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門戰役

鎖定
金門戰役,是解放戰爭末期發生於福建省金門的一場戰役。人民解放軍方面稱金門戰鬥、金門登陸戰;中國台灣方面稱古寧頭戰役、古寧頭大捷或金門保衞戰。
1949年10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0兵團一部奉命發起金門戰役,3個多團的兵力乘木帆船向金門發起進攻,併成功搶灘登島。但渡船隨即全部被國民黨軍陸海空立體火力摧毀,致使後續4個團的登島部隊無船登島,先期登島部隊在與數倍於己的敵軍浴血奮戰二晝夜後失利。 [1] 
名    稱
金門戰役(古寧頭戰役)
發生時間
1949年10月24日 至 10月27日
地    點
福建金門
參戰方
解放軍:三野第十兵團;國民黨軍:李良榮、胡璉兵團
結    果
國民黨軍獲勝
參戰方兵力
解放軍:9086人(解放軍)
國民黨軍:4萬餘人(國民黨軍)
傷亡情況
斃傷國民黨9000人
主要指揮官
葉飛 [2] 
蕭鋒 [4] 
李良榮 [3] 
胡璉 [1] 

金門戰役地理環境

金門位於廈門以東,距大陸最近處約5.5海里。大金門島面積為124平方公里,金門縣城位於該島西部。小金門島面積為15平方公里。此外,尚有大擔、二擔等幾個小島。大金門島東部山高岸陡,不易攀登;西半部地勢較平坦,其北岸為泥沙灘,利於登陸,是國民黨軍的防守重點。島上除少數要塞工事外,在登陸地段還加修了野戰工事,敷設了障礙物。 [5] 

金門戰役戰前部署

金門戰役國民黨軍

大小金門原有國民黨軍第22兵團全部、青年軍第201師及第12兵團第11師防守,共約兩萬餘人。廈門島的解放,使金門守敵受到很大威脅。國民黨軍為固守金門,於10月10日後,又陸續將潮汕地區之第12兵團所率第18、第19軍撤至金門,至24日,金門國民黨軍的總兵力已增至4萬餘人。 [5] 

金門戰役解放軍

廈門解放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0兵團決定以第28、第29軍各一部共7個團的兵力,在第28軍首長指揮下,擔任攻取大金門的任務,以第31軍一部攻取小金門。稍後,又解除了第31軍的任務,決定攻取大小金門統由第28軍擔負。
第28軍受領進攻金門島的任務後,進行了渡海作戰的準備,但沿海船隻大部被國民黨軍破壞,徵集到的船隻僅能裝載1個營。在第10兵團的多次督促下,第28軍於10月18日下達了攻擊大金門島的部署命令:以第82師全部並指揮第84師第251團、第29軍第85師第253團、第87師第259團共6個團的兵力,分兩個梯隊進攻大金門島;得手後,以第85師兩個團攻擊小金門島。定於10月20日發起戰鬥。
由於船隻嚴重不足,第28軍不得不將進攻金門的時間推遲到23日。此時,第10兵團一面催促第28軍加緊準備,一面要求集中各軍所有船隻以保障第28軍攻金作戰。21日,第10兵團發現國民黨軍第12兵團部抵達金門灣,其部隊由潮州汕頭開始船運。23日,又偵悉該敵第118師已抵達大金門,後續部隊正在海運途中。但第10兵團對該敵是撤回台灣還是增援金門判斷不定,因而未採取應變措施。這時,第28軍已集中可裝載3個團兵力的船隻。第10兵團首長認為,必須乘敵增援部隊未到達金門之時,抓住戰機,發起登陸,攻取金門。第一梯隊航渡3個團,返航後,第二梯隊至少還可航渡2個團,一夜能運過5個團的兵力,敵我力量對比可達1:1,足可鞏固陣地,解決殘敵。因此,決心於24日夜發起戰鬥。
攻擊的具體部署是:以第28軍第82師第244團、第84師第251團、第29軍第85師第253團共3個團為第1梯隊,由第82師統一指揮,分別自蓮河、大嶝島、沃頭東北港灣起渡,在大金門島北部湖尾鄉至古寧頭段登陸突破,首先攻殲該島西半部之敵;而後會同後續梯隊攻殲東半部之敵。預定3天解決戰鬥。 [6] 

