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鈎刀

鎖定
鈎刀,又名割草刀、鈎草廉。形制為彎月形刀具,短內彎刃。刃長30釐米—50釐米不等,鋒利,前尖利,外彎為刀背,刀背厚重。最早出現於秦代。類屬於刀具、兵器、農具。鐮刀的一種。用以砍柴等。 [1] 
中文名
鈎刀
別    名
割草刀
鈎草廉
形    制
彎月形刀具,短內彎刃
刃    長
30釐米—50釐米
最早出現年代
秦代
類    屬
刀具、兵器、農具

目錄

鈎刀起源

鈎刀起源粵西,據説是秦漢時代,粵西俚僚部族根據“戈”創造出鈎刀,適宜砍伐荊棘,開路爬山,在冷兵器時代,鈎刀也是一種短戰的武器,在山區密林中,鈎刀適宜砍啄。
秦朝時,秦軍長兵器在山中難於密林中施展,<<淮南子>>:秦皇使尉屠雎發卒五十萬與越人戰,越人皆入叢薄中,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用的也是這種用於砍、勾、啄的格鬥兵器。
唐朝初,羅竇(今廣東信宜鎮隆)諸洞僚人叛亂,太宗詔盎率二萬兵眾為各路軍先鋒進行剿除僚人數萬人據險固守,僚人的兵器也是鈎刀,據説在山林中,用長槍對鈎刀施展不便,如果硬攻,己方不知要死傷多少人。於是盎決定智取,他張着弓箭對部下説:"我的箭射盡,勝負便可見分曉。"他連發7箭,命中7人。僚人懼怕,紛紛棄械逃走。

鈎刀應用

在刀、劍最盛時期,中國南方許多民族仍然使用着本民族固有樣式的曲刀(就是在現今的中國粵西漢、壯、瑤、苗等還沿用着各式樣的鈎刀)。後來的南朝諸國,把原來一些南方民族使用的鈎刀,作為本民族的兵器,裝備自己的軍隊。隋統一了南北朝,以及後來的唐朝,這種鈎刀一直久盛不衰。
鈎刀除作武器外,也適宜於對草本或木本植物的砍伐與鈎割,在農耕時代,上山鈎刀作為武器防身,對付犲狼虎豹等野獸,作為農具,適宜砍樹割草,也適宜越野的開荒尋路、攀扶借力。

鈎刀其它

鈎刀鈎形刀

古代海戰中用於破壞敵艦設備的鈎割工具。其基本形制是一根很長的杆子上綴縛圈寵一把鋭利的鈎形刀,接近敵艦時伸出鈎刀,鈎割敵艦桅惋的繩索,使其帆布落下從而失去風動力,戮便於接船作戰。凱撒在《高盧戰記》中曾記載,羅馬艦隊在海上與艦隻比已方高大的高盧艦隊作戰時即使用鈎刀,割鈎高盧艦隊桅溯的繩索,使其處於被動處境。

鈎刀吳鈎

吳鈎,形似劍而曲。春秋吳人善鑄鈎,故稱。相傳的“吳鈎”,是刀身呈曲翹狀(按其形狀可總稱為曲刀或彎刀),具有適合劈砍的構造。曲刀由刀首、刀身、護手(格)和刀柄所構成。單側有刃,呈曲線狀,沒有鋒刃的一側,稱之為刀背

鈎刀有機玻璃刀

有機玻璃刀 有機玻璃刀
小鈎刀俗稱有機玻璃刀,適用於切割有機玻璃塑料等材料,製作建築模型常用的工具。
參考資料
  • 1.    鈎刀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