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雀根

鎖定
金雀根是指豆科植物錦雞兒的根或根皮。全年可採(四川多於夏末秋初挖取),挖得後,洗淨泥沙,除去鬚根及黑褐色栓皮,鮮用或曬乾用。或再剖去木心,將淨皮切段後曬乾。藥材:根呈圓柱形,未去栓皮時褐色,有縱皺紋,並有稀疏不規則的凸出橫紋。 已去栓皮者多為淡黃色,間有橫裂痕。 根皮為單卷的圓條或條塊,長12~20餘釐米,徑1~2.5釐米,厚3~7毫米,捲筒的一側有剖開的縱裂口,內表面淡棕色。 質堅韌,斷面白色,微黃,有肉質,並有多數纖維。 味苦。 根皮以內厚,色微黃、完整無破碎者為佳。 根產浙江、江蘇;根皮產四川。
中文學名
金雀根
別    稱
錦雞兒、金雀花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豆科
分佈區域
主要分佈在中國的華東、西南等地區。

金雀根植物形態

金雀花 金雀花
金雀亦名錦雞兒金雀花,豆科落葉灌木。灌木,高達2m。莖直立或多數叢生;小枝有稜,無毛。葉託2枚;狹錐形,成針刺狀,長可達8mm,雙數羽狀複葉;小葉4片,倒卵形或圓狀倒卵形,長1~3.5cm,闊0.5cm,先端圓或凹;有針尖;上部一對小葉常較下方一對為大,革質或硬紙質兩面具細脈;無毛;上面深綠色而有澤,下面較淡。花單生,長約3cm;花長約1cm,中部有關節;花萼鍾狀,1.2~1.4cm,基部偏斜;花冠黃色而紅,旗瓣狹長倒卵形,翼瓣先端圓,具長爪,龍骨瓣闊而鈍;雄蕊10枚,2體;雌蕊1枚,子房近於無柄,花柱直立,柱頭小,莢果長約3.5cm,兩側稍壓扁,無毛,內含種子數粒。花期3~5月,果熟期6月。 [1] 

金雀根生長環境

生境分佈分佈於浙江、江蘇、四川、河北等省。多盆栽。吊收加囗全年可採,洗淨泥沙,除去鬚根及黑褐色栓皮,鮮用或曬乾用。或再剖去木心,將淨皮切段後曬乾 [2]  。金雀大都生長在疏鬆土壤的山坡,地邊或石縫中。它喜光、耐旱、耐寒、也耐瘠薄,適應性較強,即使在乾燥、貧瘠之地,仍可茁壯生長。根肉質呈棕紅色、圓柱狀。莖成直立狀叢生。小枝有稜,先端尖刺狀小葉兩對,略呈六面形。葉表面暗綠色、厚革質有光澤。

金雀根盆栽景觀

春天盛開金黃蝶形小花,形如翩翩飛舞的金雀,故名"金雀花"。金雀花開時,滿樹金英,不啻黃蝶飛舞,微風吹拂,搖搖欲墜,嫵媚動人,適於盆栽,亦可入景。盆栽應選老態獨幹棵株,幹形嶙峋,皮現古鐵色,樹形十分優美;若修剪成型,枝葉倒掛下垂,作為盆景觀賞,別具一番風姿。金雀樹形小巧,莖直幹細。造型以根育幹為宜,這樣可使形好、幹美。它的根扭曲多變、形狀奇特,根皮的顏色也很美麗,以根育幹可蟠扎修整成斜幹。

金雀根化學成分

根含有低聚二苯乙烯類有白藜蘆醇( resveratrol)、 carasinolbkobophenolA、 miyabenol C、 pallidol和(+)-a-Ⅶ iniferin;黃酮類有芒柄花素( formononetin)、贗靛黃素( Pseudobaptigenin)、 flemichapparnin B、5-羥基-7,4’-二甲氧基異黃酮;三萜類有齊墩果酸(eleanore ae)、刺楸根皂苷F~F( kalopanaxsaponin)、竹節人蔘皂苷( chikusetsu saponin)、錦雞兒苷A(cara-noside a)、雪膽苷A( hensloside A)等;甾體及其苷有β-谷甾醇、膽甾醇、菜油甾醇、β-谷甾醇-3-β-0-葡萄糖苷等。花含有豐富營養成分,所含蛋白質是黃花菜的2.9倍;含有17種氨基酸。 [1] 
參考資料
  • 1.    河南羚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編著,大別山藥物志略,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07,第197頁
  • 2.    林餘霖主編,圖解本草綱目 第三卷,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5.03,第2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