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鈍葉千里光

鎖定
鈍葉千里光(拉丁學名:Senecio obtusatus Wall. ex DC.)是菊科千里光屬植物鈍葉千里光的全草。 [2] 
中文名
鈍葉千里光
拉丁學名
Senecio obtusatus Wall. ex DC.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千里光屬
鈍葉千里光
分佈區域
中國四川、雲南、貴州及印度,緬甸

鈍葉千里光形態特徵

鈍葉千里光
鈍葉千里光(5張)
多年生近葶狀草本,根狀莖短,直立或斜升,具粗纖維狀根。莖通常單生,直立,高30-60釐米,細,不分枝或有花序枝,被疏柔毛,或多少無毛,近葶狀。基生葉在花期生存,蓮座狀,有短柄,橢圓形或倒披針狀橢圓形,長5-21釐米,寬2-5釐米,頂端鈍,基部楔狀狹成具翅的柄,邊緣有尖線波狀細齒,羽狀脈,側脈7-9對,厚紙質,兩面有疏柔毛至無毛;葉柄不明顯,具翅,基部擴大但無耳;中部莖葉少數,無柄,長圓形至線形,鈍,具細齒,基部擴大且半抱莖;最上部葉線形,苞片狀。頭狀花序有舌狀花,少數至多數,排列成較散的頂生傘房花序或復傘房花序;分枝細長;花序梗長5-20毫米,細,有疏柔毛,具線形苞片和2-3線形小苞片。總苞狹鍾狀,長3-4毫米,寬2-3.5毫米,具外層苞片;苞片4-5,線狀鑽形;總苞片10-13個,草質,長圓形,寬1毫米,尖,上端黑色,有短髯毛,邊緣寬幹膜質,背面有疏短柔毛。舌狀花約8,管部長3毫米;舌片黃色,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6.5毫米,寬2毫米,頂端鈍,有3細齒,具4脈;管狀花約25;花冠黃色,長5毫米,管部長3毫米,檐部漏斗狀;裂片卵狀披針形,長1毫米,尖,上端有乳頭狀毛。花葯長1.6毫 米,基部有明顯稍尖的耳,附片卵狀披針形;花葯頸部較短,向基部稍膨大。花柱分枝0.8毫米,頂端截形,有乳頭狀毛。瘦果圓柱形,長4毫米,被微毛。花期4-6月。 [1]  [3] 

鈍葉千里光生長環境

產四川(冕寧)、雲南(騰衝、大理、漾濞、嵩明、昆明、蒙自)、貴州。生於幹早和潮濕草地、牧場、海拔1 500-3 300米。印度東北部和緬甸也有。模式採自印度的Bangladeh。 [1] 

鈍葉千里光主要價值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治熱毒瘡瘍、腸癰、無名腫毒、濕瘡、頑癬、蟲蛇咬傷。
性味歸經:苦,涼。入大腸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一30克。外用:鮮品搗敷患處。
考 證:始載於《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