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角灣

鎖定
金角灣,(土耳其語:Haliç或Altın Boynuz;希臘語:Χρυσόν Κέρας – Chrysón Kéras,音譯“哈利奇灣”),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從馬爾馬拉海伸入歐洲大陸,長約7公里。
它曾是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港口的主要部分。現港口設施主要部分擴展至博斯普魯斯海峽沿岸。這個角形的海灣將伊斯坦布爾的歐洲部分又一分為二。金角灣在古代就是個重要的商業據點。金角灣及其兩岸,則是伊斯坦布爾著名的觀光景點。 [1] 
中文名
金角灣
外文名
Haliç
所屬地區
土耳其
地理位置
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
方    言
土耳其語
土耳其語
Haliç或Altın Boynuz
希臘語
Chrysón Kéras

金角灣歷史背景

金角灣 金角灣
做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優良天然港口之一,曾經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和海洋運輸活動集中於此。1453年,奧斯曼帝國以30萬大軍圍困君士坦丁堡卻久攻不下。其重要原因在於金角灣內設有拜占庭的海軍基地,拜占庭人在今天加拉達(或譯嘎啦它)大橋的位置拉起了一條堅固的鐵鏈,封鎖了進入金角灣的唯一通道。雖然奧斯曼軍隊完成了從陸路以及南面的馬爾馬拉海和東面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對君士坦丁堡的三面包圍,卻始終無法完成四面包圍的效果。奧斯曼人問計於拜占庭的盟友熱那亞商人。當時這些商人正在金角灣北面的加拉達地區參與協防。奧斯曼人向他們行賄,並且應允城下之日熱那亞人的商貿待遇從優。熱那亞人背棄了拜占庭,卻並不允許奧斯曼人公然從自己陣地的前面通過,而只能從陣地後面繞過。奧斯曼海軍遂大量徵集木板,塗以潤滑的牛羊脂油,鋪設為長達1.5公里的滑道,在夜色的掩護下,硬是將70艘戰艦從博斯普魯斯海峽拖上西岸,從陸地上沿滑道推進,翻越山丘,繞過海灣裏的鐵鏈下至金角灣水域,突然兵臨城下。隨後水陸並進,終於破城。

金角灣現代構造

金角灣 金角灣
如今在落日餘輝中染成一片金黃的海岸上,美麗的公園和濱海步道井然羅布。在金角灣附近的芬內爾(Fener)和巴拉特(Balat)周圍,有很多拜占庭時代和奧斯曼時代的木造房子、教會猶太教堂等等。
金角灣上橫架着三座大橋,從入海口上行分別是加拉達大橋、阿塔圖爾克大橋和老加拉達大橋。大橋之間近海岸處,公園、綠地和濱海步道井然羅列。遙望海灣入海處,隱隱可見託普卡普老皇宮的身影。身後馬路的對面就是古城名勝之一的新清真寺(耶尼清真寺),雖説是“新”清真寺,卻也是建設於1567-1663年。在附近的芬內爾(Fener)和巴拉特(Balat),分散着很多拜占庭和奧斯曼時代的木屋,以及東正教會和猶太教堂。海灣對面,遠遠就能看到高聳的加拉達古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