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馬節

鎖定
金馬節是牛月初四(即藏曆五月初四)色達牧民祭神的大節。
祭神,是藏民族古老的原始宗教——苯教祭祀活動。
中文名
金馬節
節日時間
藏曆五月初四
節日類型
宗教活動
流行地區
藏族
節日活動
煙祭供養,無鞍馬賽和騎射
節日飲食
糌粑、酥油、茶、黑白炒青稞等

目錄

金馬節簡介

苯教信奉萬物有靈。在雪域高原,各地都有眾多的山神、土地神、年神、龍神等各種保護神靈。人們只有虔誠地供奉這些神靈,祈求保護,人畜才會安泰,生活才會吉祥如意。為了迎請供奉神靈必須焚香以除去污臭惡氣。
於是焚香技進行煙祭(即煨桑)就成了祭神活動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千百年來成為一種民俗活動代代相傳 [1-2] 

金馬節活動

藏曆五月初四,就是色達牧民的祭神節。這天,牧民們在各色布上印上象徵福氣的經文,在經旗周邊裝飾上白、紅、黃、綠、蘭布條。男子在自己的火槍槍架上,飾以經幡,上邊掛一緞制煙祭用的小袋騎馬趕赴節日集會地點。煙祭袋內裝有糌粑、酥油、茶、黑白炒青稞、穀類、奶渣、人蔘果、珍寶粉諸物拌合成的少量“煙祭錦品”。當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神山或祭神集會處後,當地活佛、僧人開始煙祭神靈儀軌,舉行盛大煙祭供養,供養特殊的地方神時,牧民們就將自己帶來的煙祭錦品撒在所焚香枝堆裏,同時大聲呼喊“該!嗦!”並按各人意願進行口頭祈禱。
煙祭供養完後,男人們立即跨馬奔向鄂博(神山頂埡口處插風馬旗的嘛尼堆),插上所帶經幡,同時高聲口頌吉祥的祝願同。獻完經幡,立即打馬速返回煙祭台,牽上馬,手執刀、槍,高呼“該!嗦!恰!”同時從右繞煙祭台3—7圈。當夜,牧民們就在神山或地抵附近草壩設帳住宿,此時牧女們盛裝送來肉、酥油、酪糕三者為主的食物和鮮奶,奶酪等飲料。
第二天以後,青年牧民們要進行精彩的無鞍馬賽和騎射。
“鄧登曲登”(降魔塔)在桂更塘草原建成後,自然這裏成了“牛月初四祭神節”集會的最大的場所,每年,遠近的四方牧民都要特意趕來,舉行盛大的祭神節。解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色達縣利用這一傳統民族節日開展文藝演出,賽馬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物資交流,給傳統民族節日注入新的活力,賦於新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
冠以“金馬節”又有何説法?傳説美麗的桂更塘草原上,有一座形如金馬的山崗;另一傳説桂更塘草原上曾挖出了一塊馬形金塊;草原從此有了金色的名字——色達,即金馬草原。縣上聰穎的人,順應時代之潮流,把“祭神節”改名為“金馬節”,羣眾為之加額稱快。
這種以賽馬為主要活動內容的祭神節,甘孜州的牧區都普遍盛行。解放後,統一改稱賽馬節,且通常以鄉為單位,在七月底或八月初舉行,除進行傳統的賽馬比賽外,同時也舉辦文藝演出活動和物資交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