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鉅額顎糠蝦

鎖定
鉅額顎糠蝦(Gnathophausia ingens Dohrn,1870)是屬糠蝦目、疣背糠蝦科下一個物種。
中文名
鉅額顎糠蝦
拉丁學名
Gnathophausia ingens
糠蝦目
疣背糠蝦科
顎糠蝦屬
命名者及年代
Dohrn,1870

鉅額顎糠蝦形態特徵

額角前端毀壞,估計體長約80mm。標本用酒精固定後體色呈土黃色。
額角呈三稜形,頂端損壞部分遺失,背面具齒狀突22個,左側12個,右側10個。
眼較小,角膜略寬於眼柄,為淡褐色;眼柄前面較寬,向基部逐漸趨窄,在距前緣的3/5處具一顯著粗壯的疣突,其末端較尖。
第1觸角柄粗短,第1節顯著長,與第2、3兩節之和略等,第2節和第3節的長度近似。觸角內鞭短而纖細,短於頭胸甲;外鞭長而粗壯,內緣基部較粗壯,具白色絨毛。第2觸角鱗片較小,不分節,長約為寬的2倍,內緣凸,光滑;外緣具6個大小不等的齒,其中頂端一齒稍長。第2觸角柄短而纖細,長僅為鱗片的1/3,第1、2節短,其長短略等,第3節長,約等於基部兩節之和。
上唇前緣窄,後緣寬圓,略呈梨形。
眼上刺不顯著,略呈尖齒形,第2觸角刺、鰓甲刺、背面後緣中央刺及後側刺都十分強大,略呈三稜形,稜上具不規則齒突。頭胸甲背面具一中央脊,自中部向後延伸,其兩緣各具1條側上脊,從鰓甲刺附近圓滑地向上延伸到下側脊;中央脊與側上脊之間具兩條平行並向外延伸的脊;後緣具1顯著的寬溝。
第1胸肢顯著小,內肢扁;外肢呈鞭狀。第2—5胸肢內肢掌節寬扁,呈葉狀,不分節;第6—8胸肢內肢顯著纖細,掌節不分節,指節細小,內緣具3—7刺,末部具爪;外肢原肢呈長方形,鞭部由許多小節構成。
腹部背面有凹凸不平的雕刻花紋。前5個體節背面後緣各具1橫寬溝,第6腹節末側緣各具1大齒,背面具2小鈍刺;第6腹節側甲具2齒,前齒鈍圓,後齒大而尖鋭。
腹肢與雄性相似,皆為雙枝型,原肢粗壯,內、外兩肢皆由許多小節構成。
尾節細長,長約為基部寬的4倍,背面中央凹陷,側緣凸出,末部1/3具中央脊,側緣基部1/3光滑,末緣2/3約具14—15個顯著粗壯的大刺,其間約具1—17個較小而不規則的刺,末端呈魚尾狀。尾肢內肢顯著短於尾節和外肢;外肢由基末兩節構成,基節很大,內緣具羽狀剛毛,外緣光滑,末部具一顯著的齒;末節短,略呈圓形,周圍都具羽狀剛毛。
採自東海東南部沖繩海槽深水區的標本,其外形與Sars(1885)的描述較相似,但第6腹節腹面缺刻較深,而後者較淺。Ortmann(1907)認為其缺刻的深淺是由標本的年齡大小而決定的,東海標本缺刻較深,應為發育完全的成體。
標本採集地 1♀,V565B-C↓1↓。1978年6月6日採自東海東南部沖繩海槽28°23.0′N、127°59.5′E。水深1030m。 [1] 

鉅額顎糠蝦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東海東南部沖繩海槽
國外分佈:印度洋, 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深水區

鉅額顎糠蝦原始文獻

Zeitschr. Wiss. Zool., 20:610

鉅額顎糠蝦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節肢動物門 甲殼動物亞門 糠蝦目: 70-7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