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腰子

鎖定
金腰子,中藥名。為虎耳草科植物五台金腰Chrysosplenium serreanum Hand.- Mazz.[C.alternifolium L.var.sibiricum Ser.ex DC.;C.alternifolium auct.non L.]的全草。五台金腰生於海拔1700-2800m的林區濕草地、河套濕地及山溝溪邊水濕地。分佈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具有清熱利濕之功效。常用於淋證、黃疸、出血。
中文學名
金腰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虎耳草科
金腰屬
五台金腰
分佈區域
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採收時間
夏季採收,曬乾
用    量
內服:煎湯,3-9g

金腰子入藥部位

全草。

金腰子性味

味苦,性寒。

金腰子功效

清熱利濕。

金腰子主治

主治淋證,黃疸,出血。

金腰子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金腰子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曬乾。

金腰子形態特徵

五台金腰:多年生草本、高5-19cm。無單寧質斑紋;鞭匐枝具鱗片狀葉,邊緣具褐色柔毛;全株金黃色;根莖細弱。莖直立,無毛或稍有毛。葉互生,有長柄;基生葉較大,葉柄長2.5-4cm,疏生褐色柔毛;葉片腎形至圓狀腎形,長0.8-2.5cm,寬1-3cm,邊緣具圓齒,齒端具小疣點,兩面和邊緣均疏被柔毛;莖生葉通常1片,稀不存在,腎形,長0.4-1cm,寬0.7-1.7cm。傘房花序,長達3mm,苞葉卵形,長0.4-1.5cm,寬達2cm,稀全緣;花黃色,萼片4,卵形,帶綠色,裏面黃色;無花瓣;雄蕊8,短於萼;子房半下位,1室,花柱直立或叉開。蒴果與萼等長,蒴果先端微凹,兩果瓣近等大,具喙。種子寬卵圓形,黑棕色,平滑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7-8月。

金腰子生長環境

五台金腰:生於海拔1700-2800m的林區濕草地、河套濕地及山溝溪邊水濕地。分佈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金腰子藥材性狀

根莖短,有多數細根,淺黃色。鞭匐枝細長,具鱗葉,鱗葉邊緣有褐色柔毛。莖長5-15cm,扁縮,淺黃至暗褐色,無毛或疏生毛。葉基生,完整葉片腎形,長0.8-2.5cm,寬1-3cm,邊緣具8-11圓齒,齒端有1小疣點,兩面和邊緣均有疏生柔毛,葉柄長1.5-4cm,疏生褐色柔毛。聚傘花序;花萼黃綠色,無花瓣。氣微,味苦、澀。

金腰子現代研究

臨牀上可用於治療:1.尿路感染,膀胱炎及排尿困難。2.子宮脱垂。3.鎮咳及熱病後的復壯劑。4.黃疸,鬱血,出血等症。5.促進創傷癒合。
[1-2] 
參考資料
  • 1.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