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秀山

鎖定
金秀山 (1855年-1915年),北京人。為翠峯庵票友,後經德珺如介紹,專業演戲,並拜何桂山為師,演銅錘花臉。初搭阜成班、長春和班,後入嵩祝成班、同春班、四喜班,以在同慶班與譚鑫培合演時間最長。曾為清“內廷供奉”。他嗓音寬大,氣貫滿台,善用鼻音,多宗穆鳳山唱法。唱腔洗練,簡而味醇。常演劇目有《草橋關》《鎖五龍》《斷密澗》《刺王僚》《連環套》《黃金台》《忠孝全》《法門寺》《羣英會》《二進宮》等以銅錘為主、架子為輔的戲。金派藝術除其子少山繼承外。
中文名
金秀山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855年
逝世日期
1915年
職    業
演員
代表作品
《長生樂》

金秀山弟子

郎德山、訥詔先等。

金秀山聲音特點

金秀山嗓音渾厚,演唱聲洪藴足,雄勁樸厚,他的唱腔既有乃師何桂山的實大聲宏,又有穆鳳山的圓潤婉轉。他還善用鼻音,尤以〔二六〕和〔流水〕的鏗鏘流利見長。如《刺王僚》的〔西皮二六〕,他改掉較為粗俗的加字,巧用鼻音,從圓潤中見稜見角,唱來氣貫全台,特別顯得蒼勁秀雅,他取穆派之靈,去穆派之俗,聽來不貧不厭,簡而味醇。他演戲的竅門在一個“巧”字,該用力的才用力,使鼻音也分輕重軟硬,如《草橋關》“慢轉過百花亭”的“亭”字用軟鼻音,更覺悠揚細緻,餘音嫋嫋。他的唱如“精金璞玉”,“精金”指堅硬,“璞玉”指渾成,並能濟以“蒼音”。他的唸白實大聲宏,具有性格化,他念京白戲尤其擅長。他是滿族旗人,又常在宮廷演戲,對於有錢有勢的太監接觸甚多,所以能把他們的聲容笑貌溶化到戲裏去。如他的拿手好戲《法門寺》和《忠孝全》,雖然飾演的都是太監,但是因人而異,各有不同。演劉瑾則以表現驕倨為主,而演《忠孝全》的王振最後唸到“一朝龍顏怒,誰來搭救咱”,卻是語帶蒼涼、無限感慨,形容太監無子,看人生有佳兒不禁羨慕,念來既符合人物性格又感情真摯。他也擅演老將,如戴白滿髯《草橋關》的銚期、《羣英會》的黃蓋、《空城計》的司馬懿、《飛虎山》的李克用、《高平關》的高行周、《二進宮》的徐彥昭。他演這些年老又是武將的人物,能於衰老中寓英武,顯示出“虎老雄心在”的威風。他的做工表情身段,與他那宏大深厚又蒼老的唱工風格一致。他晚年掌握技術從熟能生巧中又得一種含蓄的妙處。花臉本來容易如長江大河一泄無餘,他卻能留不盡之韻。
金秀山唱腔藝術上掩乃師,下超同列。除卻他的兒子金少山承其父業、併發揚光大外,他的弟子還有郎德山、訥紹先等。此外銅錘花臉還有郭厚齋、增長勝、安樂亭等,雖非金之弟子,但也屬於“金派”。金派花臉源遠流長,他的繁榮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才被“裘派”所替代。
出生:1855年,咸豐五年(乙卯)
逝世:1915年,農曆乙卯年

金秀山活動年表

1871年,同治十年(辛未):風流自賞票房成立
蔣養房衚衕風流自賞票房成立。票首為載序之,票友有金秀山、袁子明,著名戲為《鴛鴦譜》。
1908年1月9日,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十二月初六日:承平班外串
承平班外串。

金秀山演出劇目

長生樂
《蟠桃會》(眾學生)
《滿牀笏》
小放牛》(王長林,郭鳳雲)
斷密澗》(學生)
《玉玲瓏》(小鳳凰,錢文卿)
岳家莊》(王桂官,陳德霖朱文英羅福山
《打花鼓》
打瓜園》(李某,朱某,王某,韓某)
硃砂痣》(王鳳卿,沈金奎,陳某)
全本《雙釘計》(路三寶,趙寶林,金秀山)
安天會》(學生)
取成都》(王鳳卿)
魚腸劍》(金秀山)
打櫻桃》(小鳳凰,趙某)
搜孤救孤》(譚某,金某,沈三元,張三鎖)
《醜榮歸》(王某,郭某)
《水簾洞》(學生)
鎮潭州》(譚某,王某,吳某,沈某)
《捉放》(學生)
《貪歡報》
青石山
《落花園》(丁吉甫
碰碑》(王君直
《羣英會》(程繼仙恩禹之
空城記》(餘叔巖黃潤甫,金秀山,王長林劉春喜

金秀山生平

1909年,宣統元年(己酉):金秀山首次赴漢口演出
金秀山到漢口,在滿春茶園演出。
1912年,農曆壬子年譚鑫培四次赴滬
譚鑫培四次赴滬,演於新新舞台,始以“伶界大王,內廷供奉”頭銜與滬人相見,並正名為譚鑫培,而年已六十五矣。同行配角,有金秀山、孫怡雲德珺如文榮壽慈瑞泉,陣容之盛,煊赫一時,金秀山、德珺如均以票友下海,與孫菊仙合唱《二進宮》,向有“三羊開泰”之稱(內行稱票友羊毛)。滬人以耳為目,不知輕重,而楊四立方出演丹桂,紅極一時,楊本武丑兼唱老生,演《空城計》讀“昭烈”為“罩笠”;讀“馬謖言過其實”為“馬謖年過七十”笑話不一而足,而滬人喜灑狗血,竟認楊四立為京朝南下,唯一老生;而視譚為瘟功。一日,楊貼《豬八戒盜魂鈴》,學唱各種生、旦、淨、末、醜兼四個台,滬人空巷往觀。譚本擅武功,不甘示弱,次日亦貼《豬八戒盜魂鈴》,滬人亦空巷而往。及唱,無學南北腔調,觀者已漸譁矣。及登四個台,以年老失功,竟無法翻騰,而緣着桌腳子爬下。有小報界人劉束軒者,少年氣盛,在包廂中大呼倒好。時許少卿為新新舞台主,亦恃勢氣盛,自後摑束軒頸。而風波軒起矣。次日小報界無不攻擊譚鑫培,至於體無完膚,劉許亦相見公堂。譚大憤,不終約而北返,立誓不再至滬唱戲(按餘叔巖亦曾立誓不至滬唱戲)。
在滬期間,周信芳曾向譚鑫培學《御碑亭》《打棍出箱》等戲。
1912年,農曆壬子年:周信芳入新新舞台劇場
周信芳入上海新新舞台等劇場。與譚鑫培、李吉瑞孫菊仙、金秀山、馮子和、江夢花等名角同台演出,深受薰陶。
1913年,農曆癸丑年:李直繩堂會
李直繩堂會,餘叔巖任戲提調