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陵河

鎖定
金陵河,屬渭河北岸(左岸)較大的一級支流。發源於隴縣八渡鎮趙家山以南,於寶雞市陳倉區新街鄉榮花樹以北2公里處入境,由北向南流經新街、雙白楊、縣功、金河等鄉鎮,穿越寶雞市金台區,在渭濱區金陵橋下入渭河。金陵河河道幹流全長55公里,流域面積417平方公里,平均比降7.2%。
金陵河兩岸土地肥美,早在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據記載,金陵河沿岸有金大堡、北首嶺、高家坪、王家堰、仝家崖、蔣家廟、姚家寨、葛河村、洪水溝等多處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 [1] 
金陵河是供應寶雞市區內工業用水和農業灌溉的主要水利資源。河口建有寶雞峽引渭渠渡槽一座,下游兩岸,工廠及高層住宅、商業網點叢密;中游田園連片,土肥水美。河牀砂石藴藏豐富。 [2] 
中文名
金陵河
所屬水系
黃河支流渭河北岸(左岸)支流
地理位置
陝西省寶雞市
流經地區
寶雞市陳倉、金台、渭濱區
發源地
隴縣八渡鎮趙家山以南
主要支流
司川河
河    長
55 km
流域面積
427.1 km²
河    口
渭濱區金陵橋下

金陵河名稱由來

據民間傳説,宋兵與金兵在和尚原大戰,陣亡的金兵被運往渭河北岸的塬上埋葬,埋葬金兵的地方被稱為金陵塬。塬下的川道被稱為金陵川,那條流經金陵川的河流被稱為金陵河,金陵河由金陵川得名。 [1] 

金陵河幹流概況

金陵河位置及幹流走向 金陵河位置及幹流走向
金陵河,清乾隆五十年(1785)《寶雞縣誌》載:“源出吳山,至隴州縣頭鎮與柴川水合南流至分界溝入縣境,又南三十五里至金陵店西折入渭。”民國十一年(1922)《寶雞縣誌》載:“源出吳山左腋,至隴縣之縣功鎮與司川水合南流至分界溝入縣境,又南入渭。” [3] 
現代水利學考證,金陵河屬渭河北岸(左岸)又一較大的一級支流。發源陝西省隴縣八渡鎮趙家山以南(《金台區志》記為陳倉區(原寶雞縣)吳山任花樹附近 [2]  ),南流,經寶雞陳倉區(原寶雞縣)新街鎮榮花樹,流經新街、雙白楊、縣功、金河等鄉鎮,下游是渭濱、金台兩區的一條界河,穿越寶雞市金台區(流長8.2公里)、渭濱區(河段2公里),在金台區楊家莊南金陵橋下注入渭河。 [3-4] 
金台區志、渭濱區志載金陵河干流全長55公里,但寶雞縣誌稱陳倉區境內河段長55公里。流域面積427.1平方公里,河牀平均比降7.4‰。多年平均徑流量6620立方米。 [2-4] 
金陵河源頭隴縣趙家山 金陵河源頭隴縣趙家山
金陵河上游陳倉區一段 金陵河上游陳倉區一段
金陵河引渭渡槽下一段 金陵河引渭渡槽下一段
金陵河入渭口 金陵河入渭口

金陵河水文特徵

金陵河河牀平均比降為7.4‰。河牀枯水期寬6米,平常寬8米,洪水期為150米;平均流量枯水期為1.3立方米/秒,平常為2立方米/秒,洪水期為3.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000立方米/秒,最小為0.5立方米/秒,年平均為8.5立方米/秒。
金陵河屬於千隴黃土低山丘陵地帶,流域內溝壑縱橫,山脈迂迴,變化較大,流域上游荒山較多,植被及差,中部及下游為農耕之地,水土流失較為嚴重。多年平均沙模數為2000~5000噸/平方公里。
金陵河流域災害較為嚴重,由於河牀較徒,流域暴雨洪水徒長徒落。 [2] 

