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鈎嘴鳶

鎖定
鈎嘴鳶(學名:Chondrohierax uncinatus):為鷹科、鈎嘴鳶屬的鳥類,是一種中型猛禽,體長約50釐米,體重240-360克。具有大而鈎形的鳥喙,黃綠色有蠟質感。雄鳥的羽毛變化很大,通常是藍灰色,胸腹部的羽毛具不同顏色層次的橫斑紋,尾巴有深色寬帶,飛行時很清晰。上體羽毛藍灰色,翅膀上的羽毛看上去像鱗片一樣。經常棲息於稀疏的松林中,該鳥飆升時翅膀形成一個V形。
棲息於熱帶雨林,季節性淹沒的森林、山地森林、沼澤地區、次生林、長廊森林,森林邊緣。這些美麗的鳶通常靜靜地棲息在樹叢中很少看見,但在森林邊緣的高空中飛行覓食時有很漂亮的剪綵。鈎嘴鳶以其主要由樹棲蝸牛組成的飲食而聞名,它們在樹枝上部行走尋找樹蝸牛時食用。鳥喙大小因鳥類而異,較小的蝸牛被較小的鈎嘴鳶捕獲。其次,也吃蜥蜴,青蛙,蠑螈,淡水蟹,蛞蝓,昆蟲等。分佈於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包括分佈於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格林納達、墨西哥、巴拿馬、巴拉圭、秘魯、美國和委內瑞拉等多個國家。
(概述圖參考來源: [5] 
中文名
鈎嘴鳶
拉丁學名
Chondrohierax uncinat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鷹形目
鷹科
亞    科
蜂鷹亞科
鈎嘴鳶屬
鈎嘴鳶
亞    種
2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Temminck, 1822)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2] 
外文名
Hook-billed Kite

鈎嘴鳶形態特徵

鈎嘴鳶是一種中型猛禽,體長30-51釐米,翼展78-98釐米,雄鳥體重251-257克,雌鳥體重255-360克。具有大而鈎形的鳥喙,黃綠色有蠟質感。雄鳥的羽毛變化很大,通常是藍灰色,上體的羽毛中顯得很粗糙,飛羽灰色和黑色相間,下頦和喉部呈深鉛灰色。腹部呈灰色,胸部呈細白色,而腹部和側面呈不同程度的肉桂棕色。尾下覆面為白色至肉桂黃色。胸腹部的羽毛具不同顏色層次的橫斑紋,長尾巴黑色,尾尖白色,基帶常被尾羽覆蓋。有兩條寬闊的淺灰色條帶,飛行時很清晰。有一對寬大的翅膀和一雙寬大的“爪”。頭部與頭側、頭頂、頸背和耳罩為深灰色。在淡綠色的鳥喙之上,有一塊亮黃色橙色的裸露皮膚。下體覆面和腋窩呈深灰色,帶白色或淺黃色鑲邊。飛羽灰色和白色相間。 [3]  [5] 
鈎狀喙的上顎黑色,下顎淺黃綠色。頸項綠黃色。虹膜白色,周圍環繞着淡綠色的眼圈。跗骨和腳呈橙黃色,爪為黑色。據報道,在鈎嘴鳶的所有分佈範圍內,其鳥喙的大小都有變化,無論雌雄,還是各個年齡段,大鳥喙的大小都是小鳥喙的兩倍。 [3] 
雌性的上體大部分為棕色,頭部和兩側為灰色,頸圈呈棕紅色。腹部,尤其是胸部,有鏽色斑紋,呈棕色,有白色窄條。裸露部分與雄性相似。 [3] 
幼體上體為深棕色,下體為乳白色。有白色頸圈,尾巴有3-4道紋帶。 [3] 

鈎嘴鳶棲息環境

棲息於熱帶雨林,季節性淹沒的森林和山地森林,茂密的灌木叢和較低的樹冠、沼澤地區、次生林和長廊森林,森林邊緣和受干擾的森林中。也出現于格林納達和墨西哥的刺槐樹林,疏林,林緣地帶和林間空地。從海平面到海拔3000多米都可以看到,並且經常出現於2700米處。但主要在1500米以下,在墨西哥甚至在900米以下。該物種在熱帶、亞熱帶和有時温帶森林的樹木中築巢,通常在各種各樣的森林棲息地中築巢。生活在格林納達的鈎嘴鳶亞種(Chondrohierax uncinatus mirus)出現於該島南部的乾旱林地,那裏的鈎嘴鳶在平坦地區很常見。它們在落葉和常綠的山地熱帶雨林中繁殖。 [3] 

