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鉶,漢語三級字 [2]  ,讀作鉶(xíng),指古代盛羹的器具。古通“硎”,磨刀石。 [3] 
中文名
拼    音
xíng
部    首
字    碼
U+94CF
五    筆
qgaj
詞    性
名詞
釋    義
古代盛羹的鼎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鉶xíng
⒈ 古代盛羹的小鼎,兩耳三足,有蓋。
⒉ 指肉菜羹。
⒊ 古通“硎”,磨刀石。 [4] 
基本詞義
◎ 鉶xíng
〈名〉
(1) 古代盛羹的鼎,兩耳三足,有蓋,常用於祭祀 [soup utensil]
宰夫設鉶四於豆西東上。——《儀禮·公食大夫禮》
(2) 肉菜羹 [soup]
祭鉶嘗之,告旨。——《儀禮》 [4]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𠀤音𠛬。《説文》本作𨦕。器也。《廣韻》祭器。《玉篇》羹器也。《周禮·天官·亨人》祭祀共大羹鉶羹。《注》羹加五味,盛以鉶器,故曰鉶羹。《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設鉶。《注》鉶,菜和羹之器。《疏》據羹在鉶言之,謂之鉶羹。據器言之,謂之鉶鼎。《前漢·司馬遷傳》堯舜飯土簋,歠土鉶。《注》鉶,瓦器也。《史記》省作𠛬。 《集韻》或作䤯。通作銒。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