金陵河主要支流

司川河,是金陵河右岸一級支流。河流發源於陳倉區縣功鎮楊家川牛頭山南。幹流長29.3公里,流域面積125.3平方公里(一説流域面積124.4 平方公里,主河道長29.46公里,河道平均比降22.7‰。 [12]  ),河道平均比降21.8‰。司川河自西北流向東南,沿途納入瓦場溝、趙家河等支流,於縣功鎮上河村附近與北川河匯合,其下稱為金陵河。流經縣功鎮謝家崖、吳家莊、強家莊等村,於上河西村匯入金陵河。司川河流域內溝壑縱橫,支離破碎,多呈梁峁狀,起伏不平,水土流失較為嚴重。 [5] 
瓦場溝,屬司川河左岸一級支流,發源於新街鎮邱家莊,於范家河水庫下游匯入司川河。流域面積18.5 平方公里,主河道長8.9公里,河道平均比降70.9‰。 [12] 
窯溝,屬金陵河右岸一級支流,發源於新街鎮萬佛東溝,流經姚兒溝、郝家莊等村,於新街鎮政府東匯入金陵河。流域面積22.9 平方公里,主河道長10.91公里,河道平均比降43.0‰。 [12] 
龍渠溝,屬金陵河右岸一級支流,發源於新街鎮野牛寺,流經邱家山、龍渠等地,於李家崖村匯入金陵河。流域面積22.7 平方公里,主河道長11.55公里,河道平均比降26.2‰。 [12] 
趙家河,屬司川河右岸一級支流,發源於縣功鎮齊家溝,於南關村匯入司川河。流域面積28.4 平方公里,主河道長11.8公里,河道平均比降49.0‰。 [12] 
娑羅泉(龍泉),源出金台觀下,流入金陵河,水味甘美,供數十家使用。設自來水管道供瓦廠街市民生活用水。 [6] 
涼水泉,位於金陵河東蟠龍山麓。水温15.5C,流量25.5立方米/時。泉下有一蓄水池塘,可供灌溉及羣眾飲用。相傳明代道仙張三丰顯靈,送黨崇雅一寶貝,叮嚀路途不可開看。黨行至蟠龍山麓,精疲力盡。打開一看,一蛇跑進山石縫中,立刻泉水流出,其水儲放八年而不腐。實則因泉水清冽而得名。 [7] 

金陵河水利工程

金陵河蓄水工程

范家河水庫,位於上王鄉境內司川河支流范家河(渭河三級支流,金陵河二級支流)。控制流域面積18.80平方公里,年來水量346萬立方米。1980年實測總庫容111.5萬立方米,有效庫容87.5萬立方米。1969年10月動工,1974年10月竣工。投勞73萬工日,投資101.39萬元,其中國家補助25.90萬元。壩址設於范家河出口處,壩型為粘土斜牆堆石壩,高34米,頂寬5米,頂長106米,底寬101.70米,粘土斜牆底寬41.5米。溢洪道位於右岸基岩上。為開敞式正堰,進口寬23米。後接平流段與陡坡,末端為挑流鼻坎。總長151.25米。放水設施為卧管涵洞,位於左岸,涵洞長186米,坡降1/300。 [8] 

金陵河灌溉工程

金豐渠, 水源來自金陵河,於縣功鎮的先鋒村(林家河灣)處開口引水。1954年3月動工興建,當年受益。至1958年,修建乾渠長8公里,灌溉翟家坡、葫蘆溝、玉池、洪水溝、周家莊、牛寺廟等6個村2000餘畝農田。灌溉季節常因水源不足,實灌僅1000餘畝。1965年,因管理鬆弛,渠道失修,遂廢。
金河渠,水源來自金陵河,於縣功鎮的陳家嘴村引水,乾渠長6.5公里。1956年動工興建,1958年2月竣工。灌溉陳家嘴、安台、上河西、下河西、焦峪溝、桃園、什字、先鋒、翟家坡等九個村的農田和一處園林站果園共計2170畝。因渠道管理不善,水源不足,下游長期未能受益,實灌面積不到1100畝。 [9] 

金陵河河道治理

金陵河干流流經新街、雙白楊、縣功、金河等4個鄉鎮,於寶雞市區入渭。最大支流司川河流經上王鄉境。
1970年3月~1976年12月,上王鄉動員羣眾對司川河進行治理。投勞48萬工日,挖填土石方9.6萬立方米,砌石1萬餘立方米,投資4.2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2萬元。建成堤防工程17公里,增加農田1100畝,保護農田7800畝,保護人口1.1萬人。
1976年11月,金河鄉對金陵河進行治理。投資14萬元,其中國家補助8萬元,投勞31.2萬工日,挖填土石方60萬餘立方米,漿砌石0.40萬立方米,混凝土0.8萬立方米。於1977年5月建河堤4公里,增加農田280畝,保護550畝。1980年,洪水沖毀河堤3.5公里,餘存。 [10] 

金陵河流域治理

龍曲溝小流域治理:龍曲溝是縣功丘陵溝壑區的一條小河流,長11.2公里。位於金陵河上游北川河右岸,屬渭河二級支流。流域面積22.7平方公里。涉及新街、雙白楊兩鄉的邱家山、龍曲庵、李家崖3個村、316户、1694口人。總耕地10909畝,人均耕地6.44畝。70%是坡地,坡度在25°以上的佔20%。溝壑密度每平方公里4.05公里。水土流失面積達19.77平方公里,佔總流域面積的87.1%,年平均流失表土約5萬噸。1981年,龍曲溝被列為省、市重點小流域,國家投資15.8萬元。經過5年治理,到1985年,修“四田”2057畝,造林8656畝,種草1442畝,封山育林550畝,修谷坊和淤地壩3座,治理面積9.24平方公里,連前累計達11.04平方公里,佔總流失面積的55.8%。人均基本農田由1980年前的1.;3畝增加到1985年的2.77畝。1986年經省、市驗收合格。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