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

鎖定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的地方傳統技藝,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  [5]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距21世紀初已有百年曆史,主要分佈在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三埠街道一帶。金聲獅鼓店製作的獅子製作精美、顏色豔麗、款式新穎,獅鼓聲音宏亮,質量較硬,其製作過程包括扎作、撲獅、寫獅、裝獅等工序。 [5] 
2009年3月13日,金聲獅鼓製作技藝入選江門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10月16日,金聲獅鼓製作技藝入選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7] 
中文名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
批准時間
2009年10月16日
遺產級別
省級
遺產類別
傳統技藝
申報地區
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歷史淵源

金聲獅鼓店
金聲獅鼓店(1張)
開平市三埠新昌永富路的“金聲獅鼓店”於1888年開業至21世紀初,一直是開平較具特色的獅鼓店,已經有百年曆史。傳承人主胡沃鎰曾請有關學者鑑定,店裏懸掛的黑底金字牌匾“金聲”卻有幾百年的歷史,但如何流傳下來卻無從考究。“金聲獅鼓店”由胡厚鐮先生於1888年創辦,後代代相傳,已經傳了四代。
“金聲獅鼓店”開始的時候只是單一的獅鼓作坊,21世紀初發展成為了做龍獅、制鼓、售賣鑼、鈸等一套龍獅道具的“綜合店”。該店主要製作獅子、龍和鼓三大系列六十多個品種,製作工藝屬於南獅流派。產品過半出口,深受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港澳台醒獅隊的鐘愛,其中對美國華人社團的銷量較大。
20世紀80年代是獅鼓生意興旺的時候,獅鼓一直供不應求,訂單多得做不完,一年能賣兩三千個獅頭,而賣一個獅頭的錢,相當於一個工人的3個月的工資。胡家也因此成為開平縣當時的納税大户。 [5]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工藝特徵

1、醒獅製作工藝精細,工序較多,分扎作(用竹子做成獅頭的框架)、撲獅(在紮好的獅頭上覆蓋紗紙或蚊帳布)、寫獅(給獅頭上色,畫花紋)、裝獅(給獅頭過光處理),每一道工序在製造技巧、選擇材料方面,根據製造不同類型的獅而有所不同。
2、鼓主要由木塊、牛皮、竹篾、鼓膽構成,貌似桶狀,上窄下寬,敲擊鼓,發出宏亮聲音。
3、獅鼓的製作是一門獨特的民間技藝,製成的獅、鼓用於農村、城市,政府、公司和老百姓搞活動、辦喜事的時候,舞獅助興,增加氣氛,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較為盛行此項活動。 [5]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工藝流程

(一)獅子的製作工序
金聲獅鼓製作過程
金聲獅鼓製作過程(3張)
1、扎獅頭,關鍵的第一道工序是扎竹囊,選料方面是老茅竹,不同的部位要選擇不同的竹篾,要根據傳統獅頭的模樣精心綁紮,一般一個工人需要4個工作日才能紮好一個獅頭竹囊。
2、選用廣西馬山紗紙、綢布、閃布(有幾十多種顏色)糊好獅頭的白坯。
3、着色和圖案描繪。上色的程序分為四步着色做底色、畫花和畫爪、畫碎花、潤邊等四步,使醒獅看上去更有立體感。色彩方面要鮮豔,多以黑白、紅綠、金銀等強烈明快的顏色相配搭。
4、裝配上頭角、絨球、毛邊等各種飾物。
(二)鼓的製作工序
1、首先是選好牛皮,以牛背、牛臀部位的皮為好。而鼓桶的木料是榕樹木。然後按照草圖開板,刨好、創滑、砌成鼓模,用竹篾箍好桶(上寬下窄,每個鼓用4個箍(每個箍7米長,兩條竹篾成一箍)。
2、磨滑鼓身,開鼓口,下行拱,然後把竹條繞成圓形置於鼓口內,主要用於固定鼓形。
3、裝鼓膽,根據獅鼓大小決定裝鼓膽數目,必須是雙數。如尺六、尺八獅鼓需裝8個鼓膽,中鼓裝4個或6個,最小一尺鼓裝2個。作用:利用敲擊時鼓膽發出金屬聲調和鼓音,使蕩音更響亮,聲音更加雄壯。
4、拉鼓皮,首先用鼓機固定周邊的洞,(固定鼓皮機械,大鼓要用12個,小鼓要用8個。)邊敲松又邊扯皮,然後扯皮,用力要均勻,逐步用力,一邊扯皮,一邊還要用木槌進行敲皮,叫做敲松。還要用鐵棒磨皮,要從不同方位磨,磨一次收緊一次鼓皮,人手大約要磨一個小時,機械則大約需要15分鐘,磨皮機器早兩年才開始使用,而鼓機則是幾百年前洋行訂做。如此反複製作,直到繃緊整張皮,試音滿意為止。
5、下釘、上色(鼓皮可上色,也可不上色)。
6、批灰(現多不批灰),粘紙,粘上鼓紙或彩布,完成一個鼓。 [5]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傳承保護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傳承價值

