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釣賦

鎖定
此賦頗似荀子《禮》《智》《雲》《蠶》《針》等寫物小賦,只不過要比荀賦更加生動、形象、完整而明確。《釣賦》可以視為宋玉賦微言諷諫的代表作之一。
玄洲之釣,竿美、絲紉、餌香、鈎細,行動從容,“與魚沉浮”,可謂善釣者矣,但是在宋玉看來,這不過是小兒遊戲,雕蟲小技罷了,不可登大雅之堂。庸俗之人,有此釣術,還可將就,但作為一國之君,卻就不足仿效了。
玄洲釣魚,左手提婁,右手執竿,立於水邊,倚靠楊柳,注意精力,竭盡思想,以至於“形容枯槁,神色憔悴,”得不償失,沒有任何樂趣可言。而與之相形的是宋玉所推崇的堯舜湯禹之釣:“以賢聖為竿,道德為綸,仁義為釣,祿利為餌,四海為池,萬民為魚。”於是,在宋玉筆下,同一釣魚之術,得到了新的解釋,被提高,被昇華了。
究其用意,正是勸諫襄王,要任用聖賢之人,修明自身道德,施仁用義,興利除害,為萬民設想,以國家為事,具有統一四海的宏偉志向,重振楚國在業,千萬不可沉溺於一般的釣魚之術,荒廢國政。惟有如此,才能具備一個君王的氣度,高枕無憂,萬世流芳。
這篇賦無論其藝術,還是其思想性,都可以算得上宋玉賦的上乘之作。
作品名稱
釣賦
作    者
宋玉
創作年代
先秦
作品出處
《古文苑》
文學體裁
文言文

釣賦作品原文

宋玉登徒子偕受釣於玄洲,止而並見於楚襄王。登徒子曰:「夫玄洲,天下之善釣者也,願王觀焉。」王曰:「其善柰何?」登徒子對曰:「夫玄洲釣也,以三尋之竿,八絲之線,餌若蛆寅,鈎如細針,以出三赤之魚於數仞之水中,豈可謂無術乎?夫玄洲,芳水餌,掛繳鈎,其意不可得。退而牽行,下觸清泥,上則波《風易》,玄洲因水勢而施之,頡之頏之,委縱收斂,與魚沈浮。及其解弛也。因而獲之。」襄王曰:「善。」宋玉進曰:「今察玄洲之釣,未可謂能持竿也,又烏足為大王言乎!」王曰:「子之所謂善釣者何?」玉曰:「臣所謂善釣者,其竿非竹,其綸非絲,其鈎非針,其餌非寅也。」王曰:「願遂聞之。」玉對曰:「昔堯、舜、湯、禹之釣也,以聖賢為竿,道德為綸,仁義為鈎,祿利為餌,四海為池,萬民為魚。釣道微矣,非聖人其孰能察之?」王曰:「迅哉説乎!其釣不可見也。」宋玉對曰:「其釣易見,王不察爾。昔殷湯以七十里,周文以百里,興利除害,天下歸之,其餌可謂芳矣;南面而掌天下,歷載數百,到今不廢,其綸可謂紉矣;羣生浸其澤,民氓畏其罰,其鈎可謂扌勾矣;功成而不隳,名立而不改,其竿可謂強矣!若夫竿折輪絕,餌墜鈎決,波湧魚失,是則夏桀、商紂不通夫釣術也。今察玄洲之釣也,左挾魚,右執槁竿,立於橫(潢)污之涯,倚乎楊柳之間,精不離乎魚喙,思不出乎鮒鯿,形容枯槁,神色憔悴,樂不役勤,獲不當費,斯乃水濱之役夫也已,君王又何稱焉?王若建堯、舜之洪竿,攄禹、湯之修綸,投之於瀆,視之於海,漫漫羣生,孰非吾有?其為大王之釣,不亦樂乎!」

釣賦作品翻譯

宋玉和登徒子一起向玄洲學習釣魚之術,學成後,一同去見楚襄王。登徒子説“玄洲真是天下最精釣魚之術的人,希望大王您能聽一聽。”襄王説“他怎樣好呢?”登徒子回答説:“玄洲釣魚,用三尋長的魚竿,八股合成的絲線,魚餌用蛆、蚓、魚鈎如細針,在深溝大壑裏釣出三尺大魚。難道可以説是技藝不高明嗎?玄洲釣魚,用芳香的魚餌,帶絲線的魚釣,他的意圖不可得而知。退卻牽着魚竿而行,下接青泥,魚兒吃釣後,揚尾起波。玄洲順着水勢施釣,忽上念下,匆放忽收,任魚遊蕩,等到魚兒精力疲憊,趁機收釣捉魚。”襄王曰:“好啊!”
宋玉上前言道:“我看玄洲釣魚不可以説是內行,又怎麼值得大王一聽呢?”襄王説:“你所説的善釣者,又如何呢?”宋玉説:“我所説的高明的釣魚者,他的魚竿不以竹子做成,魚線不用細絲,魚釣不用細針,魚餌不用蚯蚓。”襄王説:“我願洗耳恭聽。”宋玉回答説:“古時,堯、舜、湯、禹釣魚,用聖賢之才為魚竿,高深的道德作全線,大仁厚義作魚釣,爵祿利益作魚餌,天下四海為魚池,普天萬民為游魚。現在釣魚之術已經衰微了,如果不是聖賢之人,誰個能夠看到這一點呢?”襄王説:“你的話也太荒誕不經了。這種釣術實在難以見到”。宋玉回答説:“這種釣魚之法,其實也容易見到,只是大王您不善於明察罷了。上古之時,殷王商湯憑藉方圓七十里的地方,周代的文王憑藉方圓百里之地,懲惡揚善,興得避害,天下之民紛紛歸附,他的釣餌可以説是香極了;南面稱王,掌握天下,經歷數百年,功業至今不衰毀,他的魚線可以説是夠堅紉的了;萬物眾生蒙其恩澤,天下之民畏其刑罰,”他的釣魚可以説是夠彎曲了;功業成就而不毀敗,英名樹立而不改變,他的魚竿可以説是強健有力的。至於説,魚竿折斷,魚線絕去,魚餌墜失,魚釣斷掉,大波湧起,魚兒散失。這是夏桀、商紂,不通釣術的原因。今觀玄洲釣魚,左手帶着魚簍,右手拿着槁竿,站在潰滿污濁的水崖之畔,依靠在楊柳樹上,精神時刻離不開魚嘴,思慮總是想到鮒鯿來吃釣,身體枯瘦,神情憔悴,得到的歡樂還不抵勤勞,獲提的魚兒還不償失去的精力。這是水邊的勞役之人罷了。大王您何必稱許呢?
祝允明行草書法長卷作品《釣賦》
祝允明行草書法長卷作品《釣賦》(14張)
“大王如果樹起堯舜的大竹竿(任用賢人),放出夏禹、商湯的長繩子(明道德),投釣於江河,眼觀四海(精心治理天下),芸芸眾生,哪一個不是您的臣民呢?這作為大王的釣魚方式,不是讓人快樂嗎?”

釣賦作者簡介

宋玉(約公元前298年-約公元前222年),戰國末期楚國辭賦家,又名子淵,崇尚老莊,戰國時期鄢(今湖北鍾祥市)人, 楚國文人。生於屈原之後,一説為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但後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東牆”的典故皆他而來。《鍾祥縣志》記載“宋玉,邑人也,雋才辯給,善屬文而識音。”是歷史著名美男子風流倜儻瀟灑幹練,反應敏捷,談吐不凡,所以楚王經常要他陪伴伺候,或遊於蘭台宮,或遊於雲夢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