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華市越劇團

鎖定
金華市越劇團,成立於1949年,位於金華市,導演是厲斌。
中文名
金華市越劇團
成立時間
1949年
導    演
厲斌
地    區
金華市

金華市越劇團劇團的成立

周恩來在北京接見金華越劇團演員 周恩來在北京接見金華越劇團演員
1949年,花旦筱小丹桂、老生趙雲芳等18人自願組成姐妹班,由導演厲斌負責。1950年與如意舞台合併,邀請邢竹琴、屠秋舫、黃笑笑來團演出,決心自力更生辦團,推舉邢竹琴為團長。1953年,又吸收小生胡桂珍,花旦白牡丹、筱湘芝,小丑張巧雅,老生丁國琴入團。經整頓,推舉楊琴芳、高杏珍、胡桂珍分任正、副團長。1955年民間職業劇團登記時,改名為金華市越劇團。主要藝術骨幹還有:編劇唐遠凡,導演塗德、山佳,作曲陸文龍、邵巖聲,司鼓邢誦韓 [2]  ,舞美張基憲等。

金華市越劇團劇團的輝煌

1957年2月,排演唐遠凡整理的《孟麗君》參加金華專區首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劇本一等獎和演出、音樂伴奏、舞美諸獎,胡桂珍、筱湘卿獲演員一、二等獎,邢誦韓獲司鼓獎。1957年4月26日,周恩來總理在杭州新中國戲院觀看了《孟麗君》,演出結束後上台和演員合影留念,並和演員進行親切談話,鼓勵大家自力更生、勤儉辦團,自建宿舍和團部。為實現周總理期望,劇團發奮圖強、厲行節約,終於在1958年建起二層樓的團部和宿舍。年底,團長楊琴芳參加浙江省現代戲赴京彙報演出,周總理接見時高度讚揚了他們自力更生、勤儉辦團的精神,並號召首都劇團都要向他們學習。1959年11月,該團與金華專區越劇團合併,轉為地方國營的金華專區越劇團。後金華地區改市,仍名金華市越劇團。不久又分為一、二團。

金華市越劇團劇團的凋落

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至1969年,金華專區越劇一、二團全部消亡,大部分演職員被趕出文藝隊伍,留下少數人與杭州下放武義縣勞動的一個學生紅衞兵宣傳隊組成金華地區文工團,1972年撤銷。

金華市越劇團重組

1980年金華地區羣藝館招收學員舉辦越劇訓練班,約30餘人。1982年與金華市京劇團合併,再建為金華市越劇團,共有演職員40餘人,主要演員有梁樂音等,導演葉茗。演出劇目有《聶小倩》、《翠笛傳奇》、《雷鋒呀雷鋒》等。1992年演出《一鳥九命》,在浙江省第五屆戲劇節中獲多項獎。

金華市越劇團撤消

1994年劇團撤銷。 [1]  ??
參考資料
  • 1.    參見 
  • 2.    盧芹娟,黃士波編著. 嵊州吹打[M]. 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 200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