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秋野

鎖定
金秋野,清華大學博士,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中國建築學會理事,北京建築大學 [1]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常務副院長 [2-3]  ,教授, [3]  博士生導師 [3-4]  ,評論研究所主持人,北京未來城市高精尖創新中心理論團隊PI,學者和建築評論家。《建築師》和《城市設計》雜誌編委,《建築學報》特約學術主持。 [1] 
中國建築領域重要的傳統文化推動者 [5]  ,研究領域包括:園林與傳統設計語言的現代轉譯 [5]  ;當代建築師及作品研究 [5]  ;複雜城市系統及其活力研究 [5]  [3] 
中文名
金秋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3]  [6] 
學位/學歷
博士 [3] 
專業方向
園林與傳統設計語言的現代轉譯;當代建築師及作品研究;複雜城市系統及其活力研究 [3]  [5] 
職    務
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1]  [3]  [5] 
學術代表作
《異物感》 [7-8] 
烏有園 [9] 
主要成就
2017年“鍛造大國工匠——工程技術綜合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10] 
2014年“注重中國優秀文化傳承的建築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11] 
職    稱
教授 [12] 

金秋野職業經歷

2007-2020 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3]  [5-6] 
2017-2018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學者 [3]  [5-6] 

金秋野研究方向

園林與傳統設計語言的現代轉譯 [3]  [5] 
當代建築師及作品研究 [3]  [5] 
複雜城市系統及其活力研究 [3]  [5] 

金秋野主要成就

金秋野主要著作

金秋野 著,《花園裏的花園》 [13]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9年12月
金秋野 著,《異物感》 [14]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
金秋野 著,《生活的外殼 [15]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6年2月
金秋野,王欣 編. 《烏有園1-繪畫與園林》 [16]  .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王欣,金秋野 編. 《烏有園2-夢幻與真實》 [17]  .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7年2月
金秋野,王欣 編. 《烏有園3-觀想與興造》 [18]  .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8年11月
金秋野,王博 編 《中國建築與城市評論讀本01 新集體與日常》 [19]  .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8年12月
金秋野,王又佳 譯. 《透明性 [20]  》.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年1月
金秋野,王又佳 譯. 《光輝城市 [21]  》.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1年5月
金秋野 譯. 《本雅明的建築哲學》 [22]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7年6月

金秋野發表文章

金秋野,魏前程,”自成風景:巴瓦在碧水酒店中的結構策略與空間意圖“,《建築學報》,2021年第3期 [59] 
金秋野,“文裏·松陽三廟文化交流中心:順勢城市設計的一個範例”,《建築學報》,2021年第1期 [58] 
金秋野,李翔寧,“最難的是’忠於感覺‘” [23]  ,《建築學報》,2020年第9期
金秋野,“稜鏡宅|翟女士家” [24]  ,《建築學報》,2020年第7期
金秋野,“巴拉幹建築中的’自然之影‘” [25]  ,《風景園林》,2020年第6期
金秋野,常濤,“巴瓦建築的空間複雜性:方向、歸屬和等級” [26]  ,《建築學報》,2020年第2期
金秋野,“截取造化一爿山:阿道夫 · 路斯住宅設計的空間複雜性問題 [27]  ”,《建築學報》,2019年第9期
金秋野,“建築評論和實踐都要對抗‘空洞化’” [28]  ,《建築學報》,2019年第8期
金秋野,“鱗片和羽毛: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有機建築’之辯” [29]  ,《建築學報》,2019年第3期
金秋野,“向心而居” [30]  ,《建築學報》,2018年第11期
Wang Xin and Jin Qiuye.“Arcadia: A Contemporary Chinese Garden Experiment [31]  ”. Architectural Design, 2018 Nov. & Dec.
金秋野,“建築評論的文體問題” [32]  ,《建築學報》,2017年第8期
金秋野,“關於歷史真相的支離敍述——本雅明和他的城市研究” [33]  .《建築學報》,2017年第7期
金秋野,“花園裏的花園:傑弗裏·巴瓦和他的’順勢設計‘” [34]  ,《建築學報》,2017年第3期
金秋野,“建築教育的三個層次” [35]  .《新美術》,2017年第7期

金秋野參與和主持活動

研山講壇 研山講壇
研山講壇——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學專業40週年慶系列學術活動。(召集人:金秋野/主持人:丁光輝) [36] 
2020年5月6日,作為欄目策劃人和嘉賓主持,錄製由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築技藝》雜誌聯合主辦的“AT建築+”欄目第一講,以“建築未必建成”為題,與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總建築師、著名藝術家朱小地圍繞建築的場地關係與空間藝術展開學術探討。 [37] 
2019年11月21日,主持“第四屆北京城市設計高峯論壇”子版塊。 [38] 
2019年10月27日,聯合策展並主持了“天津大學學術周青年建築師論壇NEXT和建築師展”。 [39] 
2019年7月10-13日,北京建築大學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評論研究所、《建築學報》雜誌社聯合舉辦第三期“青年學者支持計劃”學術交流活動。作為特約評論觀察員。 [40] 
2019年1月16日,作為主持人主持題為“我們大家的烏有園”,《烏有園第三輯·觀想與興造》讀者/作者/編者見面會,會議由光明城(LUMINOCITY)主辦。 [41] 
2017年7月12-16日,與《建築學報》聯合舉辦第一期“青年學者支持計劃——建築評論方向”,並作為指導教師,發表演講《建築評論的文體問題》。 [42] 
2017年2月7日,擔任深圳有方《晚期風格:印度、孟加拉現代和古典建築》之旅學術顧問/學術領隊,舉辦三次講座:“柯布與康的南亞千秋大業 [43]  ”、“太陽之子:勒·柯布西耶的印度往事”和“空心結構與對位鑲嵌:路易斯·康的設計語言”。
2017年1月3日,在北京建築大學主辦《記憶照亮房間:關於天作杯,大學生設計競賽和其他話題》主題研討會,參與者為金秋野,黃居正,王昀,李興鋼,華黎。 [44] 
2016年主持北京建築大學第二屆建造節,發起 “良物匠造”——第一屆初步課教學成果展。 [45] 
2016年11月30日在北京建築大學大興校區圖書館舉辦《八面風來: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評論研究所實踐成果展》 [46] 
2015年5月10日主辦北京建築大學第一屆學生建造節。 [47] 
2015年7-8月主持團中央“微城:青年創業中心”項目。 [48] 
2014年1月8日主持“理想國文化沙龍新年場——梁思成和他的時代”暨朱濤新書發佈會。 [49] 
2013年11月17日策劃並主持“如畫觀法”建築設計與教學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 [50-51] 

金秋野獲獎記錄

2017年“鍛造大國工匠——工程技術綜合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10] 
2014年9月“注重中國優秀文化傳承的建築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11] 
2012年、2010年獲得中國建築傳媒獎(建築評論獎)提名 [52-53] 

金秋野社會任職

中國建築學會第十三屆理事會理事 [54] 
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設計分會委員 [55]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傳媒學術委員會委員 [56] 
《建築學報》特約學術主持人 [5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