促進中心的建設,在政策、人才、資金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對生產力促進中心工作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原先全自治區只有寧夏生產力促進中心1家生產力促進中心,與我區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不相適應,因此自治區主席馬啓智在自治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求:加快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建立銀川、石嘴山、吳忠市生產力促進機構。
銀川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
銀川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的組建,是為建立和完善銀川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背靠政府、依託科技、面向企業的新型社會化科技服務機構。它是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按照政府的發展戰略和目標,動員社會科技力量為產業創新提供服務,致力於提高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社會公益性組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中介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銀川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的建立不僅健全了科技創新體系,還進一步完善全市中小企業服務體系。
新組建的銀川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將認真貫徹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以觀念創新為先導,以體制創新為保證,以機制創新為動力,進一步推動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切實為科技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做好服務,"背靠政府,面向企業,聯合社會科技力量,做好雙向服務"。堅持組織科技力量,推動企業科技進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不斷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競爭力。

銀川市生產力促進中心銀川市

生產力促進中心主要的職能是為企業提供信息及信息化服務,提供技術、管理等方面的顧問服務,協助中小企業申報國家、自治區、銀川市所下達的各類科技計劃,國家、自治區、銀川市科技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寫、項目的推介、申報,提供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諮詢服務,以及相關的知識培訓,為企業提供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教育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