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鳳橋

鎖定
金鳳橋位於仙遊縣城以東約四里,是仙遊通往莆田、福州的必經之道。
中文名
金鳳橋
初    名
安利橋
地    址
仙遊縣城以東約四里
始建時間
南宋

金鳳橋古橋簡介

據仙遊縣志載:南宋嘉定年間(1208 — 1224年)清源郡侯陳讜(1134—1216年,官至兵部侍郎)命和尚守靜募捐創建,初名“安利橋”,有十五個橋墩,橋面上蓋有長亭,是宋代仙遊縣城橫跨木蘭溪的第一座橋樑,可惜在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被一場大火吞沒了,止剩五墩。

金鳳橋重修記載

明成化元年(1465年)冬鄭紀、柯添、陳俊明等36人募資重建,易名卧龍橋、青龍橋、起龍橋。明萬曆十二年(1592)知縣周鐸在原址上游數十丈處重建一座新橋,命名“登瀛橋”。明天啓二年(1662)為緩解交通擁擠又增建一橋,東名“金鳳”,南為“青龍”,兩橋之間還築有一座大石墩相連,橋墩上建造八角亭一座。清康熙四年(1665年)邑人、兵部侍郎唐顯悦造船擺渡,橋上橋下,車水馬龍,一片繁忙景象。明崇禎年間,金鳳橋底被泥沙淤積,青龍橋不幸遭大水沖垮。清雍正八年(1730),由本縣紳士徐萬安兄弟籌資重建,共10墩11孔,橋墩為船形,橋全長218米、橋高7.2米、面2.3米,為石頭梁式結構。
清乾隆甲寅年(1794)孟冬賜進士出身知仙遊縣事嶺南人吳道萱題《重修金鳳橋碑記》,同治七年(1868)仙遊縣事大興人李鍾霖重修並勒石《金鳳橋》。
民國六年癸卯(1903)金鳳橋又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修繕,前後歷時十五年,於民國丁巳年(1917)告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