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釜中生魚

鎖定
釜中生魚,漢語成語,拼音是fǔ zhōng shēng yú,意思是生活困難,斷炊已久。出自金·元好問《寄西溪相禪師》。
中文名
釜中生魚
外文名
In one's cauldron grow fish--extreme poverty.
拼    音
fǔ zhōng shēng yú
出    處
《寄西溪相禪師》
近義詞
釜生魚、釜中魚

釜中生魚成語典源

典源原文
範冉字史雲,陳留外黃人也。少為縣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郵,冉恥之,乃遁去。到南陽,受業於樊英。又遊三輔,就馬融通經,歷年乃還。冉好違時絕俗,為激詭之行。常慕梁伯鸞、閔仲叔之為人。與漢中李固、河內王奐親善,而鄙賈偉節、郭林宗焉。奐後為考城令,境接外黃,屢遣書請冉,冉不至。及奐遷漢陽太守,將行,冉乃與弟協步齎麥酒,於道側設壇以待之。冉見奐車徒駱驛,遂不自聞,惟與弟共辯論於路。奐識其聲,即下車與相揖對。奐曰:「行路倉卒,非陳契闊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從,以賤質自絕豪友耳。今子遠適千里,會面無期,故輕行相候,以展訣別。如其相追,將有慕貴之譏矣。」便起告違,拂衣而去。奐瞻望弗及,冉長逝不顧。桓帝時,以冉為萊蕪長,遭母憂,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從俗,常佩韋於朝。議者欲以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於梁沛之閒,徒行敝服,賣卜於韍。遭黨人禁錮,遂推鹿車,載妻子,捃拾自資,或寓息客廬,或依宿樹蔭。如此十餘年,乃結草室而居焉。所止單陋,有時?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範史雲,釜中生魚範萊蕪。」 [1] 
典源譯文
範冉字史雲,陳留外黃人。年輕時為縣小吏,年十八,奉令迎接督郵,範冉認為可恥,因逃跑外地。到南陽,從樊英受業。又遊三輔,跟馬融學習,通經術,幾年之後,才回去。範冉特立獨行,他的所作所為,往往違時絕俗。常羨慕梁伯鸞、閔仲叔的為人。與漢中李固、河內王奐非常相好。卻鄙視賈偉節、郭林宗之流。王奐後來作考城令,縣境與外黃接界,多次寫信給範冉,請他去,範冉沒有去。王奐升漢陽太守,將行,範冉才與弟弟範協步行抬着麥酒,在道路旁邊設壇等着王奐。範冉看見王奐車子隨從,絡繹不絕,便不告訴王奐,只同弟弟兩個人在路旁辯論。王奐聽出來,是範冉的聲音,馬上下車相見。王奐説:“路上倉卒,不是暢敍離別情懷的地方,可同我一道到前亭宿息,好好的説説吧。”範冉説:“你前在考城,想去你那裏,因貧賤,不敢高攀,自絕豪友。現在你遠行千里,會面無期,所以我和弟弟在這裏等你,與你相別。如果我跟你走,那會招來慕貴的譏刺啊。”便起告辭,拂衣而去。王奐一直望得看不見範冉了還在望,範冉卻頭也不回地走了。桓帝時,範冉被任為萊蕪長,遭母喪,不到職。後來徵召至太尉府,因過於激進,不能從俗,在朝廷常佩韋以自勉勵。輿論想用他為侍御吏,就隱身逃命於梁、沛之間,敝衣敝服,徒行於路,賣卜於市。遭黨人禁錮,終身不得為官。推着鹿車,載着妻、子,拾麥穗自活,有時在客店裏寓息,有時就依宿樹下。這樣過了十多年,才蓋了一間草房子住下來。住的地方偏僻,有時糧食沒有了,範冉也安之若素,言語容貌不改常態。閭里為之歌説“:甑中生塵範史雲,釜中生魚範萊蕪。”
譯文釋義
桓帝時以冉為萊蕪長,因遭母憂,不到官,結草室而居。“所止單陋,有時糧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 範史雲 ,釜中生魚 範萊蕪 。’”釜:鍋,古代炊具。釜中已生出魚來,後因以“釜中生魚”比喻生活困難,斷炊已久。 [1] 

釜中生魚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比喻生活困難,斷炊已久 [2] 

釜中生魚成語故事

漢朝時期,範冉遭到閹黨的禁錮,只好棄官推鹿車載着妻子進行雲遊,經常是走到哪裏無錢住店就在樹蔭下休息。十多年後終於自己蓋了一間茅草屋,經常是斷糧,靠吃野菜為生。同鄉人嘲笑他説:“甑中生塵範史雲,釜中生魚範萊蕪。”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