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針砂

鎖定
針砂,中藥名。別名為鋼砂《本草拾遺》,鐵砂《醫學入門·本草》,鐵針砂《中國醫學大辭典》。為制鋼針時磨下的細屑。主產上海、福建漳州、江蘇鎮江;其他省區亦產。具有鎮心平肝,健脾消積,補血,利濕,消腫之功效。主治驚悸癲狂,血虛黃腫,泄瀉下痢,尿少水腫,風濕痹痛,項下氣癭。
中文名
針砂
化學式
Fe
分子量
56
顏 色
黑色、灰黑色或鋼灰色
光 澤
金屬光澤
透明度
不透明
分 布
上海、福建、江蘇及其他省
用 量
煎湯,9-15g;外用適量
毒 性
無毒《本草拾遺》
貯 藏
貯乾燥容器內,置乾燥處,防塵

針砂入藥部位

細屑。

針砂性味

味辛、酸、鹹,性微寒。

針砂歸經

入肝、脾、大腸經。

針砂功效

鎮心平肝,健脾消積,補血,利濕,消腫。

針砂主治

驚悸癲狂,血虛黃腫,泄瀉下痢,尿少水腫,風濕痹痛,項下氣癭。

針砂相關配伍

1、治食積與黃腫,又可借為制肝燥脾之用。針砂二兩(醋炒紅),陳皮、蒼朮、厚朴、三稜、蓬術、青皮各五兩,香附一斤,甘草一兩。上為末,醋糊丸,空心姜、鹽湯下;午後飯食,可酒下。忌犬肉果菜。(《丹溪心法》大温中丸)
2、治黃胖,針砂二兩(炒醋汁),綠礬四兩(薑汁煮),五倍子、神曲各半斤。上為末,大棗半斤,取肉為丸。此方神效,但愈後宜忌食蕎麥、母豬肉、諸毒物,若犯之即死。(《直指方》綠礬丸)
3、治五疸諸積,針砂(醋炒令紅,醋淬七次,再炒,另研)、蒼朮、神曲、川芎、梔子各半斤,香附一斤。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姜、鹽湯送下。(《醫方類聚》小温中丸)
4、治疲勞黃病,針砂四兩(醋炒七次),乾漆(燒存性)三錢,香附三錢,平胃散五錢。為末,蒸餅丸梧子大。任湯使下。(《綱目》引《摘玄方》)

針砂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和藥敷熨。

針砂使用注意

脾胃無濕熱積滯者忌用。

針砂炮製

針砂採集加工

現多從各制針廠中收集。

針砂炮製方法

1、針砂: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簸去灰屑,砸碎,碾粉。
2、醋針砂:現行,取淨針砂置適宜的容器內,用無煙武火加熱煅至紅透,趁熱倒入醋內浸淬,取出,晾乾。每針砂100kg,用醋20kg。

針砂鑑定

針砂藥材形狀

本品為細粉狀,黑色、灰黑色或鋼灰色。不透明;具金屬光澤。用手捻之具砂質感,不染手。體重,質堅。氣微,味弱。以體重、質細、色黑者為佳。

針砂飲片性狀

針砂參見藥材形狀;醋針砂為黑色粉末,無金屬光澤,有醋氣味。

針砂相關論述

1、《本草拾遺》:“和沒食子染須至黑。飛為粉,功用如鐵粉。”
2、許叔微:“化痰,抑肝氣。”(引自《要藥分劑》)

針砂附註

1、本品粉末越細越好,粗者不宜入藥。
2、煅針砂研細粉與紅棗肉為丸治萎黃病水腫。消水腫有特效。
3、本品應貯於乾燥處,密封,防止受潮生鏽或結成塊狀,其色呈棕色者,不宜藥用。
4、一般的鐵末不可作針砂藥用。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1999
  • 2.    王國強主編.《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
  • 3.    邱德文等主編.《本草綱目彩色藥圖》:貴州科技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