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鈍葉龍眼

鎖定
鈍葉龍眼(學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 var. obtusus (Pierre) Leenh.),為無患子科龍眼屬常綠喬木,高通常10餘米,間有高達40米、胸徑達1米、具板根的大喬木;小枝粗壯,被微柔毛,散生蒼白色皮孔。 [1] 
龍眼是我國南部和東南部著名果樹之一,常與荔枝相提並論。古代文獻如《神農本草經》(西漢?)和《南方草木狀》(晉,嵇含)都有關於龍眼的記述,可見它的栽培歷史已很悠久了。 [1] 
拉丁學名
DimocarpuslonganLour. var.obtusus(Pierr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無患子目
無患子科
亞    科
無患子亞科
龍眼屬
鈍葉龍眼
分佈區域
中國西南部至東南部
中文學名
鈍葉龍眼

鈍葉龍眼簡要介紹

鈍葉龍眼 鈍葉龍眼
鈍葉龍眼 學名:DimocarpuslonganLour. var.obtusus(Pierre) Leenh.
Dimocarpus longan Lour. Fl. Cochinch. 233. 1790; Leenh. in Blumea 19: 125. 1971, p. p. quoad subsp. longan var. longan var. longan; 雲南植物誌 1: 266 圖版63(1-2). 1977. ——Eurphoria longan (Lour.) Steud. Nomencl. 328. 1821; How et Ho in Acta Phtotax. Sinica 3: 389. 1955; 中國高等植物鑑 2: 719, 圖3168. 1972; 海南植物誌 3: 83. 1974. ——-Euphoria longana Lam. Encycl. 3: 574. 1791; Radlk. in Engler, Pflanzenr. 98(IV. 165): 898. 1932; 陳嶸, 中國樹木分類學 683. 圖 574. 1937. ——Nephelium longgana Camb. in Mem. Mus. Hist. Nat. (Paris) 18: 30. 1829; Dunn et Tutch. in Kew Bull. add. ser. 10: 66. 1912.
常綠喬木,高通常10餘米,間有高達40米、胸徑達1米、具板根的大喬木;小枝粗壯,被微柔毛,散生蒼白色皮孔。葉連柄長15-30釐米或更長;小葉4-5對,很少3或6對,薄革質,長圓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兩側常不對稱,長6-15釐米,寬2.5-5釐米,頂端短尖,有時稍鈍頭,基部極不對稱,上側闊楔形至截平,幾與葉軸平行,下側窄楔尖,腹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粉綠色,兩面無毛;側脈12-15對,僅在背面凸起;小葉柄長通常不超過5毫米。花序大型,多分枝,頂生和近枝頂腋生,密被星狀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質,三角狀卵形,長約2.5毫米,兩面均被褐黃色絨毛和成束的星狀毛;花瓣乳白色,披針形,與萼片近等長,僅外面被微柔毛;花絲被短硬毛。果近球形,直徑1.2-2.5釐米,通常黃褐色或有時灰黃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體;種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質的假種皮包裹。花期春夏間,果期夏季。 [1] 
變種鈍葉龍眼 D. longan Lour. var. obtusus (Pierre) Leenh. 與龍眼的區別只是小葉頂端鈍圓或微缺,我國雲南也偶然見到。 [1] 

鈍葉龍眼分佈範圍

中國的西南部至東南部栽培很廣,以福建最盛,廣東次之;雲南及廣東、廣西南部亦見野生或半野生於疏林中。亞洲南部和東南部也常有栽培。
龍眼是我國南部和東南部著名果樹之一,常與荔枝相提並論。古代文獻如《神農本草經》(西漢?)和《南方草木狀》(晉,嵇含)都有關於龍眼的記述,可見它的栽培歷史已很悠久了。
龍眼的栽培品種不如荔枝的多,目前比較受好評的有廣東的石峽龍眼,福建的普明庵、烏龍嶺和油潭本等,後兩個品種不但品質好,而且生長力強,適於山地栽培。 [1] 

鈍葉龍眼主要用途

經濟用途以作果品為主,因其假種皮富含維生素和磷質,有益脾、健腦的作用,故亦入藥;種子含澱粉,經適當處理後,可釀酒;木材堅實,甚重,暗紅褐色,耐水濕,是造船、傢俱、細工等的優良材。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