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雞橋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境內橋樑)

鎖定
金雞橋,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境內一座連接豐州鎮霞美鎮的橋樑,位於晉江上,是扼南安古郡南境,通郡治豐州的要衝。
早在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里人江謹常始造浮橋。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僧守靜倡改建為石墩木樑橋。歷代八毀七修,至清順治五年(1684年)被倭寇毀壞,南北往來只靠舟楫擺渡。1966年12月在舊橋址上建造金雞橋攔河大閘。1979年11月在閘墩上增建公路大橋。 [1] 
新金雞橋於1979年11月動工建設,1981年10月正式通車。
金雞橋東起霞美鎮金山村,西至豐州鎮旭山村;橋長328米,共31孔,橋面寬8米。 [2-3] 
金雞橋是豐州、浮橋、霞美三個鄉鎮街道的交通要道外,也是連接省道215線(原省道307線)、省道308線的通道之一,同時也是泉州市區通往安溪、永春、德化山區的重要通道。
自2014年4月14日起,舊金雞攔河閘閘室部分及閘門板等設備被逐步拆除,交通橋及橋面以下工程結構被保留。改造後的舊金雞橋仍是豐州到霞美的通道。 [4] 
中文名
金雞橋
外文名
Jinji Bridge
始建時間
1979年11月
投用時間
1981年10月
所屬地區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類    型
公路橋
長    度
328 m
寬    度
8 m
橋    址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豐州鎮九日山旁

金雞橋建設歷程

金雞橋現代的金雞橋閘

長期以來,晉南大片農田不得不依靠沙塘、盈塘、洑田塘等古老水利工程灌溉,而這些工程由於水源短缺、工程失修等原因,不能抗禦旱澇災害侵襲,農業經常因災失收欠收。
新中國成立後,各級黨委政府對興修水利十分重視。
1954年適逢秋旱,由副縣長劉基固任指揮的晉江縣水利建設指揮部組織晉江49個村、近萬名羣眾,自金雞橋下動工挖掘從南安金浦村到晉江青濛村11.5公里渠道,真正實現了“破金雞,灌晉南”,居民僑胞無不歡欣鼓舞。
1963年至1965年,旱災現象也頻頻發生,省委、地委決定在山美水庫尚未復建之前,先行動工興建金雞攔河閘工程。
1965年10月,金雞攔河閘(舊金雞攔河閘)在古金雞橋遺址上動工興建,到1967年8月基本完成。攔河閘總長327米,設水閘28孔,每孔淨寬10米。整個攔河閘主要採用花崗岩砌築,第一孔水閘下游建船閘一座,閘墩上游建人行橋一座。
1979年11月,南安縣政府在金雞攔河閘閘墩上增建公路大橋,至1981年10月金雞公路大橋正式通車。該橋長328米,共31孔,橋面寬8米。金雞橋(即舊金雞橋)從1981年沿用至今,它的下部結構為石台墩,上部為鋼筋混凝土空板梁。 [2] 
舊金雞攔河閘與金雞橋 舊金雞攔河閘與金雞橋
2004年,舊金雞攔河閘因為在防滲、消能和抗震等方面存在安全隱患而被鑑定為三類閘,同時舊金雞大橋被鑑定為三類橋,急需除險加固或重建。金雞閘重建建議亦被列為當年政協重要提案之首,市委決定重建金雞攔河閘。
位於下游的新金雞攔河閘與上游的金雞橋 位於下游的新金雞攔河閘與上游的金雞橋
2005年4月金雞攔河閘重建工程在金雞攔河閘下游500米的地方正式動工,2007年4月下閘蓄水,新閘總長744米,共有水閘15孔,旱橋27孔,正常蓄水位7.5米,興利庫容1260萬立方米,枯水期可增加供水量近1億立方米。舊金雞攔河閘的功能完全由新金雞攔河閘取代。 [5] 
2004年5月1日起,南安市對舊金雞大橋進行交通管制,限制機動車輛通行。
2011年1月30日,舊金雞大橋經過維修改造後,開放小型車輛通行,橋的兩頭設置有安全水泥島,防止大型車輛過往。
2014年4月14日起,舊金雞攔河閘閘室部分及閘門板等設備被逐步拆除,交通橋及橋面以下工程結構被保留。改造後的舊金雞大橋仍是豐州到霞美的通道。 [4] 
現如今,金雞橋和新金雞水閘已經分開,金雞橋在上游,新金雞攔河閘在下游。 [2] 

金雞橋橋樑設計

金雞橋長328米,共31孔(淨跨10米的28孔,8米的3孔),橋面寬8米,下部結構為石台墩,上部為鋼筋混凝土空板梁。 [2] 
九日山與舊金雞攔河閘及金雞橋 九日山與舊金雞攔河閘及金雞橋

金雞橋橋的傳説

豐州鎮九日山上有一塊巨石,如一支通天蠟燭,每天早晨有一隻金雞,總會從石中飛起,引頸長鳴。有一黃龍怪貪圖金雞,卻反而被金雞啄瞎一眼,於是在金溪下游興風作浪,殘害百姓。那年金溪水明亮透底,而下游卻被黃龍弄得渾濁不堪,於是下游便有了千百年來的名稱“黃龍江”,又名黃龍溪。金溪畔住着吳志一家,金雞常宿於吳志家,吳志有志鬥黃龍,卻苦無錢財築橋,金雞得知後,便吃下白米拉出白銀,吃下穀子拉出黃金,為建橋降龍備足了資金。爾後,金雞更是請來仙人與黃龍鬥法,最終仙人勝出。後人為紀念金雞的功績,便把金雞住過的山命名為金雞山,把剛建成的橋叫做金雞橋。古金雞橋原有十八個橋墩,俗稱“金雞十八足”。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