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腺莢蒾(原變種)

鎖定
金腺莢蒾(原變種),安徽南部、浙江東部至南部、江西南部和西部有分佈,常綠灌木,高1~2米;當年小枝四角狀,無毛,二年生小枝灰褐色。
中文學名
金腺莢蒾(原變種)
拉丁學名
Viburnum chunii Hsu var. chunii
植物界
忍冬科
莢蒾屬
分佈區域
安徽南部、浙江東部至南部、江西南部和西部

金腺莢蒾(原變種)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1~2米;當年小枝四角狀,無毛,二年生小枝灰褐色。葉厚紙質至薄革質,卵狀菱形至菱形或橢圓狀矩圓形,長5~7 (~11) 釐米,頂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邊緣通常中部以上有3~5對疏鋸齒,上面常散生金黃色及暗色腺點,無毛或至多僅中脈疏被短糙毛,下面無毛或脈腋有時集聚簇狀毛,腺點較密,側脈3~5對,下面略凸起,近緣前內彎而互相網結,最下一對有時伸長至葉中部以上而作離基3出脈狀;葉柄長4~8毫米,初時疏被黃褐色短伏毛,後變無毛;托葉缺。復傘形式聚傘花序頂生,直徑1.5~2釐米,疏被黃褐色簡單或叉狀短糙伏毛和腺點,總花梗長5~18毫米,花生於第一級輻射枝上,有短梗;苞片和小苞片宿存;萼筒鍾狀,無毛,萼齒卵狀三角形,頂鈍,有緣毛;花冠蕾時帶紅色。果實紅色,圓形,直徑 (7~) 8~9 (~10) 毫米;核卵圓形,扁,長5~8 (~9) 毫米,直徑5~6毫米,背、腹溝均不明顯。花期5月,果熟期10~11月。

金腺莢蒾(原變種)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40~1300米的山谷密林中或疏林下蔽蔭處及灌叢中。

金腺莢蒾(原變種)分佈範圍

產於安徽南部、浙江東部至南部、江西南部和西部、福建北部、湖南、廣東、廣西及貴州東南部(榕江)。模式標本採自廣西陸川以北。
本種的主要特徵在於其葉具離基3出脈和下面具有金黃色腺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