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鈎介幼蟲

鎖定
鈎介幼蟲是真瓣鰓目珠蚌科無齒蚌屬軟體動物河蚌的幼體。 [3-4]  蟲體略呈杏仁形;有2片幾丁質殼,每瓣殼片的腹緣中央有個鳥喙狀的鈎,鈎上排列着許多小齒,背緣有韌帶相連;有4對剛毛;在閉殼肌中間有1根細長的足絲。 [5] 
鈎介幼蟲分佈於亞洲、歐洲、北美洲及非洲北部等地。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長江中下游的湖泊、河流及池塘等淡水水域中。寄生在魚的鰓或者鰭上,逐漸發育成幼蚌後脱落魚體,沉入水底營底棲生活。 [6]  在魚體上寄生時間的長短和水温高低有關,從6天到80天不等。 [5] 
鈎介幼蟲可寄生在青、草、鰱、鱅、鯉、鯿、泥鰍、鱭等魚的鰓部、鰭條、口腔、鼻孔、體表上。主要危害草魚、青魚。 [7]  根據其寄生在魚體上的特性,人為地用作為它的中間宿主,讓其在魚的鰓上和鰭上寄生髮育變化成稚蚌,這一過程稱為“採苗”。 [8] 
中文學名
鈎介幼蟲
拉丁學名
Glochidium
動物界
軟體動物
瓣鰓綱
分佈區域
魚類體
涉及 病症
紅頭白嘴病
防治方法
用生石灰消毒等

鈎介幼蟲幼蟲介紹

鈎介幼蟲 鈎介幼蟲
鈎介幼蟲不需要用母體分泌的粘液給粘在鰓瓣上,而是用自己的長鞭毛絛纏繞在鰓絛上。鈎介幼蟲成熟後便通過蚌的排水孔排出體外,落在水底或在水流中懸浮,遇到魚類時就用它貝殼側緣的鈎鈎在魚類的鰓或鰭上,這時魚類因受到鈎介幼蟲的刺激,很快地形成一個被囊,把幼蟲包起來,於是這個幼蟲便開始了它的寄生生活。一隻大的蚌可以產300萬個鈎介幼蟲,一個魚體可以有3000個鈎介幼蟲寄生。一般鈎介幼蟲寄生對成體的魚無顯著的影響,而對幼魚則常可以致死。有些種蚌的鈎介幼蟲需要寄生在某種特定的魚類體上,有些種蚌的鈎介幼蟲則可以在很多種魚類體上寄生。

鈎介幼蟲病症

幼蟲就用鈎和足絲固着在魚的和鰭上。遭到鈎介幼蟲寄生的魚,寄生部位組織增生,將幼蟲包在內面發 育,並使微血管阻塞。如寄生在嘴角、口唇或口腔內,則使魚喪失攝食能力,從而萎癟致死。病魚頭部往往充血,出現紅頭白嘴現象,因此,羣眾稱它為“紅頭白嘴病”。

鈎介幼蟲疾病流行情況

本病對飼養5~6天的魚苗或全長在3釐米以上的夏花產生較大影響。流行於春末夏初,每年在魚苗和夏花飼養期間正是鈎介幼蟲離開母蚌,懸浮於水中的時候,故在此時常出現此病鈎介幼蟲對各種魚都能寄生,其中主要危害草魚、青魚等生活在較下層的魚類 [1] 

鈎介幼蟲診斷要點

根據症狀及流行情況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則可取包囊用顯微鏡檢查蟲體 [1] 

鈎介幼蟲防治方法

1、應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每667m2用40~50千克茶籽餅也能殺滅蚌類,以杜絕蚌類繁殖此幼蟲。
2、魚苗和夏花培育池內不能混養蚌,進水須經過濾(特別注意附近河蚌育珠池塘),以免鈎介幼蟲隨水帶入魚池而危害魚類。
3、發病早期,將病魚移到沒有蚌和鈎介幼蟲池中,可使病情不致惡化而逐漸恢復健康。
4、發病初期,用1毫克/升敵百蟲全池潑灑;或用40%~50%敵敵畏,用量為水深1米每667m2水面用藥20毫升,把藥水放在塑料盆、桶內加清水稀釋後,全池均勻潑灑,經6~10小時以後,蟲體死亡 [2] 
參考資料
  • 1.    高春生,趙紅月,司麗芳主編,漁場多發疾病防控手冊,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3,第165頁
  • 2.    姜禮燔,邢紅平,許雲萍,阮宜兵編著,魚蝦蟹疾病防治新技術,金盾出版社,2014.01,第184頁
  • 3.    王國秀,閆雲君,周善義主編,動物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9.01,第120頁
  • 4.    張世義,郝家禮編著,實用觀賞魚病防治技術,中國人口出版社,1994.01,第108頁
  • 5.    黃琪琰,唐士良,張劍英,華鼎可編,魚病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09,第178頁
  • 6.    無齒蚌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7-02]
  • 7.    王其樓主編,魚病防治技術,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03,第79頁
  • 8.    蔡庭編著,海康珍珠志,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10,第1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