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銀元之戰

鎖定
銀元之戰,隨着解放戰爭的勝利和各級政府的逐漸建立,人民政府立即開始了控制市場、穩定物價的鬥爭。首先就是打擊不法資本家的金融投機,展開“銀元之戰”。
1949年6月10日,上海出動部隊和公安人員包圍、查封了金銀投機大本營“證券大樓”,逮捕投機首惡分子250名。在人民政府強有力的打擊下,第二天銀元便從2000元猛跌至1200元,大米價格也跌了一成。第三天,米價再跌一成,食用油價格跌一成半。“銀元之戰”成了人民政府與上海舊經濟勢力交鋒中取勝的第一個回合,初步穩定了人民幣的地位,為控制市場創造了必要前提。 [1-2] 
中文名
銀元之戰
性    質
中央人民政府穩定上海金融穩定的行動
特    徵
中央人民政府指導下的金融行動

目錄

銀元之戰背景

1949年3月,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明確指出,生產事業的恢復和發展是中心任務。他提醒全黨:“如果我們在生產工作上無知,不能很快地學會生產工作,不能使生產事業儘可能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獲得確實的成績,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並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們就不能維持政權,我們就會站不住腳,我們就會要失敗。”
當時,擺着新生政權面前的經濟挑戰十分嚴峻。國民黨統治時期惡性通貨膨脹的影響仍在延續,一大批不法投機商趁機興風作浪,致使黃金、銀元、外幣充斥市場,導致物價猛烈上漲,經濟秩序混亂。當時有一些處在觀望狀態的人認為共產黨能夠“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上海有些資本家説:“共產黨是軍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財經打零分。”他們要看共產黨的笑話。物價的飛漲儘管在預料之中,但波動之大、範圍之廣,不能不令人深深擔憂。人民政權有沒有能力制止惡性的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把經濟形勢穩定下來,把生產恢復起來,從而在政治上站穩腳跟,這是廣大人民羣眾所殷切期待的,也考驗着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
黨中央和人民政府將這場“經濟戰”的指揮權,交給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以下簡稱“中財委”)。時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兼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的陳雲説:“老百姓不僅在軍事上、政治上看我們,他們還透過經濟看我們,看物價能不能穩定,還餓死不餓死人。這些問題是老百姓關心的,也是對我們的考驗。” [2] 

銀元之戰銀元之戰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但經濟戰線仍硝煙瀰漫,人民幣擠不進上海市場,銀元投機猖獗的電報不斷送到陳雲案頭。陳雲在北平籌建中財委的同時,參與指導了上海市軍管會同上海舊經濟勢力之間的“銀元之戰”。
上海解放第二天,上海市軍管會就發佈《關於使用人民幣及限期禁用金圓券的規定》:以人民幣1元收兑金圓券10萬元;6月5日起,嚴禁金圓券在市場上流通。由於金圓券的信用已接近於零,收兑工作十分順利,《規定》發佈僅7天,就收兑金圓券35.9萬億元,約佔國民黨政府全部金圓券發行額的53%。
然而此時,上海舊經濟勢力利用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擔心鈔票貶值的心理,掀起了銀元投機風潮。上海證券交易所是銀元投機的大本營,那裏每天麇集着幾千人。充斥在大街小巷的銀元販子人數更多。原來1塊銀元值100元人民幣,6月3日漲到720元,6月4日突漲到1100元,漲勢仍在繼續。銀元成為上海市場上實際使用的本位幣,人民幣只起輔助作用。到6月4日,上海投入流通的人民幣近20億元,大部分卻浮在市面上。人民幣只能購買小額貨物,根本買不到整批貨物。有的商號還拒絕以人民幣作商品標價,把人民幣排斥在市場之外。
在認識清楚銀元問題的癥結所在後,陳雲主持起草了《中共中央關於打擊銀元使人民幣佔領陣地的指示》,於6月8日下發。《指示》在分析了大軍渡江、南京政府完全垮台後新解放區金融問題的新情況後指出,對待銀元的鬥爭,除政治手段外,還須陸續採取許多經濟步驟:明令鐵路交通事業及市政公用事業,一律收人民幣;税收一律徵收人民幣;以地方為單位,首先是上海酌發實物公債等。
得到毛澤東贊同並接到陳雲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打擊銀元使人民幣佔領陣地的指示》後,6月10日上午10點整,上海市軍管會派出軍警到證券交易所,把銀元投機的大本營端掉了,同時在全市範圍內執行中央《指示》。上海的這次行動抄沒黃金3000多兩、銀元3萬多塊,處理投機商人200多名。消息傳開,市場上銀元價格暴跌。
由於政治手段、經濟手段、宣傳攻勢三管齊下,上海市軍管會在同舊經濟勢力的“銀元之戰”中取得了勝利,為日後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3] 

銀元之戰影響

“銀元之戰”震動了上海,為人民幣全面佔領市場掃除了障礙,成為遏制通貨膨脹的第一步。 [4] 
經過“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國家基本掌握了市場上的主動權。中共中央及其中財委分析,要使物價真正穩定下來,必須釜底抽薪,統一全國財政經濟體制,以平衡財政收支,消除通貨膨脹隱患。此乃治本之策。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佈命令,決定統一財經體制。命令要求,全國所有收入支出、全國物資、全國現金都由中央政府統一管理。中央一聲令下,全國上下令行禁止,高效執行。經過短短3個月的艱苦努力,全國實現了財政經濟體制的集中統一管理和財政收支的平衡,物價也基本穩定下來。統一財經,毛澤東稱讚它不亞於“淮海戰役”。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