歷史價值
廣東獅源於廣東地區,屬於南獅。傳説乾隆皇帝下江南遊玩,在森林迷路後找不到出路,在情急之時,有一野獸給他們帶路,皇帝為了感謝此動物,叫人將它畫出,因它既像獅但又有角,因此起名瑞獅,取其長壽、祥瑞的象徵。此名一直沿用至民國十七年六月二十三日,英派駐廣州的印度人,殺死遊行學生,引起全體廣東人的抗議,後因「瑞」與「睡」在廣東語中發音相同,故提出了一個口號:“無睡獅、瑞獅醒覺”,之後就將瑞獅改名為“醒獅”,代表廣東人已覺醒,希望中國人在也不受外國人的欺侮。因而醒獅在中國有着特殊歷史意義。
文化價值
1、獅鼓製作工序複雜,工藝精巧講究,是獨具特色的嶺南民族藝術精品。醒獅的製作原料主要是竹,在沒有圖紙參考情況下,利用粗細不一的竹條,編紮成一個活靈活現的獅子,彰顯制獅師傅爐火純青技藝,表達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傳統文化深厚感情。
2、獅鼓一般用於喜慶場合,張燈結綵,舞獅擊鼓,萬眾歡騰,表達了僑鄉人們嚮往美好的生活,獅鼓亦鼓舞着人們要團結一致,鋭意進取,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共同奮鬥。
3、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獅鼓的款式、品種也越來越多,如用金色閃布做的金獅、銀色閃布做的銀獅,華麗奪目,寓意吉祥,反映中華民族手工藝製作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時,不斷創新,與時俱進。
審美價值
金聲獅鼓製作工藝精細、造型美觀、色彩豔麗,具備了運動、娛樂、美術等多方面的功能。屬於“南獅流派”,成為較具特色的嶺南民族藝術精品。 [5]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傳承狀況

但由於隨着時代的變遷,無論農村還是城市,政府、公司和老百姓搞活動、辦喜事,都不大時興舞獅,獅鼓的市場需求量也逐步減少,加上效益不高,獅鼓傳統制作技藝亟待培養繼承人,急需扶持和保護。 [5-6]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傳承人物

胡沃鎰,男,1961年6月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金聲獅鼓製作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2012年12月入選第三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1]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金聲獅鼓(省級非遺)製作工藝活動
金聲獅鼓(省級非遺)製作工藝活動(4張)
1、2021年,金聲獅鼓製作技藝在《非遺江門行》第十九期節目中播出。 [3] 
2、2022年6月,江門市博物館開展2022年文化遺產日主題活動:【我輩的傳承】金聲獅鼓(省級非遺)製作工藝活動。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