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蠅

鎖定
金蠅,原發生於東南亞、現分佈於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印度、越南、老撾、柬埔寨、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地及我國的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台灣等省區,幼蟲食性很雜、其寄主有250餘種,被害果實未熟先黃,造成落果、爛果、對產量影響極大,幾乎所有的瓜果都能危害。
中文學名
金蠅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有顎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雙翅目

金蠅形態特徵

雄蟲:體長10毫米左右。複眼鮮紅,兩眼前緣合生,額狹似線,複眼上部2/3的小眼面很大,
金蠅 金蠅
下部1/3的小眼面很小,二者界限顯明,在整個長度內約有小眼面25排。觸角桔黃,第三節長超過第二節長的3倍以上,芒毛黑,長羽狀毛達於末端;胸部呈金屬綠色有銅色反光及藍色光澤,前盾片覆有薄而明顯的灰白色粉被;各側片毛絕大多數呈黑色,腹側片呈暗棕色。翅透明,翅脈棕色,翅肩鱗及前緣基鱗黑,腋瓣帶棕色,具暗棕以至棕黑色緣。緣纓除上、下腋瓣交接處呈白色外,大部呈灰色至黑色,平衡棒暗棕或棕色。足棕或棕黑色。腹部綠藍色,銅色光澤明顯。肛尾葉及側尾葉均寬短,陽體細長,下陽體呈半球形。
雌蟲:體長9~10毫米左右。在額部的眼前緣稍微向內凹入,在額中段的間額寬常為一側額的2倍或超過2倍;腹側片及第二腹板上以淡色毛佔多數;受精囊略呈球形,尖端有一小乳頭狀突起,其餘特徵可參見雄性。 [1] 

金蠅生活環境

幼蟲主要滋生於廁所、糞池等稀的人糞中,但很陳的糞中未發現,地表人糞塊中也未找到過;此外也分佈在腐敗動物物質中及垃圾類中;滋生在腐敗植物質中是極個別的。雌蠅產卵在新鮮人糞上或糞缸內壁,每次產卵常逾200個,在稀糞水中未見其卵塊。幼齡幼蟲對乾燥抵抗力弱。用魚肉飼育,在平均室温22℃左右自卵發育到成蟲歷時20天,25℃時約13天,32‘C時為11天(上海市衞生防疫站,1955)。成蠅糞食,常飽食糞便後息在附近植物上;同時亦極嗜甜性物質;可用腐敗動物質大量誘致。是腸道傳染病的媒介者,偶爾也寄生於人畜傷口 。 [1] 

金蠅危害方面

金蠅 金蠅
對該蟲還沒有有效的化學農藥可以控制,生產中只能用套袋法把果實套在塑料袋內才免受其中害,但此法成本高,勞力大,每畝每年的費用要500至1500元,而且大部分瓜果套袋後品質變差、變壞、對不適應套袋的瓜果危害更大。誘致腸道傳染病的,偶爾也寄生於人畜傷口,誘發皮膚病。 [2] 

金蠅地理分佈

金蠅國內分佈

金蠅 金蠅
黑龍江(肇東、雙城、泰來、哈爾濱),吉林(長春、遼源、通化、海龍),遼寧(瀋陽、遼陽、得利寺),內蒙古(赤峯、寧城、察哈爾右翼後旗、集寧、察哈爾右翼前旗、豐鎮、涼城、武川、包頭),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東,河南,陝西(榆林),寧夏(中衞、中寧、永寧、銀川),甘肅(隴西、天水、武都、蘭州),青海(西寧),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廣元、綿陽、綿竹、灌縣都江堰、邛崍、寶興、瀘定、康定、峨眉山、石棉、汶川映秀900米、鹽源金河1200米),貴州,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瀘水、六庫),西藏。

金蠅國外分佈

朝鮮半島(南部),日本(本州、四國、九州、奄美及琉球羣島、小笠原羣島、屋久島、奄美大島、沖繩、宮古島);越南(和平),泰國,馬來西亞(馬來亞),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模式產地),菲律賓,東洋區及毛里求斯,巴布亞新幾內亞及新不列顛,新赫布里底羣島(瓦努阿圖),澳大利亞及大洋洲,以下兩地為從外部移人:南非(加納及塞內加爾),南美(巴西南部)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主編 範滋德等編著..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六卷 雙翅目 麗蠅科:科學出版社,1997
  • 2.    楊玉璞,任嘉誠,劉力,李彥文,閻榮,汪興鑑,張學忠..北京地區屍生性蠅類研究及其在法醫鑑定中的應用[J]:中國法醫學雜誌,,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