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錢遊戲

(2024年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金錢遊戲》是2024年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金錢遊戲
作    者
[美] 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譯    者
陳麗霞 / 劉寅龍
出版時間
2024年6月
出版社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頁    數
320 頁
ISBN
9787523605301
原作品
The Money Game
定    價
89.80 元
裝    幀
精裝

金錢遊戲內容簡介

本書揭示了沒有哪一種方法能在市場永久有效,書中充滿深刻的見解和高超的智慧,已經超越了時空的束縛,歷久彌新。
1967年,本書首版上市,至今仍風靡全球,本書的股市理論和思路歷經時間考驗,書中描述的金融現象仍舊在不斷重演,對中國投資者有極好的借鑑意義
諾貝爾首位經濟學獎獲得者盛讚本書是一部現代經典,書中關於市場參與者的刻畫鮮活生動,對上市公司的財報也做了精彩解讀,撕下機構投資者的神秘面紗
對不同的投資門派深刻分析:技術分析派與隨機漫步派的對比;成長股策略存在的不足之處;算力提升,量化崛起的苗頭和趨勢

金錢遊戲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部分 關於你:身份、焦慮和金錢
第 1 章 投資是場遊戲,為什麼你仍舊趨之若鶩?
亞當·史密斯筆名的來龍去脈
現代經濟學家眼中的股市怪象
既然參與了遊戲,目標就是賺錢
第 2 章 市場難以捉摸,卻如此讓人着魔
富達基金最優秀經理的獨特市場觀
股票組合居然映射出選股者的個性
精神病醫生也承受不住股價的大起大落
第 3 章 心理測試能否看出你的投資天賦?
投資圈智商130 才配做“墨跡測驗”?
第 4 章 市場真的是一個羣體嗎?
“烏合之眾”裏羣體最顯著的3 個要素
羣體極度感情化,易對某隻股票表現狂熱
第 5 章 金錢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貨幣沒有實用價值,而人也是非理性的
第 6 章 買入某隻股票需要理由嗎?
“我只是喜歡這隻股票,所以就買了”
“我沒時間,大多數情況由銀行替我操作”
“如果我發生了不測,不管你們怎麼樣,都不要賣掉IBM 股票”
“我想在股市賺錢,為我丈夫買生日禮物”
“我很孤獨,買賣股票,才和朋友們有話題”
“經紀人總是鼓動我買進錯誤股票或不該賣出時賣出”
第 7 章 探尋股市參與者的身份認同
以貪婪和恐懼為本質的羣體構成了市場
賬户上的數字能衡量個人成功嗎?
從富翁到破產,大起大落仍再次殺回市場
第 8 章 從市場賺大錢的都是什麼人?
英特爾公司創始人的夢幻發家史
公司上市融資比投資來錢快得多
第 9 章 糾正投資過程中的侷限和偏見
沒有哪種投資方法適用所有市場
收益持續增長的企業必有與眾不同處
“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靜心看管”
用老費雪“閒話”法尋找成長股
第二部分 關於它:信息、技術和系統
第10 章 市場走勢圖能否預測未來?
圖解圖表分析法的演變歷史
圖表分析法的優點和不足
第11 章 股價在時間軸上隨機漫步
隨機模型的實證研究
跑贏大盤的隨機論者其實寥寥無幾
技術分析師也憑直覺買賣股票?
計算機統計程序的兩面性
第12 章 計算機選股可以戰勝人腦嗎?
計算機的核心優勢:處理海量數據
血肉之軀對抗沒有情感的計算機程序
第13 章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值得信賴嗎?
有的公司連年披露利潤,但陷入破產境地?
很多上市公司只是按華爾街的喜好來包裝
承諾不操縱“業績”,卻對財務報表做“一定的調整”
第14 章 為什麼輸家大部分都是小投資者?
股市老手對股市上的小羔羊虎視眈眈
賺錢時沒趕上,虧錢時卻趕上了
第三部分 關於他們:機構投資者的角色
第15 章 業績:優秀基金經理的成功指標
美國大蕭條後逐漸形成的新投資局面
美國第一個真正的“業績”型明星基金經理
職業投資者不是天生的,是磨鍊出來的
第16 章 為什麼華爾街操盤手選擇同一家餐館?
餐館老闆熱情好客的真實意圖
打探市場信息,蒐集投資思路
第17 章 什麼樣的基金經理才靠譜?
因誤判行情,持有2 500 萬美元現金
股市暴跌,機智職業投資人的應對之道
聘請年輕人打理投資組合
第18 章 如何提升對時機的感知能力?
大作手獲得內幕消息,妄想6 個月賺10 倍
謠言四起,市場劇烈震盪
第四部分 關於危機:國際金融機構的作用
第19 章 國際金融危機會再次爆發嗎?
國際投機商拋售英鎊而大賺一筆
美元大量流出破壞了美國本土貿易平衡
“金手指工程”能否解決黃金危機?
第20 章 貨幣貶值造成的影響
長期通貨膨脹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政策
白銀價格上漲導致人們搶兑
我們都不再信任市場,大災難就會降臨
第五部分 關於願景:你真的想成為有錢人?
第21 章 回到起點,你該不該加入這場遊戲?
敢於按實際價值評價金錢動機

金錢遊戲作者簡介

亞當·史密斯
(Adam Smith)
◎全球極負盛名的投資教育家和實踐者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系顧問委員會委員
◎《紐約時報》編輯委員會委員
起初,史密斯只是在華爾街擁有一羣狂熱的追隨者,20世紀60 年代的華爾街精英都與其有一定交集;後來,他關於金融市場的觀點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舉世聞名。
史密斯錄製的電視系列節目《亞當·史密斯的金錢世界》不僅開創了行業先河,艾美獎拿到手軟,甚至還把節目現場搬到奧馬哈,成為巴菲特的電視節目處女秀。
史密斯曾經就讀於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還擔任過數家基金公司、一家航空公司和一家國際連鎖酒店的董事,同時也是《機構投資者》和《紐約雜誌》的創辦人之一。
2014 年他與世長辭,享年84 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