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資戰役

鎖定
金資戰役是中國工農紅軍在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的一次戰役,是一次典型的運動戰。此次作戰的總指揮是朱德。金資戰役是第四次反圍剿作戰的序幕,消滅大量敵人,但是自身損耗同樣嚴重。達成戰術目的,但是未能完全達成反圍剿的戰略目的。
名    稱
金資戰役
發生時間
1932年11月16日~1933年1月9日
地    點
江西省金溪、資溪縣地區
參戰方
中國工農紅軍
結    果
消滅大量敵人,但是自身損耗同樣嚴重
主要指揮官
朱德
主題關鍵詞
運動戰、進攻戰役
1932年11月中旬,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奉中共臨時中央指示,在總司令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率領下,分由江西省黎川、邵武、光澤地區出發北進。17日,擊潰國民黨軍第5師1個團,佔領資溪。19日,攻佔金溪縣城。國民黨軍速以第24、第27師分由南城、滸灣合擊金溪。21日,紅3軍團及紅3軍向進至南城東北之禮西趙(渭水橋)地區之第24師發起攻擊,殲其1個團。此時,國民黨軍各路援兵將至,紅軍兵力分散,不宜續戰,遂回師黎川。此後,國民黨軍增調3個師至撫河流域,連同原駐該地區的部隊共9個師,欲尋紅軍決戰。12月5日,國民黨軍重佔金溪,並轉為防守。為求殲閩北之國民黨軍,紅一方面軍主力於14日進抵邵武城郊,因守軍憑堅固守,遂於18日撤圍返回黎川。1933年1月初,紅一方面軍乘國民黨軍調整部署之機,再度北進。4~5日,紅3軍團、紅22軍在紅1、紅5軍團配合下,於金溪縣城以南之黃獅渡(今黃獅)殲第5師第13旅大部,紅31師再佔金溪。國民黨軍速調3個師經金溪縣城以西之滸灣分向金溪、黃獅渡進攻,企圖在駐南城的第24師策應下,圍殲紅軍主力。紅一方面軍即分為左翼隊和右翼隊,迎擊由滸灣南進和東進之國民黨軍。8日,右翼隊在金溪以西楓山埠地區擊潰向金溪運動的第27、第90師。左翼隊將南進之第14師阻於黃獅渡以西的彭家渡、徐元一線地區,後在右翼隊一部配合下,將其擊潰。戰鬥中,紅5軍團副總指揮趙博生犧牲。金資戰役,歷時近兩個月,紅軍共殲國民黨軍1個旅又1個團,俘4000餘人,擊潰6個多師,繳獲槍4000餘支(挺)。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