金門戰役戰役經過

10月24日20時,第28軍指揮第一梯隊3個團按預定計劃分別從蓮河、大嶝島、後村等地起航。當時天空一片漆黑,海面颳起三四級東北風,潮水徐徐上漲。由於徵集的水手都來自福州泉州等地,不熟悉航道,事先又未經過訓練,協同不力,調度不靈。加上第82師指揮所未隨船跟進,通信聯絡不暢,各團即自行航行。接近島岸時,適逢落潮,又遭國民黨軍炮火攔阻,造成部分傷亡。
10月25日2時許,各團約在10公里的正面上,開始登陸突破。第244團在蘭厝至龍口段登陸。第251團先頭營於湖尾鄉地區順利登陸,但後續營遭敵炮火襲擊,傷亡近三分之一。第253團在古寧頭及其以東地區登陸。登岸後,各部建制混亂,不僅3個團沒有統一指揮,各團也未能及時恢復建制,營以上指揮員掌握的部隊最多不超過一個連。登島部隊在失去統一指揮,又未鞏固灘頭陣地的情況下,按照既定的作戰方向,在“有幾個人打幾個人的仗,不等待,不猶豫,向裏猛插”的戰術思想支配下,向敵縱深穿插。至拂曉前,進至西山、觀音亭山、湖尾、湖南高地、安岐、埔頭一帶。
10月25日4時30分,國民黨軍剛抵金門的第18軍第118師(欠1個團)及島上原有的守軍兩個團,在坦克、炮兵配合下,分三路向登島部隊實施反擊。8時起,又出動空軍、海軍轟炸登島部隊陣地及未及返航的船隻。戰鬥十分激烈。第244團團長邢永生身負重傷,仍率領戰士頑強抗擊。至12時,彈藥耗盡,該團人員大部犧牲。第251團團長劉天祥率主力激戰15時,傷亡近千人,餘衝出重圍,至古寧頭與第253團會合。第251團另一部苦戰9個小時,打垮國民黨軍7次衝擊後,僅存的兩個班,突圍至古寧頭,也與第253團會合。堅守古寧頭的第253團和兄弟部隊餘部,擊退國民黨軍多次反撲,給敵以重大殺傷。
第1梯隊使用的船隻,因無人隨船指揮返航,登陸後又逢落潮而擱淺,遭國民黨空海軍轟炸掃射,全部損失,致使第2梯隊無船航渡增援。第10兵團下令緊急動員船隻。25日,只收集到裝載4個連兵力的船隻。遂決定由第246團團長孫雲秀率第246、第259團各兩個連前往增援。由於風浪太大,一部被風吹散,實際登島只有10個排。苦戰終夜,與堅守古寧頭的部隊會合。 [8] 
10月26日拂曉,國民黨軍在坦克、火炮和飛機的配合下,向堅守古寧頭的登島部隊猛烈反擊。激戰至22時,登陸部隊利用夜暗向北突圍至海邊,未尋到船隻,遂向東南山區轉移。10月27日下午,在雙乳山附近,被國民黨軍發現包圍。血戰至28日下午,彈盡糧絕,第246團團長孫雲秀負傷後自盡,其餘被俘。 [7] 

金門戰役戰役結果

進攻金門島的戰鬥,共斃傷國民黨軍9000餘人,但登島部隊共3個多團9086人(內有船工、民夫等350人)大部壯烈犧牲,一部被俘。 [7] 

金門戰役戰役評價

這是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的一次重大損失。進攻金門島戰鬥雖然失利,但登陸作戰的指戰員們頑強拼搏,英勇獻身的戰鬥精神是永不磨滅的。 [7] 

金門戰役戰後總結

胡璉 胡璉
金門戰鬥後,第10兵團專門召開會議進行戰役檢討。這次戰鬥失利的主要教訓是:在勝利的形勢下,高級指揮員輕敵麻痹,盲目樂觀,戰鬥任務尚未全部完成,就過早地轉移了工作重心,忙於城市接管,把攻打金門的指揮責任交給了第28軍;對渡海登陸作戰的特點和困難認識不足,船隻準備不充分;敵情掌握不準確,對國民黨軍第12兵團(胡璉兵團)兩個軍增援金門,敵我力量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未及時察覺,只強調抓住戰機,仍按原計劃發起戰鬥;戰鬥組織指揮不嚴密,不同建制的三個團沒有統一指揮,倉促發起戰鬥,這就難以避免造成嚴重的損失。 [1]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