鈎嘴鳶生活習性

鈎嘴鳶在其範圍內可能是留鳥,儘管據報道有一些運動。在伯利茲30-120只族羣的記錄可能表明遷徙,包括秋季和春季的遷徙。在安第斯山脈和中美洲也報告了在海拔高度之間運動。這些鳶通常悄悄地棲息在檐篷和樹葉叢中,很少外露自己的肢體,一般很難察覺。在飛行覓食時可以清楚看到其飛翔的身影。
鈎嘴鳶常單獨活動或以2-3只的小羣。但是若食物來源很豐富,在蝸牛集中的地區,該物種也會聚集。有時停息在高大喬木的樹梢上或林內樹下部的枝叉上。棲息在茂密的下層樹冠下進行捕獵。會在樹枝間跳躍,甚至倒掛着捕食蝸牛。它們還通過在樹上或地面上盤旋飛行並掉落到獵物上來進行狩獵。在築巢期間,會全天打獵餵食雛鳥。 [3] 
鈎嘴鳶在熱氣流和上升氣流中翱翔。用微微彎曲的翅膀滑翔,飛行相當緩慢和鬆軟,翼拍很深。在典型的飛行模式中,這種鳥會快速拍打併穿插滑翔。 [3] 
鈎嘴鳶在棲息或飛行時會發出快速的音樂“wi-i-i-i-i-i-i-uh”。可以聽到其他聲音,例如輕柔的“hu-ey”、領地防禦中刺耳的嘎嘎聲“hay-tetetete”,以及警報中的尖叫聲。還產生非常悦耳的2-3個音符口哨,類似於黃鸝鳴叫的音符。該物種在繁殖季節很吵鬧,特別是在求偶期間和巢周圍。 [3] 
不同大小的喙使鈎嘴鳶以不同的蝸牛為食。在喙的大小上並沒有表現出二態性。主要以各種樹蝸牛為食,但偶爾也會捕食一些陸生和水生蝸牛。它們通過攀爬植被覓食,通常更像鸚鵡而不是猛禽。鈎嘴鳶用嘴抓住蝸牛,帶着食物飛到樹上。蝸牛被放在左腳,靠在樹枝上。鈎嘴鳶將喙尖插入殼的開口側,以便逐漸折斷每個螺紋。然後,將蝸牛從殼中取出,整個吞下。其次,食物包括蜥蜴,青蛙,蠑螈,淡水蟹,蛞蝓,昆蟲等。有時也搶奪別的同類的獵物。捕食鳥類的則非常罕見和偶然。 [3] 

鈎嘴鳶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根廷、巴巴多斯、伯利茲、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多米尼克、厄瓜多爾、薩爾瓦多、法屬圭亞那、格林納達、危地馬拉、圭亞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蘇里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國和委內瑞拉。 [2] 
鈎嘴鳶分佈圖 鈎嘴鳶分佈圖 [2]

鈎嘴鳶繁殖方式

在5-11月的繁殖季節,鈎嘴鳶會進行典型的空中展示,它們在樹上低處盤旋。一邊呼叫一邊向對方俯衝。雌雄雙方分擔築巢職責,但孵化主要由雌性完成。 [3] 
一夫一妻制。常常是在旱季快結束時築巢,繁殖季節發生在5-11月,6-9月之間為格林納達亞種的產卵期。在其他地方,季節因範圍而異。卵通常在雨季開始時孵化,此時蝸牛最為豐富。鈎嘴鳶在樹上築巢,距地面15-25米,有時更低約5-7米。巢很小,脆弱而且往往搖搖欲墜,很粗糙,從下面可以看到卵或雛鳥。鳥巢是一個淺杯狀,多以枯枝葉為巢材,中間稍微下凹,內放少許草莖和草葉,鳥巢被放置在樹杈中,或者在更遠的水平分枝中,在成熟和較老的樹木中。 [3] 
雌性產下1-3枚(通常為2枚)帶有深褐色斑紋的暗白色卵。孵化持續34-35天,由父母雙方共同完成,但大部分工作由雌性完成。雄性為雌性提供食物,偶爾用蝸牛喂雛鳥。孵化後24-38天的幼鳥長出羽毛,具體取決於範圍(阿根廷為38-39天,危地馬拉為24-33天)。幼鳥在雨季的早期到中期開始生長,那時蝸牛很豐富。但幼鳥仍然依賴成鳥提供幾個星期的食物,育雛期40-45天。雛鳥在雨季到來時已經可以出巢。 [3] 

鈎嘴鳶亞種分化

鈎嘴鳶(2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鈎嘴鳶格林納達亞種
Chondrohierax uncinatus mirus
Friedmann,1934
2
鈎嘴鳶指名亞種
Chondrohierax uncinatus uncinatus
(Temminck,1822)
[1] 

鈎嘴鳶保護現狀

鈎嘴鳶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0年ver3.1——無危(LC)。 [2] 

鈎嘴鳶種羣現狀

2019年,全球物種數量估計有200,000只成熟個體。趨勢論證:該物種正在經歷適度衰退。一項遙感研究發現,其分佈範圍內的森林在三個世代中以7%的速度消失(Tracewski等人,2016年)。假設森林以這種速度繼續減少,並且物種數量減少與森林損失成正比,則該物種可能會在三代內以低於10%的速度減少。 [2] 

鈎嘴鳶主要威脅

鈎嘴鳶在美洲大陸的指名亞種雖然普通但也很少見,格林納達亞種的瀕危是由於棲息地喪失。主要威脅包括森林砍伐,這導致適合鈎嘴鳶的食物——蝸牛減少。另外,當地農民對該物種的迫害,他們錯誤地認為該物種會捕食家禽。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