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銀山銀礦遺址

鎖定
銀山銀礦遺址,位於江西省德興市銀山鉛鋅現代礦區境內,為唐、宋時期礦冶遺址。 [3-4] 
銀山銀礦遺址礦區共有礦體200多條,分佈於銀山背斜一斷裂帶兩側600~1500米的範圍內。遺址由採礦區和冶煉區組成。已發現大型不規則形露採坑2處、探槽1處、古礦洞、古採礦巷道194處。開採區有大型露採坑、槽坑和大量堆積如山的廢石堆,老窿開採深度達侵蝕基準面100米以下;冶煉區集中在鐵石山,煉渣堆積約15760立方米,場面壯觀。銀山銀礦遺址是中國銀礦遺址中發現的開採時間最早、面積最大、礦井數量最多、礦井形制最為複雜、延續開採時代最長的一處大型銀礦礦冶遺址,對研究中國古代銀礦的開採與冶煉技術發展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2-3] 
2013年5月3日,銀山銀礦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銀山銀礦遺址
地理位置
江西省德興市銀山鉛鋅現代礦區境內
所處時代
唐、宋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212-1-212

銀山銀礦遺址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德興銀山銀礦礦區是在隋朝大業年間(605~616年)被張蒙發現。
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州刺史、郡守竇儼奏立銀冶,獲准。
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該礦區就產銀高達88.3萬餘兩。 [5] 
清康熙年間,頒佈《礦業條例》禁採金、銀、銅礦,官辦德興礦業隨之告停。 [7] 
2008年,銀山銀礦遺址被發現。5月,江西省考古專家組在德興市銀山礦區方圓10多平方千米的採冶礦井遺址實地勘察。7月,德興金山礦區的“110號礦洞”,正在作業的當代工人,不小心鑿通了現代礦洞與古代豎井相鄰的岩石。 [3]  [6-7] 

銀山銀礦遺址遺址特點

  • 綜述
銀山銀礦遺址由採礦區和冶煉區組成。已發現大型不規則形露採坑2處、探槽1處、古礦洞、古採礦巷道194處。開採區為東北一西南走向,主要分佈在南山塢、道士印、方家塢、十八腳、馬腦塢、仙人窖頂、仙人架板、楓樹塢、大坳山塢口、小坳山塢口、九龍上天、樟腦塢、南塘塢、五里亭、蝴蝶塢、天井塢等地,分露天採區和地下采區。露天採區有大型露天採坑和露天探槽;地下采區由豎井、平巷、斜巷(亦稱斜井)、盲井等組成。冶煉區集中在鐵石山一帶,煉渣堆積約15760立方米,場面壯觀。國內文物考古專家實地考察認為,銀山銀礦遺址是中國銀礦遺址中發現的開採時間最早、面積最大、礦井數量最多、礦井形制最為複雜、延續開採時代最長的一處大型銀礦礦冶遺址。 [2-3] 
銀山銀礦遺址
  • 192號礦洞
192號礦洞,位於銀山礦區“九龍上天”區域內,洞口面積56平方米,平巷5米、10米、15米處,兩旁對開巷道,井字分佈,形成地下網格式開採。 [7] 
192號礦洞原型 192號礦洞原型
  • 190號礦洞
190號礦洞,位於銀山礦區“仙人架”景觀區內,主洞21米處有向右開斜洞A,洞口寬1.65米,洞深25.9米,洞內可見木質台階43級;此洞深23.2米處有橫洞B,洞25.9米處有一平巷C,該平巷寬1.1米,高1.3米,另26米處有一斜井D,洞口寬0.5米,高0.3米,深2.3米。 [7] 
190號礦洞原型 190號礦洞原型
  • 86號礦洞
86號礦洞,位於銀山礦區“十八腳”景觀區內,洞口朝東南,洞內有3個豎井通向山頭,直徑分別為1.3米、1米、0.6米,洞內左方橫洞,進洞10米後,與山頂豎井相通。 [7] 
86號礦洞原型 86號礦洞原型

銀山銀礦遺址文物遺存

2008年7月,發現了古代礦工使用的鐵釺(鑿)和十餘件陶瓷器皿。 [7] 

銀山銀礦遺址文物價值

銀山銀礦遺址面積大,礦區與冶煉區齊全,礦冶遺蹟完好,礦洞數量多,形制複雜,對研究中國古代銀礦的開採與冶煉技術發展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3] 

銀山銀礦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3日,銀山銀礦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保護範圍:東至銀城與苗圃山脊分水嶺、南至南山塢正灣南面山脊、西至銀山礦區北面山腳、北至至馬腦塢山腳,面積為2140000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遺址保護範圍周圍外延50米,面積為390000平方米。 [2] 

銀山銀礦遺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銀山銀礦遺址位於江西省德興市銀山鉛鋅現代礦區境內。 [4] 
  • 交通信息
乘坐德興市內公共交通德興1路至銀山礦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